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分别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验,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百分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23.75)分,女性则为30.15%、(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AML、CML、PNH、MDS-RA其NAP积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骨髓增殖性疾病、AA、CLL均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与正常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受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影响较大,可作为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 标签: 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 血液病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漏诊和误诊价值。方法选取480名患者,复查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类时存在很大的误诊和漏诊率,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血片进行复查。经检测确诊为68例缺铁性贫血,11例为巨幼红细胞贫血,1例属于溶血性贫血,2例为急性失血性贫血。有2例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结论对于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血液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 标签: 外周血异常 红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漏诊和误诊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淋巴瘤和白血效果显著,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也使CAR-T疗法迅速发展,文章就CAR-T疗法的概念、CAR-T在血液中的应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液肿瘤 受体,抗原,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层流床预防恶性血液( HM)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 2016年 10月 -2018年 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 49例 HM化疗后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 A组和 B组,分别是 26例与 23例。 A组使用层流床, B组使用普通病床,对比医院感染情况和临床指标。结果: A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11.54%, B组为 39.13%( P< 0.05)。 A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 B组( P< 0.05)。结论:为 HM化疗后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应用层流床能够预防其医院感染情况,利于其相关指标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层流床 恶性血液病 化疗 Ⅳ度骨髓抑制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漏诊与误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白细胞计数>25×109/L或<4.0×109/L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中正常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7.50%(9/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小细胞性贫血占据20.83%(25/120);大细胞性贫血占据9.17%(11/120);疟原虫占据2.50%(3/120);异常细胞占据10.83%(13/120);提示感染占据26.67%(32/120);异性淋巴细胞占据22.50%(27/120)。结论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疑似血液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 简介:目的:研究HLA配型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输注,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发生率的方法及其临床的意义。方法:亲缘半相合及非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输注共30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AML)8例(其中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7例(其中合并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3例。第一供者来源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20例,非血缘不全相合移植10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马利兰、阿糖胞苷、司莫司汀、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或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8-26)d及11.5(10-24)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第一供者造血,100d内Ⅰ-ⅡaGVHD的累计发生率是22.3%(95%CI9.9%-34.7%),Ⅱ-Ⅳ和Ⅲ-Ⅳ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7%(95%CI,10%-35.4%)和12.7%(95%CI6.9%-15.5%)。11例1-2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中有4例发生Ⅱ-Ⅳ度aGVHD(13.3%),19例3-5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中有5例发生Ⅱ-ⅣaGVHD(16.7%)。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Ⅱ和Ⅲ-ⅣcGVHD累积发生率为13.3%(95%CI,1.4%-26.8%)和3.3%(95%CI,0%-12.2%),其中1例(3.3%)为广泛慢性GVHD。2年预计总生存率(OS)及2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8.2%(95%CI51.0%-85.4%)和81.1%(95%CI66.0%-96.2%)。结论:两种HLA不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aGVHD发生率低,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的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漏诊与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 9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白细胞计数> 25×109/L 或< 4.0×109/L 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中正常率为 14.17% ( 17/120 ),高于对照组的 7.50% ( 9/12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小细胞性贫血占据 20.83% ( 25/120 );大细胞性贫血占据 9.17% ( 11/120 );疟原虫占据 2.50% ( 3/120 );异常细胞占据 10.83% ( 13/120 );提示感染占据 26.67% ( 32/120 );异性淋巴细胞占据 22.50% ( 27/120 )。结论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疑似血液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 作者: 徐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三科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应用在血液输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收治的80例血液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则接受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小组为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血液输血患者护理中,对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对于不良事件风险控制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 标签: 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 血液病输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入组时间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为20例参照组(两性霉素B治疗)与20例研究组(伏立康唑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发现,研究组显著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感染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 )一线巩固治疗恶性血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SCT巩固治疗的11名首次诊断为恶性血液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评估ASCT在治疗恶性血液方面的有效性。结果:11名患者都成功地一次性动员并收集了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完成后,造血功能得到了恢复,同时输注的总有核细胞(TNC)的中位数范围是4.67(0.63~12.80)x 10 /kg;CD34 细胞的中位数范围是2.5(1.44~3.72)x10 /kg;在细胞植入的过程当中,中性粒细胞所处的中位时间范围为+11(+9~+35)d;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处于稳定状态。在进行植入操作时,血小板的中位时间区间为+14(+9~+69)d;在完成移植手术时,大部分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有涉及的病患均未遭遇与移植相关的死亡情况;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范围从5个月至36个月),经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手术后,病人的整体存活率成功达到了81.81%。结论:ASCT的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显著延长恶性血液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疗效
  • 简介:在哈尔滨太平区宏伟六道街4号有一家小小的中医诊所,别看门面不大,但每天前来就诊的市内外、省内外的患者却不少。这里就是由太平区卫协委员、从医30多年的王云声大夫开办的中医内科诊所。小小诊室四周的墙上一面面患者愈后送来的锦旗和区卫生局颁发的奖状,充满了患者的谢意和上级领导的信任。

  • 标签: 血液病 大夫 患者 白血病 中医内科 诊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用于治疗恶性血液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8月诊治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7例,研究组患者在化疗后进行白细胞介素11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参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在恶性血液化疗后采用白细胞介素11进行治疗能够缓解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促进血小板的生成,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危险情况,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恶性血液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血液疾病分布特点,了解该地区儿童血液疾病谱特征。方法回顾2008年-2017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的1173例儿童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检查与细胞化学染色,并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前五类疾病分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31.08%;感染骨髓象占13.46%,缺铁性贫血(IDA)占11.58%,急性淋巴性白血(ALL)占7.41%;再生障碍性贫血6.47%。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种血液可直接诊断。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血液系统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了解当地疾病谱的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小儿血液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液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时段内血液化疗PICC置管患者82例并予以随机分组,常规护理41例(归入对照组),应用集束化护理41例(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12.20%vs31.71%)、护理满意度高(95.12%vs78.05%),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病 化疗 PICC导管维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76 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 38 例,对照组 38 例,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水平及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抑郁、焦虑、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试验组心理弹性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及健康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恶性血液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病 化疗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对血液输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血液输血患者共计13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65)和参照组(n=65),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实施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实施后相较于实施前均得以大幅度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改善血液输血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液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时段内血液化疗PICC置管患者82例并予以随机分组,常规护理41例(归入对照组),应用集束化护理41例(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12.20%vs31.71%)、护理满意度高(95.12%vs78.05%),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病 化疗 PICC导管维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40例恶性血液并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基本满意,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也比较少。结论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能够产生良好的抑制真菌感染的作用。同时应当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全面性和针对性护理,从而促使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提升。

  • 标签: 两性霉素B 治疗效果 肺部真菌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