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最主要的病因。在我国由DN所致的ESRD的比例也已达20%左右~([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高度保守的信号途径,不仅参与了肾脏自身的发育,还参与急性肾损伤、遗传性多囊肾、肾脏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2])。

  • 标签: 来氟米特 WNT 大鼠肾脏 CATENIN 糖尿病
  • 简介:胸苷酸合酶(TS)催化人体内脱氧胸苷酸唯一的从头合成反应,是抗叶酸代谢类药物的重要靶点。为方便地筛选化合物对TS的抑制活性,本论文建立了重组人TS为基础的表达、纯化和活性筛选体系,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新化合物的TS抑制活性筛选,其中4个化合物显示出了较好的抑制活性,阳性对照药物雷替曲塞的IC50值为3.4μ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和稳定的特点。

  • 标签: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重组蛋白质表达 镍亲和色谱 筛选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基因调控模式。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老年组、年轻组及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②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各组淋巴细胞基因表连谱。结果①细胞凋亡百分率: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著性(P〈0.01)。②基因表连: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上调的基因有116个,下调的基因有215个。与老年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上调的基因有447个,下调的基因有456个。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调控等方面。结论①以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抗调亡基因表达下调为主要特微的表达模式是衰老免疫稳能失横的重要基因背景。②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规律在于逆转功能对立的促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因、促增殖基因与抗增殖基因在衰老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异常,重塑基因表达的良性平衡,重建衰老免疫稳能。

  • 标签: 免疫衰老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表连谱 淫羊藿统黄酮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Fas/FasL配体(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n=10)、肺缺血-再灌注组(I-R,n=10)和肺缺血-再灌注加参麦注射液组(SM,n=10)。分别于再灌注3h取左肺组织,观察Fas/FasLmRNA定位表达、凋亡指数(AI)、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及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SM组Fas/FasLmRNA在肺小动脉内(外)膜、肺小静脉内膜、肺泡上皮及肺支气管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AI、W/D和IQA值显著低于I-R组(P<0.01和P<0.05);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程度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下调肺组织Fas/FasLmRNA的表达而减轻细胞凋亡,对PIRI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FAS/FAS配体 细胞凋亡 参麦注射液
  • 简介:目的:已知不良宫内环境(如缺血、应激)可引起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发育异常,导致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海马作为HPA轴的重要调节中枢,其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发生与HPA轴功能发育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IUGR大鼠的HPA轴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孕中晚期咖啡因(20、60、180mg/kg·d,ig)暴露所致大鼠1UGR模型,孕20d取胎鼠,real.timePCR技术检测胎海马GR、胎肾上腺甾体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胎盘2型1113.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的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胎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浓度;进一步建立胎海马神经元培养系统,以咖啡因(0-300μM,24h或300μM,0-72h)处理神经元,real-timePCR技术检测GR、DNA甲基转移酶(Dnmtl、Dnmt3a和Dnmt3b)的mRNA表达。结果及结论:孕期咖啡因暴露可显著抑制胎肾上腺StAR/P450scc的表达,同时胎盘11β-HSD-2表达降低,胎鼠外周血ACTH及CORT水平增加,胎海马GR表达增高,证实孕期咖啡因暴露存在“母源性糖皮质激素过暴露”现象,进而影响胎海马GR功能并导致HPA轴发育异常;结合体外研究发现,咖啡因能直接引起海马GR表达增加,同时Dnmt3a和Dnmt3b表达降低,进一步提示胎海马GR的表达调控改变参与了咖啡因所致HPA轴发育异常,这可能与咖啡因引起胎海马GR的甲基化改变有关。

  • 标签: IUGR大鼠 海马神经元 HPA轴 发育异常 咖啡因 表达调控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球流行病学统计,乳腺癌占新发肿瘤的23%,占总肿瘤病死人数的14%([1]),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Ets变异体1(ETV1)是Ets基因家族重要的成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ETV1可通过融合基因等方式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途径([2]).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 变异体 癌组织 ETS 流行病学统计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 表达的影响。方法  57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n=48)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建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剂量无菌枸橼酸钠缓冲液。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达格列净5 mg/(kg·d),达格列净10 mg/(kg·d)组,达格列净5 mg/(kg·d)联合TLR4特异性抑制剂Eritoran 5 mg/(kg·d),达格列净10 mg/(kg·d)联合TLR4特异性抑制剂Eritoran 5 mg/(kg·d),未干预组。达格列净采用灌胃的方法给药,对照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联合应用Toll样受体4(TLR4)特异性抑制剂Eritoran组于第5周给予腹腔注射Eritoran 5 mg/(kg·d),连续[1]周。于第8周末各组大鼠留24 h尿液测量尿微量白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心尖部取血2 mL,测空腹血糖、血C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LR4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 24 h 尿微量蛋白、血 CRP 含量显著增高;肾组织 TLR4的表达明显增加,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存在差异(P < 0.05);与未干预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 24 h 尿微量白蛋白、血 CRP含量下降,肾组织 TLR4的表达亦减弱,比较存在差异(P < 0.05);10 mg/(kg·d)吡格列酮组与5 mg/(kg·d)达格列净比较,肾组织 TLR4的表达减弱,前后比较存在差异(P < 0.05);10 mg/(kg·d)达格列净联合5 mg/(kg·d)Eritoran组与5 mg/(kg·d)吡格列酮联合5 mg/(kg·d)Eritoran组比较,肾组织 TLR4的表达均明显减弱,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吡格列酮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 TLR4 表达,调节促炎和抗炎之间平衡,发挥抗炎作用;

