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翼点小骨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116例,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动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自1971年Serbinenko首次通过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动脉以来,作为与传统夹闭或结扎手术明显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与夹闭手术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是相关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 栓塞 夹闭 比较 新进展
  • 简介: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在宽颈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例宽颈动脉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术中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引入载动脉并释放覆盖动脉颈,经支架网孔栓塞弹簧圈。结果19例支架植入成功,其中12例取得完全栓塞,3例体仍显影,4例颈残留。术中支架放置失败1例,异位放置1例,术中血栓形成1例。结论Neuroform支架是宽颈动脉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支架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28例动脉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点、术中动脉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28例动脉全部夹闭成功,其中3例术中有动脉破裂出血,术后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1例大脑中动脉有轻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有单侧下肢轻瘫外,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绝大多数动脉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术中动脉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急性期 锁孔手术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破裂动脉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取血管内治疗方法的老年人破裂动脉的临床资料。共32个动脉,其中24个动脉以弹簧圈单纯栓塞,5个宽颈动脉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小脑后下远端动脉采取Onyx闭塞动脉及载动脉,2个动脉未栓塞。结果栓塞动脉30个,其中完全栓塞18个(60%),次全栓塞8个(26.7%),不全栓塞4个(13.3%)。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0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是老年人破裂动脉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栓塞
  • 简介:神经介入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动脉的血管内治疗更为广泛开展。特别是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研究(ISAT研究)和Barrow研究结果的公布,促使血管内治疗成为动脉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1,2]。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内囊性动脉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iNOS在内囊性动脉和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有脑动脉标本中均可见iNOS表达,而正常脑动脉标本中则未见其表达:iNOS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动脉壁外膜和中膜的炎症浸润区的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胞浆。结论动脉的发生可能与局部iNOS过度表达,继而合成大量的NO有关。

  • 标签: 动脉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动脉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病人,共63个动脉,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栓塞体积比,动脉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动脉大小4~16.7mm;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特别是较复杂的宽颈动脉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宽颈动脉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内囊性动脉壁超微病理性结构,预测内囊性动脉进展。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12例多发动脉(19个标本)、15例单发动脉及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脑血管标本的血管壁组织结构。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壁标本中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在动脉标本中可见动脉壁的内皮细胞损伤、弹力板不完整或缺失及平滑肌细胞坏死,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壁有明显的差异;动脉壁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内囊性动脉壁中各层结构的形态及分布特点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壁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内囊性动脉容易破裂的原因。

  • 标签: 颅内囊性动脉瘤 正常动脉 组织结构 Ⅳ型胶原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动脉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完全包埋在垂体腺瘤的颈内动脉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CT、MRI诊断垂体腺瘤合并卒中,术前MRA检查未发现合并动脉。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大出血后行DSA检查才明确诊断,行颈内动脉闭塞动脉孤立术,术后行药物治疗和?刀治疗,14个月随访,病人生活和工作能力良好。结论对于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垂体腺瘤,术前一定要做血管造影检查排除合并动脉,以免术中出现致命的大出血。

  • 标签: 颈内动脉动脉瘤 垂体腺瘤 鼻衄 垂体卒中
  • 简介:目的介绍碰撞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碰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的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的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动脉夹闭术后患者脑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按标准筛选出的动脉夹闭术后的102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HBO)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针灸和康复治疗;HBO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早期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痉挛情况、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和Barthe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均降低、大脑中动脉痉挛情况好转、NFD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P〈0.01),且HBO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HBO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结论术后早期运用HBO综合治疗,对动脉患者脑血流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可显著促进其脑功能恢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高压氧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手术治疗动脉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治疗56例动脉的经验。术中共行ICG荧光血管造影145次。结果3例手术得益于ICG荧光血管造影,经及时调整动脉夹的位置或切断动脉顶部的细小供血血管后,获得理想疗效。术中1例病人出现ICG过敏。术后复查3D-CTA或DSA检查51例,显示2例存在与血流不相关的载动脉轻度狭窄,余49例结果与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ICG荧光血管造影简便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提高动脉手术质量,有可能成为动脉手术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吲哚菁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总结高分级动脉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高分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动脉42例,术前8例经DSA检查、28例经CTA检查证实动脉,6例手术探查证实为动脉;均急诊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额叶或颞叶部分脑组织切除减压、动脉夹闭+去骨瓣外减压术。结果42例中,除1例术中死亡,其余41例均顺利夹闭。术后死亡3例。35例术后随访1~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10例,4分11例,3分12,2分3例,1分2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对于高分级动脉,部分脑组织切除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能降低压,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减少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且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Ⅲ-Ⅴ级 急诊手术 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内外减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位置、动脉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指向(P=0.008,OR=0.341),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指向术者,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动脉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目的模拟动脉的血液流动,进而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方法利用动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容积成像数据,建立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结果实验狭得了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速度、剪切力、压力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可靠。结论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可靠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有限元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性和非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性SAH16例与动脉性SAH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and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性SAH与非动脉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and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性SAH,尤其是非动脉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镜在显微手术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结果镜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显微镜组低(P<0.05),两者远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镜辅助显微镜夹闭复杂颈内动脉动脉,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夹闭术 血管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