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钱莉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8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当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舒适护理;并发症

    老年人极易出现血管钙化情况,导致血管堵塞、狭窄等症状的发生,继而引起脑缺血,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传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溶栓为主,而介入治疗近些年在临床上发展比较迅速,属于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但是,此种治疗方式属于有创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同时,在治疗期间也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因此,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探索一种更为有效可靠的护理模式。因此,本文中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选用舒适护理,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组平均年龄(55.58±3.7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5.65±3.6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手术之前做好健康宣教,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治,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在进入科室之后,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的相关情况、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让患者能够认识到疾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并且向患者讲解及相关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在围手术期指导患者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确保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进行耐心地解答,主动告知患者术中会有护士全程陪同,从情感、接触等方面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手术能够顺利完成。(2)环境护理:病房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清新、光线充足、舒适的温湿度,夜间打开地灯,以免发生滑倒等风险事件。同时,还应该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与人数,确保病房安静,合理安排治疗与护理操作时间,确保患者的有足够的休息空间。(3)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感染、皮下水肿、出血等情况,不能应用易过敏敷贴,以免损伤到患者表皮。患者在术中会应用在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伤,所以术后应指导患者多饮水,促使造影剂快速排泄。同时,密切监测尿量、血压变化。

1.3观察指标

    (1)对比心理状态。(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型指标通过例(n/%)进行表示、再通过x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

  1. 结果

2.1对比心理状态

  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心理状态±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62.13±2.51

45.82±3.31

65.85±3.67

42.73±2.23

对照组

30

62.05±2.62

52.42±4.52

65.82±3.79

50.22±3.30

T

-

0.1208

6.4526

0.0311

10.3003

P

-

0.9043

0.0000

0.9753

0.0000

2.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例)

组别

例数

皮下水肿

腰背酸痛

脑灌注综合征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0

0(0.00)

1(3.33)

0(0.00)

1(3.33)

对照组

30

3(10.00)

3(10.00)

2(6.67)

8(26.67)

X2

-

-

-

-

6.4052

P

-

-

-

-

0.0113

  1.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残率可以达到70%以上。近些年,介入手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治疗方式具有刺部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势,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但是手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性,继而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本文研究中选用的是舒适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出发,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了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舒适护理的护理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变了传统被动的护理模式,主动向患者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体现舒适护理的预见性。同时,常规护理体系当中,护理人员主要是遵照医嘱来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而舒适护理当中,护理人员需要从社会、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展开护理操作,说明舒适护理的覆盖面更广泛,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虞晓琴.《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入门与进阶》出版:

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0):后插8.

[2]闫静.集束化护理在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9):152-155.

[3]杨钰,王洁,汪宁,等.标准化视频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8):560-561.

[4]徐建芳.舒适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3):179.

[5]张亚芳,唐晓琴,禤木连.追踪方法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