  • 标签: [] 吡格列酮 Toll样受体4 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 糖尿病大鼠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三种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二大致命癌症。传统化疗药具有较差的药代动力学,治疗窗口低,特异性差,对正常细胞有毒性作用;而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µg Conjµgates ADCs)药物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多个 ADCs药物正在进行结直肠癌 (CRC) 的临床试验;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肿瘤药物靶点蛋白表达量的质谱方法,可以准确定量72种蛋白在肿瘤组织种的表达量,采用本方法对355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72种肿瘤药物靶点蛋白表达量的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在CRC 患者中找到9组ADCs药物受体靶点生物标志物组。本研究结果表明,CRC的ADCs药物治疗具有可变表达模式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组合,为CRC的ADCs药物的研发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 标签: 结直肠癌,抗体-药物偶联物,生物标志物,质谱,定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SYBRGreenPCR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p16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0.5、1.0、1.5μM5′-Aza-CdR处理后p16基因mRNA和蛋白均重新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CdR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 标签: DNA甲基化状态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 P16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4(NT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诊的肿瘤抑郁症患者36例,设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并应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结果肿瘤抑郁症患者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这为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4
  • 简介:TRAIL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也称APO-2L(apoptosis-2ligand)。它属于TNF超家族成员。被称为继FasL、肿瘤坏死因子(TNF)之后第3个死亡因子。TRAIL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他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其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国外有学者认为OPG可以作为可溶性受体与TRAIL结合.使肿瘤细胞逃逸TRAIL所介导的凋亡。我们在参考近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手工方法制作乳腺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中TRAIL和OPG的表达。探讨OPG的表达对TRAIL抗癌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TRAIL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组织芯片 OPG apoptosis
  • 简介: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肝癌和肺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周期的调控对细胞的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是细胞周期检测中关键的蛋白激酶,主要在S期和G2/M期进行调控,是保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和基因蛋白完整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DNA损伤修复、凋亡及转录等有关。抑癌基因NPRL2也称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广泛存在于人类组织中,NPRL2基因具有DNA错配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

  • 标签: 细胞周期检测点 结直肠癌 蛋白激酶 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修复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细菌脂多糖(LPS)所致肺泡上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腺病毒E1A基因转染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经G418筛选、Westemblot鉴定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单克隆,不同浓度的LPS活化,测定不同时间细胞ICAM-1表达。结果与未转染和空质粒转染A549细胞相比较,经LPS活化后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ICAM-1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腺病毒E1A基因显著增加LPS所致的气道上皮细胞ICAM-1表达,提示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放大外界刺激因素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COP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ICAM-1 E1A基因 腺病毒 肺泡上皮细胞 A549细胞 LPS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在入院第1、2、3、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情况及预后。22例研究组患者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和死亡组11例。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水平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较第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较死亡组HSP70水平在入院第2~4天时,增加明显(P〈0.01)。2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HSP70表达增加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热休克蛋白7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癌的住院患者54例,此5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需在手术后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p53的含量。利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53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实验组患者血清中p53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53的阳性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种病理类型中逐渐增高,说明这四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逐渐加重。结论p53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p53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幼年大鼠肾间质损伤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潜在的病理意义,以及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幼鼠梗阻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第3、7、14、28天作为观察点,用Masson染色评价各组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幼鼠肾组织HIF-1α和TGF-β1定位、表达趋势及相关性。结果UUO模型组HIF-1α、TGF-β1蛋白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HIF-1α与TGF-β1均在持续了约14d左右的高表达后随纤维化的加重其表达反而有所下降;而在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均〈0.01),但各时间点比较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P均〈O.05);HIF-1α、TGF-β1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O.05)。结论在幼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HIF-1α、TGF-β1的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而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具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输尿管梗阻 肾炎 间质性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年发病率位居第五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导致的病死率中位居第3[1]。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和化疗,其治疗效果差,并且几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或是治愈。

  • 标签: 细胞生物学特性 LIVIN 人肝癌 基因表达 肝细胞癌 居第
  • 简介:目的探讨脑康灵口服液(NaoKangLingOralLiquid,NKL)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大鼠动物模型;设立对照组、外伤组和NKL治疗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外伤组及NKL治疗组均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的Fos蛋白,但NKL治疗组F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外伤组。结论服比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c—fos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KL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

  • 标签: 脑康灵口服液 中药制剂 脑外伤 C-FOS基因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多柔比星(别名阿霉素)对肝癌细胞GATA4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GATA4的表达。以300nmol/L多柔比星加入高表达GATA4的小鼠Hepal-6肝癌细胞培养液中。碘化丙啶染色,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h)凋亡细胞比例,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半定量RT—PCR比较不同时间点GATA4、bax、bel—XLbel-2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GATA4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均有GATA4的高表达。分别与0h或6h相比,多柔比星处理后12、18、24、30h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且肝癌细胞增殖显著减少(MTT法)。0、6、12、18、24和30hGATA4mRNA和GATA4蛋白质的表达呈递减趋势,Bcl—XLmRNA、PCNA蛋白质和bcl-2mRNA/baxmRNA比值在6h后也相继递减。结论:GATA4和p5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不相关。多柔比星可抑制GATA4的表达,而Bel—XLmRNA、bcl-2mRNA、bcl-2/bax和PCNA表达的减少,以及凋亡细胞的增多则相对滞后。多柔比星可能通过抑制GATA4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标签: 多柔比星 肝肿瘤 细胞凋亡 GAT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