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增订中国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 标签: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 简介:中国学上关于史学史的观念有长久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史观的传播和学术史的发展,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史学界提出了研究和撰写中国学史的目标。自30年代至今,中国学史研究经历了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世纪之交,中国学史研究面临着走向新的理论高度的发展前景

  • 标签: 20世纪 中国史学史 发展道路
  • 简介:<正>严格地说,在时代的洪钟敲响2000年第一声之前的任何时候编写二十世纪中国都是不成熟不完整的。是历史的使命感驱使我们超前奉上这册不成熟不完整的《二十世纪中国》。它的增补完善显然是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后的事了。自190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二十世纪中国,不是一个简单无序的时空概念。二十世纪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寿终正寝的世纪,是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的世纪,是外国侵略势力从膨胀到被扫荡驱逐的世纪,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从统治宝座跌落尘埃的世纪,是民

  • 标签: 近代化 中国史 二十世纪 现代化 个旧 1949年10月
  • 简介:摘要: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从特定、具体的时空和民族角度出发,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场景之中,达到深刻理解。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国内容为例,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 中国 时空观念
  • 简介: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革命的世纪。每一场激进革命后,比如在戊戌维新、共和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之后总会发生一次反向的保守化运动。革命与保守的往复构成了二十世纪历史演进之大势。当代中国也正处在一轮保守化周期中,本次的激进革命持续时间甚长,革命对传统之破坏最为彻底。因此,本轮保守化也就异常缓慢、艰难,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未成气候。二十世纪的激进革命与保守主义之往复,实为两种革命路径之争锋、转换。保守化并非退步。事实上,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几乎无人反对现代转型,问题在于如何转型。激进革命与保守化转向的区别实在于此。

  • 标签: 激进化 保守化 儒家之回归 革命 转型
  • 简介:歌剧《苍原》自成功首演以来,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的好评,它以歌剧独有的艺术,使人沉醉在史诗性歌剧的震撼魅力之中。《苍原》的价值已不仅是观赏,在对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创作上的突破、尝试,许多大胆的运用都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史诗性歌剧 文学特点 辽歌风格 蒙古曲调 突破
  • 简介:《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之一,相对深刻地反映了在中国学的发展进程中大传统与小传统交织的创作及流传现象,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服务政治为中心,以寓褒贬为手段的大传统,同时掺杂对下层知识分子阶级价值取向的迎合与诱导的小传统。《三国志》也以此成为雅俗史学分流的代表作品。

  • 标签: 《三国志》 中国史学 大传统 小传统
  • 简介:<正>中国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杨翼骧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2.25元中国学史专著,目前已出版了多种,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还不曾多见。解放初,出版过《史记书录》一类的书,是就一部史学名著裒集资料,只能作专题研究参考,未能在整个史学史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地把先秦以来的史学事迹按年编录,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书,杨翼骧先生编的这部《中国学史资料编年》还属于首创。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对于这种首创性的具有为后人修桥铺路性质的书,作为同行,应当表示热烈欢迎。阅读以后,觉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应予肯定:第一,按年编录史学事迹,做到了巨细毕收。本书既录有历史上史学名家名著的事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资料 编年 史学史研究 研究工作 首创性
  • 简介:中国历史中,我们一般没有中世纪这种说法,中世纪(TheMiddleAges),绝对是个外来名词,它是西方人习用的一个历史名词,专指欧洲历史上的中古时期,简称“中世纪”或“中古”。但在美国初中生的历史课本中,“中世纪”只是个时间概念,指公元476年至公元1500年这个时间段内的世界史。

  • 标签: 中世纪中国史 学科素养 美国课程标准 历史教科书 唐宋文明
  • 简介:<正>中国学有长期历史。关于中国学史的论述也有长期历史。《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

  • 标签: 孔子 左丘明 史记 史学家 成王 中国史学史
  • 简介:一、前仰韶时代城邑(7000—5000BC)这是东亚大陆城邑的初现期。已发表材料的城址13处,均为环壕聚落。在北起辽河,南至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的广大地域均有分布,而以钱塘江流域上山文化的环壕聚落最早。其中兴隆洼文化的环壕聚落最为集中,计5处。此外在黄河中游的裴李岗文化、黄河下游的后李文化、淮河中下游的顺山集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中都有分布,

  • 标签: 城邑 中国史 兴隆洼文化 专稿 扫描 先秦
  • 简介:美国《中国研究》(季刊)出版 《1919-1949上海社会运动》专辑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瓦索斯特隆(JeffreyN·Wasserstrom)教授担任特约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波...

  • 标签: 中国史研究 上海社会 运动史 中国工人阶级 上海工人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简介:当代中国中国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近距离和现场感很强的历史,是正在进行中的历史。从内容上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演进、科学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历史。半个世纪,这是一个不断迈进的时代,是一个有失有误的时代,也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具有恒久的言说和研究价值,是史学研究永恒的鲜活的主题。

  • 标签: 当代 中国历史 研究 价值
  • 简介:“先秦”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从字面上看下限明确,截至秦王朝诞生的公元前221年。上限则不确定。由于其源自文献,本意也就有了狭义史学的特征,一般被界定为夏商周三代,而多指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笔者取“秦以前的时代”的概念①,对其上限则不做明确的界定。就本文涉及的时段而言,可上溯至公元前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 标签: 先秦 中国史 扫描 城邑 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三代
  • 简介:在当代中国研究中,口述史是一个二重概念。它既是一套学术体系或曰学科,又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运用方式上有同构性,但在研究理念上则有质的不同。有关回忆录、访谈录等是否算作口述史以及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是否可信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没有区分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的差别。口述史学是“记忆中的历史”,口述史料是文献资料的补充。

  • 标签: 口述史 当代中国史 学科 方法
  • 简介:<正>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学史》第一册,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白寿彝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学研究相结合的中国学史的力作。全书共七册,计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前期、近代后期,论述了上迄传说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余年的中国学发展的历史。新出版的第一册,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份,叙篇。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史学。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白寿彝 先秦时期 史学史研究 传说时代 中国史学史
  • 简介:《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学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刊自觉拓展史学研究新领域,刊登了大量关于人口、民族、地理、宗教、交通等方面的论文,为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宗教学、人口史等史学新兴学科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研究方法上,该刊力主扩大史料范围,倡导合作研究,重视平等讨论,创造出思想上活跃开放、学术上自由争鸣的良好氛围。该刊还特别重视译介西学成果和资料,为中国学术界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学术研究状况开辟了一个窗口,为近代中国学人借鉴外国研究方法提供了帮助。

  • 标签: 《禹贡》半月刊 史学近代化 顾颉刚 禹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