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磁共振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结果的准确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头颅磁共振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结果的准确性探讨

黄中蕙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745000

【摘要】目的: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43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全部患儿均实施CT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统计及对比组间检查结果及出血位置情况。结果:(1)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患儿检出率较高、漏诊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2)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较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准确性水平较高。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颅磁共振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临床常见的围产儿疾病,一般多由于窒息所致,对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1]。对此,本研究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方式,分析头颅磁共振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4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男性选取23例、女性选取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年龄纳入范围设定1-6d,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3.39±0.64)d。

1.2方法

全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均实施CT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CT检查:应用16排CT扫描仪器实施检查,参数:层间距5mm、层厚5mm、间隔时间1s、影像重建时长1s、窗位30HU、窗宽100HU、矩阵512×512[2]。头颅磁共振检查: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呈现以实施检查,选用头线圈检查模式,轴位参数:T1W1间隔时间425ms、回波时间10ms;T1W2间隔时间720ms、回波时间105ms。矢状位参数:T1W1间隔时间20ms、回波时间8ms。层间距5mm、层厚5mm、矩阵190×250、视野194×230[3]。检查图像如图1、图2。

61445918445e0_html_8d6b1856a5657798.png

1:新生儿头颅磁共振检查图像

61445918445e0_html_b71d550733c4a671.png

2:新生儿头颅磁共振检查图像

1.3统计学分析

4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数资料(检查结果情况及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X2检验,P<0.05,出现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检查结果情况比较

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患儿检出率较高、漏诊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检查结果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检出

漏诊

头颅磁共振检查

43

23(53.49)

12(27.91)

7(16.28)

42(97.67)

1(2.33)

CT检查

43

19(44.19)

10(23.26)

7(16.28)

36(83.72)

7(16.28)

X2





4.9615

4.9615

P





0.0259

0.0259


2.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比较

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较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3。

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基底节位置

脑室位置

脑室周围

蛛网膜下腔

头颅磁共振检查

43

0(0.00)

1(2.33)

2(4.65)

6(13.95)

CT检查

43

5(11.63)

7(16.28)

8(18.60)

1(2.33)

X2


5.3086

4.9615

4.0736

3.8878

P


0.0212

0.0259

0.0435

0.0486

3.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多由于分娩期间发生窒息所致,患儿因长时间窒息造成脑供氧不足,其脑组织血流量下降,进而发生脑组织损伤,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本研究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患儿检出率较高、漏诊统计指标较低,头颅磁共振检查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对比CT检查基底节位置、脑室位置、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较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统计指标较高。头颅磁共振临床检查缺血缺氧性脑病准确性相对较高,能够明确显示患儿脑部灰白质信号交界,并对其脑组织解剖结构予以观察,其检出效果确切。

综合以上结果,头颅磁共振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佩芳,廖思鹏,王宏清.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损伤类型的诊断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27(3):326-327

[2]王瑞珠,席艳丽,杨明,等.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9):624-629.

[3]郑婷,何如,郭琳,等.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头颅MRI分度诊断与临床分度诊断符合率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