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了178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护理体会,分别从病情观察,补液的方法,饮食干预等方面予以阐述。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心肌 护理
  • 作者: 卢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 简介: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心肌梗塞,因冠状动脉闭塞与流血中断导致心肌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缺血,最后出现局部坏死症状。在医学临床领域中,心肌梗死会伴有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红细胞沉降率提高、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 标签: 心肌梗死;日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150例患者利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进行研究与分析,所有患者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入院。其中75例患者需要按照常规性的方式进行护理,并称之为对照组,其余患者(研究组)则要在原有基础上配合使用综合性的急救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仍为研究组患者(96.00%)优于对照组(8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当中,可起到全面提升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的作用,是缩短治疗周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急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共计在2020.2-2021.7期间选取病例80例,应用抽签法实施分组,每小组入组40例,研究组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常规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对比中,研究组各项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使患者获得有效救治。

  • 标签: 急诊 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患者中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4 例,观察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指标、抢救效果、护理 7d 后 HAMA 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提升。

  •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2020.03-2021.03)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诊护理,直接送去医院就诊,另一组使用院前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较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更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适合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心绞痛,而不稳定斑块可导致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若不积极治疗,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急诊护理措施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方式实施护理,乙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急诊护理的一组患者其病情控制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且乙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心功能恢复速度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比甲组患者更低,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对急诊护理措施的效果更满意。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各方面的临床表现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心肌梗塞(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急诊识别和及时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梗塞的急诊识别方法和护理策略,以提高对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处理效率。通过分析心肌梗塞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的急诊识别流程。同时,研究还着重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等护理策略,旨在为心肌梗塞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心肌梗塞护理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心肌梗塞 急诊识别 护理策略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疾病适应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4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疾病适应结局的适应率。结果:研究组对疾病适应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叙事护理 乳腺癌 疾病适应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罗伊( Roy)的适应模式来探讨临床护理带教的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通过分析护士生所存在的生理方面、角色功能方面、自我概念方面以及相互依赖方面的适应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些干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怀护士生;巩固护士生的专业知识,对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改变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从多个方面去培养护士生的法律意识观念。结果:通过上述的做法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生的适应能力,提升了护士生临床实践的能力。结论:通过对护士生进行罗伊的适应模式,能够快速的使护士生及时的掌握和熟悉临床护理的内容,对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罗伊适应模式 临床护理 带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帕金森病护理中采用Roy适应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开始/结束)72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症状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eb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Roy适应模式效果明显,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帕金森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伊适应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1月于次年9月间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伊适应模式)与参照组(基础护理)各30例,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参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恢复,提升其自我管理评分,能够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可实施推广使用。

  • 标签: 罗伊适应模式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5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 25例患者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5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进行临床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 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理能力上,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Barthel 评分为( 86.5±2.9 )分,对照组则为( 78.6±2.5 )分。此外,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 100%,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 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梗死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择临床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风险因素后 ,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 2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 65.58±1.9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70.59±1.65)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 P< 0.05)。观察组 100例患者和对照组 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较,前者更低,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过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后,再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机体功能,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护理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当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舒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7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8人,前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关于NIHSS评分:试验组数据(8.01±2.37)分,和对照组数据(11.85±3.1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用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也更为迅速。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