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制约。对于HLA相合的非亲缘无关供体,不到30%的患者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供者,尤其是稀有人种因受种族背景等影响,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更低。

  • 标签: 非血缘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体会。结果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顺利出仓,其中一例在3个月后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最后死亡。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能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血液病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护理中分级人文关怀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血液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血液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模式,探究78例血液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液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可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血液病 护理 分级人文关怀 模式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三种病毒(HPVB19、CMV、HSV)在儿科各种血液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确诊的血液患者进行PCR的检测。结果98例血液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26.53%,CMV阳性检出率8.16%,HSV阳性检出率3.0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最高,占41.66%;其次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占35.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占14.28%;其它血液患者阳性检出率较低。结论三种病毒在血液检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HPVB19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三种病毒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血液患者围血细胞分离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1例患者共进行38次血细胞单采时,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其他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管理好液体、保护好血管通路。结果31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疗效。结论正确的围血细胞分离术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采集产品的质量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细胞单采术 血液病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儿童医院血液科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血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增加风险管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1.4%)远远低于对照组(45.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疾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还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1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控制,治疗成功率较高。结论对恶性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血液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恶性血液合并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6例急性白血,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致病菌分别为4例热带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新型隐球菌。6例患者死于真菌败血症,1例死于白血复发,1例治愈。结论本组患者主要为化疗后粒缺患者,致病菌主要为热带念珠菌,早期明确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真菌败血症 恶性血液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患者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将流程管理用于血液化疗患者PICC置管进行风险范防,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对PICC置管操作流程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两组PICC置管病例的护理质量、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后护理质量考核、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比流程再造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进行两组病例PICC置管并发症比较,流程再造后明显比流程再造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管理对控制PICC置管风险防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PICC 护理管理 血液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血液科实习的26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理论测验得分(88.3±6.93)显著高于对照组(7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 0.05)。结果 实验组(88.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 0.05)。护理写作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91.00±2.15)高于对照组(84.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 0.05)。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84.6%)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0.05)。结论 在血液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后,课堂讨论气氛明显活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思维,有助于处理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写作能力。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血液病 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血液用血小板制剂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8月本院儿科接诊血液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机采血小板制剂,对照组用手工分离血小板制剂。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输注有效率,研究组94.0%,比对照组80.0%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结论:于儿科血液中用机采血小板制剂,利于输注有效率的提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 标签: 血液病 不良反应 血小板制剂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的临床实际护理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阶段,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例病人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病人为参考组,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3例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发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数据、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研究组33例病人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高,而并发症相关数据,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参考组32例病人低。结论:实施全面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控制并发症相关数据,提高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 标签: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00人。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白细胞输血技术 临床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血液科实习的26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理论测验得分(88.3±6.93)显著高于对照组(7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 0.05)。结果 实验组(88.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 0.05)。护理写作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91.00±2.15)高于对照组(84.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 0.05)。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84.6%)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0.05)。结论 在血液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后,课堂讨论气氛明显活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思维,有助于处理临床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写作能力。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血液病 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成人血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案,以观察其在临床上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原则,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以在本院血液科随机选取的96例血液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均等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组后,以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提示其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统计意义。结果:以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总发生率相比以常规组相对更高,其(29.17 %)显著高于风险组的10.41 %,提示其组间差异明显、统计意义显著(P<0.05);以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总满意度相比以风险组相对更高,其(91.67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92 %,提示其组间差异明显、统计意义显著(P<0.05)。结论:血液会给成人患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其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因而,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成人 血液病 常规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