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P53及nm23在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7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受体阳性及三阴性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5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73.5%及77.3%,3组间的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0.662,P〈0.05),以三阴性组表达最高;nm2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3%、67.6%及5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5,P〈0.05),以三阴性组及HER2阳性组表达较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6,P〈0.05)。结论: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联合检测P53及nm23,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更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P53 NM23 分子亚型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利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两组各形态的分析,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分型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析研究患者中患者应用CD45/SSC配合CD38+/CDl38+设门证实可疑瘤细胞比例为1.0%~75.4%。CD38(10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88.91%,CD56(54.0%)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8.72%,CD138阳性表达率均值为69.43%。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形态分型会影响预后的效果,由于骨髓瘤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分析患者其他临床指标从而进行评估预后。经过相应技术表明,细胞形态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对诊断有好处,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中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形态 流式细胞 抗原表达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育期?大?鼠在反复惊厥中的状态下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半胱天冬蛋?白酶12)和7-NI(7-硝基吲唑)的表达变化及7-NI对其影响。方法选取144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3组对照组、惊厥组、7-硝基吲唑治疗组,每组48只。分别最后一次惊厥处理理后的6h、12h、24h、72h的5个不不同的时间点取海?马组织,利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组组织内GRP78和Caspase-12表达?水平,并进?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惊厥组有明显的液化灶,脑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对照组中GRP78和caspase-12阳性细胞数最少,其中7-NI治疗组GRP78阳性细胞数?高于惊厥组对照,相反caspase-12阳性细胞数数惊厥组的表达量量?高于7-NI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GRP78阳性细胞数在12h达到最高值,caspase-12阳性细胞数在24h达到最?高值,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发育期?大?鼠在反复惊厥发作时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12表达均升?高,GRP78表达最?高值早于caspase-12。7-NI治疗能够反复惊厥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抑制GRP78及Caspase-12为标志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惊厥的发作,对神经系统起到初步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发育期 反复惊厥 GRP78/caspase 12 7-NI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
  • 简介:目的:探讨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某高校2006年级部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课前跟随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而对照组不参加,只按常规模式上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在同一时间内以相同的方法一同进行实验考核。结果:实验组在20个骨髓细胞的辨认、肠杆菌科分离及生化鉴定、肥达反应效价判断、质粒的提取与纯化、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6项内容的考核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回收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学生实验准备 实验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护士的相关能力当中,护士的基本护理能力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的30名ICU护士为主要对象,对所有护士的护理能力进行量表调查分析,从而判断护士的各项护理能力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护士当中,基本护理能力较好,其中护士的态度及价值观、技能及经验等情况较好,所有护士中工作的年限与个人学历则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结果对于ICU护士而重症监护基本护理能力而言,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需要医院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ICU 重症监护 护士 影响因素 能力
  • 简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该文概括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教育多年来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文章围绕教育模式与课程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硬件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 简介:三年制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是培养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以及生物医学相关部门,从事医学检验以及生物技术类工作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要以教育创新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改革切入点,建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高职高专人才。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教育创新
  • 简介:目的研究从沿海某地海水中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的致病性。方法1、毒力实验组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霍利斯弧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伤口感染实验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难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培养,96小时后活杀取脏器和伤肢病理检查,并将鼠体内分离的菌株和实验前菌株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核酸指纹图对比分析,确认细菌来源。结果1.毒力实验:霍利斯组注射细菌悬液后精神萎靡,轻度弓背竖毛,持续12小时,血及脏器培养阴性。2.伤口感染实验组: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病理学检查伤肢及横纹肌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自沿海某地海域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在10°CFU/ml时,对小鼠有一定感染能力,可致实验鼠的伤口感染。

  • 标签: 沿海 霍利斯弧菌 伤口感染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 简介:为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特点,增强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试尝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开展实验技能大赛、参加挑战杯比赛、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多种途径强化实践环节。

  • 标签: 多途径 医学检验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EB病毒 p100/p52 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RA患者外周血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关节滑膜液表达CD25的B淋巴细胞和表达HLA—DR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增高,在RA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滑膜液 CD25 HLA 外周血 关节炎患者 DR
  • 简介: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ERC)基因是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作为端粒酶延长的RNA模板。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指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属于癌前病变,而子宫颈和食管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最常见的部位。子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85%。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 标签: 人端粒酶RNA基因 人端粒酶RNA基因 鳞状上皮 子宫颈 食管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多态性 RNA 信使 外显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Hs-CR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心绞痛 血清TNF-&alpha 血清Hs-CRP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医疗体制改革也对护理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比重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护理 监督 人员素质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当前,缺乏“创新”的氛围在临床医学教学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未来社会及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创新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提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生 创新能力 临床医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的EGFR突变率和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8例发生EGFR突变。对突变患者和未突变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更高,同时CA153和CEA呈现出明显高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A153和CEA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主要标志物,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游离DNA EGFR突变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血液透析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测定两组IL-1β、IL-6及TNF-a水平;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不同预后血尿素氮、尿酸及肌酐水平;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IL-1β、IL-6及TNF-a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慢性肾衰竭患者IL-1β、IL-6及TN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43例预后良好,7例预后相对较差。预后良好组IL-1β、IL-6及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均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与IL-1β、IL-6、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IL-1β、IL-6及TNF-a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将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能降低IL-1β、IL-6及TNF-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beta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