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亚型B(A)的血型鉴定方法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7月,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患者为先证者;以先证者、先证者丈夫及其2个儿子为研究对象。本例先证者为女性,45岁。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受试者的ABO血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法对受试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并且根据测序结果确定其ABO基因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5-0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ABO血型为B(A)亚型,先证者丈夫和次子为O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与其长子血清标本中检测出A抗原,其丈夫与次子未检测出A抗原。②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均检出O02等位基因,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40A>G突变,符合B(A)04等位基因的特征,其基因型均为B(A)04/O02;先证者丈夫和次子基因型为O01/O02。先证者长子的B(A)04等位基因来源于先证者,B(A)04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为顺式遗传。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罕见ABO亚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第7外显子c.640A>G突变是形成B(A)04等位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基因型 DNA突变分析 测序 B(A)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探讨体质量指数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序贯收集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855例,并选取同期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中心1 66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正常体质量指数范围(18.5~22.9)为参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与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入组的乳腺癌整体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为23.0~24.9 kg/m2,会增加管型B(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Luminal-B(Her-2-)型乳腺癌,比值比(OR) 1.51,95%可信区间(CI) 1.10~2.08]的患病风险;体质量指数为25.0~29.9 kg/m2会增加Luminal-B(Her-2-)型乳腺癌(OR 1.63,95%CI 1.22~2.17)及三阴性乳腺癌(OR 1.91,95%CI 1.21~3.00)的患病风险;体质量指数≥30.0 kg/m2会增加Luminal-B(Her-2-)型乳腺癌(OR 2.03,95%CI 1.33~3.09)、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OR 2.26,95%CI 1.11~4.59)及三阴性乳腺癌(OR 2.55,95%CI 1.36~4.77)的患病风险。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在绝经前妇女中,体质量指数为25.0~29.9 kg/m2,会增加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OR 2.14,95%CI 1.03~4.47)及三阴性乳腺癌(OR 2.08,95%CI 1.16~3.73)的患病风险;体质量指数≥30.0 kg/m2会增加Her-2表达型乳腺癌(OR 3.07,95%CI 1.04~9.02)及三阴性乳腺癌(OR 2.83,95%CI 1.17~6.81)的患病风险。在绝经后妇女中,体质量指数为23.0~24.9 kg/m2会增加Luminal-B(Her-2-)型乳腺癌(OR 1.68,95%CI 1.01~2.82)的患病风险;体质量指数为25.0~29.9 kg/m2会增加Luminal-B(Her-2-)型乳腺癌(OR 2.15,95%CI 1.37~3.40)的患病风险;体质量指数≥30.0 kg/m2会增加Luminal-B(Her-2-)型乳腺癌(OR 2.54,95%CI 1.39~4.64)的患病风险。结论体质量指数与乳腺癌分子亚型有关,并且根据月经状态不同而呈现差异。

  • 标签: 乳腺癌 体质量指数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就乳腺癌的分子改变、细胞组成和临床结局而言,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对发展与临床预后或预测有关的肿瘤分类是一种挑战。微阵列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使学者们深入了解乳腺肿瘤的复杂性,并可用于提供标准临床评估以外的预后信息。例如,21.基因OncotypeDx检测可用于对早期ER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增殖或基因组分级也是ER阳性肿瘤的有效预测因子。此外,70-基因MammaPrint微阵列检测对ER阳性和ER阴性、

  • 标签: 乳腺癌预后 疗效预测 分子亚型 异质性疾病 ER阳性 肿瘤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B抗原弱表达的分子生物学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包括正反定型检测,抗-A1,抗-H检测,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弱B抗原。应用直接测序对第1-7外显子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例进行克隆后测序。结果血清学检测的23例患者红细胞均含有弱B抗原。DNA测序确定这些B亚型的等位基因,包括2例Bel型、4例B3型、14例Bw型、2例CisAB型及1例新的等位基因。其中新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发生了662G>A变异,将其DNA序列上传红细胞血型抗原变异数据库,命名为Bel10。结论血型基因DNA碱基变异导致血型亚型,表现为血清学抗原减弱,Bw表型为常见B亚型

