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分析前因素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便隐血标本流程跟踪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科内大便隐血标本运送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占比2.78%,少于参照组的27例、15.00%,实验组的标本平均收集时间为(20.32±1.24)min,短于参照组的(35.04±1.23)min。结论:大便隐血标本流程跟踪管理模式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大便隐血标本 全流程跟踪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保证临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首先要保证实验室接受的标本质量合格1。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⑴.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⑵.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标本的质量受标本的采集方法、运输和处理环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室检测最好能在标本采集后立即进行。如果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不当,即使最完美的检测结果也是无效的,不能供临床医生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所以“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应该成为牢记的座右铭2。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保存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住院的尿液标本16522例接收时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13例,门诊患者70例,其中标本污染、标本量少是影响尿液分析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尿液检验的极为重要环节和关键,是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需要医院要加强管理,相关医务人员也要提高认识。

  • 标签: 尿液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液标本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尤应注重采血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标本留取时间、标本的采集操作、标本处理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等环节。

  • 标签: 血液标本 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分析的所有注意事项分析,减少血液检验结果的误差,正确规范保证血液质量,为提供准确的化验结果给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病人的准备工作、采血部位、分析标本状态、标本放置及送检时间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标本分析各种因素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结论为了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应严格规范保证血液标本分析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标本分析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准确性的意义,并寻找可靠的途径和方法实现血液样本的质量控制。方法以2012年参加体检的50名检验结果失真的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即刻重新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再次检验,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的原因并探讨血液样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结果分析后发现检验结果失真样本中因质量控制不严格造成的占80%以上,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的因素主要包括意图差异、患者因素、采血不当、保存不当、运送不当。结论样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血液样本分析,需要对样本的质量予以严格的控制。

  • 标签: 血液样本 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化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的收取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共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14例,投诉发生73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25.54±2.34分钟。实验组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5例,投诉发生11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12.46±1.14分钟。实验组标本收录过程中,差错问题发生率和投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标本的运送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标本管理效率,减少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运输人员工作效率和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标本标本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思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13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诊治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确诊率为98.52%,一次性止血成功率88.89%,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成功率(本组76.92%)较其它因素出血治疗成功率(本组93.46%)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虽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内镜止血治疗的失败也不能忽视临床药物及其它治疗措施,只有综合治疗方法均无效时,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急诊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 镜下治疗
  • 简介:摘要人体骨骼标本是学习解剖学运动系统、临床骨创伤科、临床麻醉、穿刺定位、医学影像学、中医针灸和推拿按摩最直观而又实用的教学工具。制作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能为教学、临床和科研带来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人体骨骼标本 制作 流程
  • 简介:摘要该文阐述了癫痫外科手术切除脑组织规范化处理的重要意义,并从标本的标记和运送、标本处理和取材流程以及辅助检查套餐的选择3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各个步骤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旨在规范国内的癫痫外科手术标本的取材和处理流程,推动癫痫相关神经病理和神经科临床的发展。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联合推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1。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患者采集标本时,必须按国家规范化要求严格注意生物安全;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应重视微生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标本采集2 送检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合格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相应对策,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住院部送检的4957例不合格标本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2检验质量指标中标本标签不合格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量不正确率、血培养污染率、标本运输丢失率、抗凝标本凝集率、标本溶血率、检验周转时间(中位数)对不合格标本按照每季度进行分类调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时间段和各指标的变化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准确可靠检验报告充分依赖完善的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分析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做好分析质量控制,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出现,提高实验室的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检验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