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律师的免证王新环一、律师免证的概念、内容(一)律师免证的概念及其条件律师免证是指律师依法履行职务过程中所获悉的尚未公开的本案及其有关事实,拒绝透露而由法律予以保护的职业性权利。某种事实一旦泄露会给当事人造成现实的或者可期待利益的损失,那么,...

  • 标签: 免证权 律师 当事人 职业秘密 司法机关 律师制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建国后若干年里的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安”就是“警察”的代名词。警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和公安人员、警察工作和公安工作、公安权力和警察权力都是等同的概念.在学术方面,过去所有涉及人民警察的书籍,几乎都是以“公安”命名的,就连最基础的警察学科也叫做“公安学”.在研究的内容方面,也仅是与公安机关有关的内容。警察的研究也是如此,对其他国家机关享有的警察很少涉及。学术上的状况是我国警察立法和警察体制的反映。在立法方面,1957年颁布的《人民警察条例》和1984年公安部颁布的《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行),都是将公安机关等同于警察机关、人民警察等同于公安人员。

  • 标签: 公安机关 人民警察 警察权力 国家安全 劳动教养 警察工作
  • 简介:<正>刑罚是刑法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受到刑法学家的重视。在我国刑法学界,刑罚的研究可以说是十分薄弱的。刑罚关系到刑法之根本,是一个需要加以论证的问题。同样,刑罚也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是一个需要加以限制并为其进行界定的问题。本文拟就刑罚的基本内容作一初步探讨,就正于我国刑法学界。刑罚是国家运用刑罚惩治犯罪的权力。因此,刑罚权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那么,刑罚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刑罚的起源,在刑法理论上主要存在神授论与契约论之争。

  • 标签: 刑罚权 社会公正 社会功利性 社会自律 社会他律性 行为功利主义
  • 简介:盘查是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现、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警察享有盘查的理论基础源于社会控制论。根据这一理论,各国法律中均规定有警察的盘查。我国警察法也规定了这一内容。人民警察行使盘查,应当依法进行。盘查后的处置,要根据不同情况依法处理,保证盘查效果。

  • 标签: 警察 盘查权 行使 处置
  • 简介: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地使用和基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忽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从法律制度的创新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因素之一这一命题出发,运用法律经济学的原理,对影响我国农地使用和基地使用制度效率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农地使用和基地使用制度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 标签: 农地使用权 基地使用权 效率分析
  • 简介:在我国,尽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产生离不开承包合同,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其物权属性愈加凸显:虽然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仍然是合同的一种,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但合同的主要内容由双方自由约定的空间很小,主要部分都是由《农村土地承包法》予以规定的,尤其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侵害的救济制度设计上,对物进行保护的侵权法几乎完全可以虚置合同法上违约责任的适用。同时,基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特性,再加之物的社会化趋势决定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必然是一种受到多种约束与制约的权利。

  • 标签: 农村土地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
  • 简介:企业名称与商标发生冲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为名称进行定位,名称在性质上应从属于知识产权,其设定是为了消极保护商事利益。可以将民法所调整的生活事实进行层级化分类,把名称作为一种利益进行保护;也可以在权利体系内部,通过效力的强弱次序将其与一般民事权利予以区分。

  • 标签: 企业名称权 商标权 商事利益 知识产权 民事权利 法律性质
  • 简介:劳动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的生存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上升为本位价值。自我实现是多元社会中个人和国家行为联动力的结果,包括“自我决定”和“自我开展”两个要素。劳动是自我实现和宪法秩序的整合规范,是一种社会国基本权利,其本质归结干人的自我实现。从宪法规范演进看,自我实现始终作为劳动的显性价值而存在。劳动保障和人的自我实现,需借助于劳动功能构建,以劳动的客观价值秩序促进自我决定,以劳动的主观权利属性保障自我开展。

  • 标签: 劳动权 基本权利 自我实现 宪法秩序 多元社会
  • 简介:比较法研究百期之际,蒙王泽鉴先生厚爱,截获先生一宏篇大作“人格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篇”。展卷拜读,为其立意、方法、内容和资料慨叹观止之余,亦为今日大陆民法学和比较法学界得一大文窃喜也!不揣冒昧,敢说此文乃该领域鲜见之精湛作品,足可为今日明日法律人治学之范式。就其立意而言,此文绝非就题论题,而是用意高远,不啻在探讨研究具体法律制度原理,更在阐释一种世界观和人文思想,展现一种治学境界,指引一种治学路径。就其方法而言,不仅以理论教条论述之,更以司法判例实证之;不仅有大陆法律分析,更有英美法律概括;不仅对当下问题进行发掘,更对未来问题予以展望。此文既可为比较法学方法的一种示范,又可为民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一种指引,比较法学和部门法学在此文中得到可谓完美的结合。就其内容而言,大陆有关人格讨论既久,然深刻者少,而对隐私如此深入、缜密和充实且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立体感之著述至今未见。读之豁然开朗,悟之别有天地。比之时下侵权行为法立法和学术讨论,一望可知深浅,静心研读,必可从中获得良多启发。就其资料而言,远近中外,学说判例,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千丝万缕,抽丝剥茧,恰似天地经纬尽在股掌把握之中。治学之如此大气潇洒,细致严密,非一日之功可得,非大家所不能也。感佩之间,谨将此大文一无保留分期献之以飨法学界同仁。此乃本刊百期之荣幸,亦为本刊百期之厚礼。

