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4S)是调节血管功能,维持血压的重要的内分泌控制系统。它的生理作用很复杂,涉及的器官广泛,几乎全身各系统都有它作用的踪迹。它是人体内环境稳定不可缺少的调控系统。因此,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该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场受到很大影响。在此,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标本检测 影响因素 系统疾病 血管功能 人体内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的方法确定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的范围。方法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4具,年龄18~64岁,身长163~170 cm,男女各2具,以其一侧胸壁为一研究对象,4具尸体共8个研究对象。尸体置于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注入亚甲蓝甘油果糖溶液40 ml。30 min时逐层解剖胸壁,记录不同体表标志下蓝染情况。结果胸壁解剖可见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呈蓝染。于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和腋后线蓝染范围分别为:9.95(1.18)、11.90(1.32)、12.80(1.32)和11.35(1.22) cm。第2~9肋于腋前线、腋中线和腋后线均呈蓝染,第1肋于各个体表标志下均无蓝染,锁骨中线下,各肋骨蓝染率分别为,第2肋为0,第3肋为7/8,第4肋为7/8,第5肋为6/8,第6肋为6/8,第7肋为5/8,第8肋为4/8和第9肋为0。结论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可阻滞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药用制剂 扩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使用全自动凝血检验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采血量、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对等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标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输液的采血部位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是否空腹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等检验采集环节均会对其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准确度。

  • 标签: 凝血检测 检验前 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血液检验分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时段到我院的700例进行血液检验分析出血液质量问题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血液检验分析流程进行操作,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分析总结血液检验分析,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结果:影响血液标本的因素有采血时间过长、采血量不足、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时间太长以及患者自身原因等(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出现的问题有血标本凝块、标本类型错误、标本量不足和标本信息错误等(P<0.05)。结论:制定严格血检管理制度,实施提高血液标本质量主要措施,可有效减少血液标本质量问题,提高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力依据。

  • 标签: 血液检验 血液标本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验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至2022年于本院行凝血检测患者1600例,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项要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联系较为紧密。结论:凝血检测和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所以临床对此需予以重视,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对其质量加以保障,由此切实提高实际检验的准确程度。

  • 标签: 检验前 标本质量 凝血检测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胃癌的手术根治及围手术期化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术后标本作为评估手术根治及化疗方案选择的客观证据,其处理流程尚未有共识性规范推出。要进一步提高胃癌治疗的水平,胃癌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应当提上日程,这在提倡"精准医疗"的今天应特别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从临床治疗和科研需求两方面探究标本规范化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 标签: 胃癌 标本处理 淋巴结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观察组,给予信息化流程管理;同时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病理标本袋标签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标本遗漏率。结果观察组的标本袋标签规范率(100%)、申请单填写正确率(100%)、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99.85%)均高于对照组(94.22%、82.07%、72.6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标本遗漏率(0)低于对照组(1.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流程管理,可降低标本错误率,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信息化流程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原因,以期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管理流程 安全隐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创伤患者实行流程化院急救,总结院急救要点。结果抢救965例创伤患者,抢救成功934例,死亡31例,抢救成功率96.79%。结论对创伤患者实行流程化院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好基础。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化院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7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36例接受常规医疗处理流程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化院急诊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并对不同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转入专科治疗率、48小时死亡率以及病情稳定出院率上对比,结果(p0.05),从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上看,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 医疗处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院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式将我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45)与优化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优化组实施优化院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结果:护理组间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显著改善,两组相比优化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化组院延迟<2h和>5h患者占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化院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不仅利于缩短院延迟时间,而且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水平,促使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 医疗处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