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50例,分别进行磁共振影像和CT检查,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RI对HIE检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P<0.05);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方面,MRI和CT比较(P>0.05);基底节区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方面,MRI高于CT(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MRI检出准确率优于CT,临床可先行CT辅助检查,再对可疑病例行MRI检查,全面提高诊治水平。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磁共振影像;CT;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损伤类型诊断中MRI(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依次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P<0.05),且MRI在脑室内出血、基底节区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等出血情况的检出率也高于CT,但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却要高于MRI,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应用MRI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较高,该检查方式不仅能够较准确判定受检者是否存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且在某些出血类型判断中也有着极高的准确性,但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这表明临床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应合理选用检查方法,以保障最准确的检查结果。

  • 标签: MRI CT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损伤类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43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全部患儿均实施CT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统计及对比组间检查结果及出血位置情况。结果:(1)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患儿检出率较高、漏诊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头颅磁共振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自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计50例HIE患儿,依据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A组(25例,常规护理)、B组(25例,上述基础上应用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效果更为显著(P<0.05);护理前NBNA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B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HIE患儿中,可降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促进新生儿机体发育。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袋鼠式护理干预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与评价蛇毒试验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RWR)及中国蕲蛇毒试剂(CAAE)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60例肝肿瘤病人的凝血象进行检测,并将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蝰蛇毒复钙时间(RVVRT)、蕲蛇毒时间(AT)与传统肝功能指标及凝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蛇毒凝血时间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肿瘤时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常检出率高于传统凝血试验,与肝功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肝癌病人中AT延长的阳性率高于AFP。结论:蛇毒凝血试验对反应肝损害程度及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蝰蛇毒磷脂时间 蝰蛇毒复钙时间 蕲蛇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妊娠剧吐患者实施愉快因子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中抽取120例来作为的研究对象,再将这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治疗上加上愉快因子护理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分析对比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以及妊娠剧吐是否缓解的情况。结果从SDS和SAS两个测量表的评分来看,对照组妊娠剧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要比常规组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妊娠剧吐患者的缓解率常规组为53.33%,对照组患者妊娠剧吐的缓解率则为71.67%,常规组患者妊娠剧吐的缓解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让妊娠剧吐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缓解患者的妊娠剧吐,使用愉快因子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愉快因子 妊娠剧吐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妊娠剧吐患者实施愉快因子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中抽取120例来作为的研究对象,再将这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治疗上加上愉快因子护理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分析对比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以及妊娠剧吐是否缓解的情况。结果从SDS和SAS两个测量表的评分来看,对照组妊娠剧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要比常规组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妊娠剧吐患者的缓解率常规组为53.33%,对照组患者妊娠剧吐的缓解率则为71.67%,常规组患者妊娠剧吐的缓解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让妊娠剧吐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缓解患者的妊娠剧吐,使用愉快因子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愉快因子 妊娠剧吐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支配和影响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潜在因子,为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2011年徐州某三甲医院的49395例新农合的病人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合患者的各项医疗费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护诊药品费相关因子、手术材料费因子、化检费因子是支配住院医疗费用的3个关键因子。结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应重点控制药品费、材料费和化验治疗费。

  • 标签: 新农合 医疗保险 医疗费用 因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手术术后镇痛的适宜方式。方法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E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IA组患者用静脉镇痛,TA组患者行双侧TAP阻滞,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切皮后1h、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与EA组比较,I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增加,IL-10血浆含量减少;与IA组比较,T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减少,IL-10血浆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安全有效用于剖宫产,其中硬膜外镇痛及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炎症因子的平衡。

  • 标签: 术后镇痛 炎性因子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联合优质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面情绪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理诱导 胫腓骨骨折 负面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9月到2022年10月,选取9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用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麻醉诱导。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插管1min后、插管5min后、插管10min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麻醉诱导中联合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麻醉诱导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采用早期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与智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智力与运动功能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MDI与PD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采用早期护理能有效加快患儿神经元再生及修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发育,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早期护理 运动功能 智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临床治疗指标等。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性、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护理后,脑水肿消失时间、意识状态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前的MDI、PDI发育水平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DI、PDI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的不良症状,循证护理也能保证患儿预后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因此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应用意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发性口腔溃疡187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溃疡处涂抹rhEGF凝胶;B组:溃疡处bFGF喷雾;C组: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D组:2%碘甘油溃疡局部涂抹.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四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有效率为93.9%、A组为82.2%、B组为80.4%、D组为44.6%.C组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之后,马上静脉输注4℃的林格液诱导降温,让患者体温降到32-34℃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体外降温法诱导降温;两组患者都用亚低温治疗仪维持24小时之后缓慢恢复体温;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人数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实施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骤停 低温林格液 诱导降温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