  • 标签: 保护范围 隐私权 人格权 治学境界 具体法律制度 司法判例
  • 简介:5岁妇女童罹患罕见病症2007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彻底打破了5岁女童毛毛的平静生活.也让她原本幸福的家庭滑入了不幸的深渊。当年4月,正在阜阳市某幼儿园上学的毛毛。向妈妈哭诉“肚子疼”。症状十分奇怪:有时一阵比一阵厉害,可没多久症状又消失了。

  • 标签: 道德 幼儿园 阜阳市 女童 症状
  • 简介:我国《民法总则》第134条第2首次将"决议行为"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类型纳入立法规定当中。与合同、共同行为相比,决议行为在主要适用领域、意思的形成和表达方向、调整的法律关系、效力范围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特性。基于决议行为是由成员人数众多的团体作出的,考虑到效率价值,其意思形成仅要求人数或资本"多数决",与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意思一致相比较为宽松,因此正义价值对决议行为在形成程序、成员表决意思、"少数者"的权益救济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促使决议行为的意思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所有成员的共同意愿。我国立法也对决议行为的主要表现形态,包括决议事项、决议程序、决议主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尽管决议行为的意思形成有其特殊性,但其生效要件与一般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一致性。不过,在效力瑕疵类型上,《民法总则》第六章第四节只是明确规定了无效和可撤销两种,在此应借鉴《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确认的决议不成立之诉,将决议行为不成立这一效力瑕疵类型理解为现行《民法总则》立法框架下的默示性规定,确定决议行为不成立、无效、可撤销的"三分法"格局。另外,决议行为作为团体内部行为,它的成立、生效与否不影响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 标签: 民法典 决议行为 正义价值 效力瑕疵 善意第三人
  • 简介: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应当优先清偿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但不宜将其优先顺位过于提前.与劳动债权处于同一顺位清偿较为恰当。这一制度安排将提高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人的清偿额度,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稳定,但不会因此诱导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人滥用权利。同时,这一制度安排有可能降低劳动债权人、税收债权人、普通债权人的清偿额度,并对这些债权人的行为以及对政府、债务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会过多损害社会效率,相反.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务人形成无形的监督。

  • 标签: 人身损害 债权 破产 清偿
  • 简介:早自上个世纪30年代,便有学人开始向国人介绍复境的概念,然此后对该制度的认识竞至几无进展。国内法学界对复境的认知,长久地停留在这样的层面:罗马士兵被俘以后一旦返回便得恢复先前的身份及权利。实际上,复境制度的适用并非向来就只限于士兵及其返回的情况。它起源于和平态势下的人口迁徙,只是在共和末期以后,随着罗马政治军事力量的变化,其适用的范围才逐渐限缩。

  • 标签: 复境权 市民 俘虏 奴隶
  • 简介:自首次确立了"法规违宪审查建议"后,该项权利的实践运用越来越频繁,并成为推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的强大动力.本文首先以现行规范为依据,分析了"法规违宪审查建议"的内涵及其要素;接着论证了"法规违宪审查建议"不仅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更重要的是首次赋予了公民一定的启动法规违宪审查程序的权利.但这项权利在实践运用中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即建议案往往成为悬案,而且也无法当然启动法规违宪审查程序,建议者的预期目的往往落空.要摆脱这些困境,我们首先要对建议建立回复机制,然后等改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把建议发展为诉权.

  • 标签: 建议权 法规 违宪审查程序 公民基本权利 实践运用 《立法法》
  • 简介: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主体和客体的界定标准,并根据界定标准将环境的主体界定为社会,将环境的客体界定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品质。

  • 标签: 环境权 主体 客体
  • 简介:我国宪法中规定的退休,属社会的范畴。退休与物质帮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保障内容。我国宪法中有关退休的规定不符合实践需要,应当进行修改:在主体资格上,应扩大退休的权利主体;在实现方式上,应将退休彻底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中。同时,在实践中,应当对退休、劳动进行合理平衡,才能正确处理诸如“平等退休”、“强制买断工龄侵犯退休”等纠纷。

  • 标签: 宪法权利 退休权 社会权 社会保障制度
  • 简介:社会是社会法的本位,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在社会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社会的产生是基本权利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的根据在人类本身,即人是一种“类存在物”。社会具有社会性,本质上是人权的具体化。社会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社会通过政府干预,社会成员的互助才能实现。

  • 标签: 社会法 社会权 人权
  • 简介:制度价值论许建中物制度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物制度是对人们赖以生存之有限物资享有权的法律认可。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对人们赖以生存之有限物资享有权在法律上给予肯定和确认,即通过所有权以确认物之归属,通过他物...

  • 标签: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制度价值 物权制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市民社会 他物权
  • 简介:请求是本权利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实体法上的救济。因此,将请求划分为物请求、债权请求、人身请求、知识产权请求等并不科学。应当根据请求的性质及其功能,根据本权利被侵害的具体类型,将请求划分为防御请求、保全请求、补救请求三种。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请求的科学体系,切实沟通实体法与程序法,严格区分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从理论上统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

  • 标签: 请求权 救济权 防御请求权 保全请求权 补救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