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影响不断增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成为医学检验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检验分析质量管理为目前检验全面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涉及人员较多,环节较复杂,较多的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进行探讨、改进1。

  • 标签: 分析前 血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临床检验标本分析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实践应用。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提出了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策略。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行样本采集的准备工作、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和样本送检后的监控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临床检验标本分析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实践应用。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提出了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策略。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行样本采集的准备工作、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和样本送检后的监控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对标本的采集、瓶装、标记、登记、病检申请单的填写、标本的保管、汇总、交接、送检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标本管理的缺陷率、病检申请单合格率以及病理报告的及时率等指标。结果标本标记不规范、标签信息不全、感染标本未特殊标记、无专人管理或标本管理责任心不强致找寻标本标本存放混乱、病检申请单与标本数不对应等标本管理的缺陷率从2014年的0.79%下降到2015年的0.16%,病检申请单的合格率由2014年的95.2%上升到99.2%。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5%上升到99%。结论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的再造,有效地降低了标本管理相关缺陷的发生,提高了病理标本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流程再造 内镜室 病理标本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流程在院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比我院院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院急救的各项指标。结果护理流程改造后,院急救效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急救中优化院急救护理流程有利于缩短出诊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出诊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院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院急救护理流程在院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院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院急救护理流程在院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院抢救成功率,规范院急救护理流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6年6月-2007年5月院急救危重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抢救措施。从2007年6月起开始实施“链式并联操作”急救护理新模式,将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72例各类危重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计算完成相同操作所用的最短时间。结果治疗组采用链式流程以“并联操作”的思路减少抢救的基础时间和相关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链式并联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密切配合,在院危重患者急救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危重病人 急救 流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急救流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抢救情况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院急救,对照组患者未接受院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结局进行对比,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发病迅猛、病情严重、患者预后差,因此采取院急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抢救流程 死亡率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后,由专业急救人员在医疗机构外部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由于其涉及环节众多,包括接警、出警、现场处置、转运等多个环节,因此,“全流程”管理对于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至关重要。

  • 标签: 院前急救 “全流程”管理 思考 建议
  • 简介:以工业流程为载体的综合题是目前热门的试题类型,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吸收、整合信息,并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应该选择经典的例题为抓手,然后将问题的解答进行拆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统计,

  • 标签: 工业流程 获取信息 试题类型 整合信息 综合题 新情境
  • 简介:摘要:海量的大数据的来源广泛,最基本的处理流程是一致的,可以定义为:对广泛异构的数据源进行抽取和集成,将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存储,然后利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益的知识,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结果展现给终端用户。

  • 标签: 大数据 处理流程 采集 存储 分析 展示
  • 简介:摘要:海量的大数据的来源广泛,最基本的处理流程是一致的,可以定义为:对广泛异构的数据源进行抽取和集成,将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存储,然后利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益的知识,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结果展现给终端用户。

  • 标签: 大数据 处理流程 采集 存储 分析 展示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我科室新进国产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准确度和投入临床使用可行性分析。 方法:分别用国产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和进口罗氏化学发光仪分别测定来我院进行免费孕优生检测的同一健康体检者标本,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探究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整体患病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分析阶段护理质量的控制措施。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贫血检验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在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上,观察组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为51.16%,与对照组的90.7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标本分析阶段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助于诊断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分析前阶段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除实验室本身的质量控制以外,临床所提供的标本也是质量控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血液是临床检验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标本,本文从护理角度阐明如何提高血液标本分析质量控制。

  • 标签: 血液 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各种先进的全自动化检验设备以及各种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依照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须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和SOP文件,它是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分实验、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实验质量控制延伸至实验室之外,直接或间接与医护人员、病人有关,由于TQC这一概念对医护人员还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所以,实验质量控制不被了解、重视,容易忽略,可是实验质量管理是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许多误差甚至极端值,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实验阶段的影响,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占整个实验室误差的70%。因此,检验医师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实验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实验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 标签: 实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标本在分析阶段护理质量控制不同结果的差异,探讨在临床检验标本分析阶段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标本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从我院检验科的电子病历中选取310例,从每周接受标本检验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每天选取62例,按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5例按照常规检验流程进行,分析组1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分析阶段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结果。结果:分析组(99.35%)的合格率大于对照组(87.10%),分析组(1.29%)的出错率小于对照组(6.45%),分析组(1.290)的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87)

  • 标签: 检验标本 护理干预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