  • 标签: 血型 B亚型 血清学 DNA测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HER-2过表达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观察不同亚型乳腺癌MRI表现及其与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T1wI多呈稍低信号[HER-2过表达型:68.00%(17/25),LuminalA型:66.67%(38/57),LuminalB型:76.19%(16/21),三阴性型55.56%(10/18)];HER-2过表达型多呈非肿块样强化[84.00%(21/25)],LuminalA型多呈不均匀强化[75.44%(43/57)],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多呈环形强化[52.38%(11/21)、83.33%(15/18)];HER-2过表达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多为廓清型[76.00%(19/25)、80.95%(17/21)和77.78%(14/18)],LuminalA型多为平台型E82.46%(47/57)];HER-2过表达型、LuminalB型和三阴性型多有伴随征象E80.00%(20/25)、76.19%(16/21)、66.67%(12/18)],LuminalA型49.12%(28/57)有伴随征象。乳腺癌增强MRI强化方式与分子亚型呈高度相关(C=0.737,P〈0.00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分子亚型呈中度相关(C=0.567,P〈0.001)。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MRI特征初步判断乳腺癌分子亚型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307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BO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ABO血型、ABO基因第1到第7外显子直接测序分析及构建3D分子模型,就变异对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α-1,3-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GTA)稳定性改变ΔΔG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先证者及其弟弟、女儿血清学表现为Aend表型,ABO基因型均为A307/O02。ABO基因第7外显子c.467C>T和c.745C>T变异,导致GTA的氨基酸发生p.P156L和p.R249W氨基酸替换。分子建模与分析提示p.R249W变异改变了蛋白局部氨基酸间的氢键数目,从而改变氨基酸间的作用力,而热动力学改变ΔΔG值降低表明蛋白质稳定性下降。结论该例A307亚型表现出Aend亚型的血清学特征,p.R249W变异可能降低GTA结构稳定性导致A307亚型的形成。

  • 标签: ABO亚型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 血清学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ABO亚型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红细胞ABO表型鉴定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ABO基因第6~7外显子序列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应用Sanger法双向进行测序分析。先证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单体型检测采用单链扩增测序技术。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与抗-A凝集强度4+、抗-A1不凝集,抗-B凝集强度3+,抗-H凝集强度4+;其血清与标准A细胞、O细胞和自身细胞不凝集,与标准B细胞在4℃呈现弱凝集,先证者血清学特性符合ABO亚型。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双链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261 G/del、297AG、526CG、657CT、703GA、803GC、930GA杂合,796CC纯合。单体型测序显示先证者一个等位基因为ABO*O.01.01,另一个等位基因与ABO*B.01相比仅c.796A>C变异,导致266位蛋氨酸变成亮氨酸;比较国际输血协会ABO等位基因已命名的数据,发现该变异属于新等位基因。结论ABO*B.01等位基因c.796 A>C变异,导致266位蛋氨酸变成亮氨酸,可引起CisAB亚型。准确鉴定ABO亚型应结合血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CisAB亚型 测序分析 变异
  • 简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往往基于其病理分型.近几年研究表明,传统的病理分型对新开展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大量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数据表明可将乳腺癌分为基底型,管腔A型及B型,HER-2型及正常组织型5类.在对这5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预后以及辅助治疗的效果都有明显差异.同时证明免疫组化方法可代替单一的基因分析方法用来检测乳腺癌的分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蛋白,CK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癌基因P53的变异及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都可作为亚型分类的指标.该文介绍了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预后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0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瘤周水肿、是否伴有腋窝肿大淋巴结等MRI表现特征,通过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病变的大小(C=0.197,P=0.021)、形态(C=0.247,P=0.015)、强化方式(C=0.251,P=0.01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C=0.253,P=0.011)及腋窝肿大淋巴结出现率(C=0.189,P=0.02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常表现为≤2 cm(70%)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66%);Luminal B型乳腺癌TIC曲线多为Ⅲ型(81.3%);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非肿块型所占比例较高(41.7%),且具有较高的腋窝肿大淋巴结出现率(50%);三阴性乳腺癌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84%)及环状强化(64%)。瘤周水肿见于52%的三阴性乳腺癌及45.8%的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其比例明显高于Luminal A型(18%)及Luminal B型(25%)乳腺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边界(C=0.195,P=0.141)、BPE(C=0.158,P=0.720)与其分子亚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乳腺癌MRI表现特征可初步预测其分子亚型,有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数字化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 作者: 邢君 马利军 闫峥峥 胡丽娜 郭东强 高晋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太原 03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探讨乳腺癌数字乳腺X线检查征象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序贯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9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乳腺癌X线检查征象与其分子亚型的关联。结果在入组乳腺癌整体人群中,Luminal-B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比值比(OR)=0.409,95%可信区间(CI):0.230~0.725],而三阴性多表现为规则肿块(OR=6.439,95%CI:2.541~16.319),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多表现为致密型(OR=3.683,95%CI:1.848~7.343),三阴性乳腺癌钙化分布多数为簇状分布(OR=6.567,95%CI:2.528~17.063),钙化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OR=5.832,95%CI:1.455~23.383)。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在绝经前患者中,三阴性更容易表现为形态规则(OR=4.533,95%CI:1.286~15.79),致密型腺体多数提示Her-2过表达型(OR=4.323,95%CI:1.641~11.390),三阴性乳腺癌钙化分布多数为簇状分布(OR=7.233,95%CI:1.912~27.372)。在绝经后患者中,绝经后患者:Luminal-B型多数为形态不规则(OR=0.283,95%CI:0.104~0.773),三阴性多数为形态规则(OR=13.959,95%CI:3.054~63.806),致密型腺体多数提示Her-2过表达型(OR=2.946,95%CI:1.073~8.092),三阴性多数表现为簇状分布(OR=5.573,95%CI:1.293~24.027)。结论乳腺癌某些X线检查征象可用于预测特定的亚型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X线检查 分子亚型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多序列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X线、MRI三种方式诊断鉴别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患者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阳性,三阴性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超声、X线及MRI检查,并比较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超声检查总诊断符合率为91.3%(137/150),X线检查总诊断符合率为81.3%(122/150),MRI总诊断符合率为96.7%(145/150)。结论对于四种类型乳腺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诊断符合率都最高,特别是HER2阳性,三阴性诊断符合率100%,超声检查排第二,X线诊断相对于其它两种诊断诊断符合率最低。MRI诊断鉴别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X线诊断 MRI诊断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例共203例,根据其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例研究对象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Basal-like型、HER-2过度表达型分别占52.2%、16.3%、16.3%、15.3%。各分子亚型之间在发病年龄与绝经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较其它两种类型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这提示了不同分子亚型在预后及治疗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开展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2019),将小叶瘤变定义为“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al lobular units)失黏附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伴或不伴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播散”。小叶瘤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根据细胞形态将小叶原位癌细分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3种组织学亚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对组织学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加深了对小叶瘤变及其亚型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对小叶肿瘤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分子标志物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差异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转型。方法本研究为双向队列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首次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入组患者采用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检测其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并回顾患者初次诊断时原发灶中各指标表达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对复发、转移灶和原发灶的ER、PR、HER-2、Ki67、p53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3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原发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63.1%(65/103)、55.3%(57/103)、31.1%(32/103)和68.9%(71/103),Ki67高表达(>14%)占68.9%(71/103);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56.3%(58/103)、42.7%(44/103)、30.1%(31/103)和77.7%(80/103),Ki67高表达占68.9%(71/103)。103例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Ki67及p53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8.7%(9/103)、16.5%(17/103)、6.8%(7/103)、29.1%(30/103)及14.6%(15/103)。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的HER-2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但是,ER、PR及p5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2、0.035)。103例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7%(9/103)和10.7%(11/103)、54.3%(56/103)和53.4%(55/103)、18.4%(19/103)和14.6%(15/103)、18.4%(19/103)和21.4%(22/103)。复发、转移后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例上升,其余分子亚型比例均下降。乳腺原发肿瘤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病情进展后复发、转移灶发生转型的比例分别占6/9、30.4%(17/56)、7/19、3/19。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ER、PR、HER-2、Ki67、p53表达常发生变化,且分子亚型转变较为常见,可通过了解复发、转移灶的分子表达情况和分子亚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局部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种分子亚型乳腺癌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及相关预后分析。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各组乳腺癌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结果40例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PTE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2.5%,HER2过表达型PTEN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其他亚型。结论PTEN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PTEN基因高甲基化与年龄无相关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6<0.01)。PTEN基因可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PTEN 分子分型 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1例ABO血型A亚型并探讨其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表型。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被检者正定型抗-A弱凝集,反定型A型。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被检者存在1个Aw等位基因和1个O等位基因,其中Aw等位基因存在nt543变异(543 G > C)。结论此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样本为一种罕见A亚型,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见报道。

  • 标签: ABO亚型 血型血清学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来源产志贺毒素stx2e亚型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对2012年—2018年间监测中发现的3株人源、13株动物源及8株食品来源的携带stx2e基因亚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全基因组序列,对菌株stx基因亚型、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系统进化关系及志贺毒素前噬菌体基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24株菌分为19种O∶H血清型和19种序列(ST)型,均携带至少1种耐药相关基因,其中19株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3株人源菌株分别属于不同血清型及ST型,但存在与之相同血清型或ST型的动物、食品来源菌株;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相同血清型或ST型的人源菌株分别与动物或食品源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不同菌株间stx2e序列高度相似(>99.7%),但志贺毒素前噬菌体基因组成、大小等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我国对罕见的人源性stx2e亚型大肠埃希菌菌株特征进行报道,结合动物及食品源性菌株,表明我国stx2e亚型菌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存在感染人的风险。

  • 标签: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志贺毒素2e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目的通过图像分析观察中心母细胞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B—DLBCL)分子亚型之间的细胞核的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将CB,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组(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组(non-GCB)两组,然后通过图像分析对两组细胞核的形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CB与non—GCB的11项细胞核形态参数之间均存在差异,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0.01)。其中截面积以GCB高于non-GCB,截面周长、截面长径、截面短径和截面平均直径以non.GCB高于GCB。描述细胞核的形状不规则程度的异型指数allotypeindex、圆偏度circularskewness、圆球度sphericity、圆形因子sphericalfactor、规化形状因子normalizedshapefactor和形状因子ARshapefactorAR均显示,non—GCB细胞核的不规则程度显著大于GCB。结论本文证实non—GCB与GCB的细胞核形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细胞核的不规则程度明显大于后者。这与non-GCB临床预后较差相符合。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分子亚型 细胞核 形态参数 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