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迁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本身不具有转录活性,但它可通过与染色质结合改变其结构,继而调节其他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RNA基因能够调控HMGA2在肿瘤中的作用,同时肿瘤的侵袭性与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靶向HMGA2基因治疗相关肿瘤。文章主要介绍HMGA2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分子靶向治疗 RNA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高迁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核蛋白,是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能刺激炎症细胞活化并向炎症部位聚集,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分泌造成组织损伤。新的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是母体对妊娠的过度炎症反应,可能炎症免疫反应平衡失调导致胎盘发育不良。现就近年来发现的高迁蛋白及其受体在子痫前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 TOLL样受体 NF-ΚB 炎症反应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最严重的后遗症是冠状动脉病变,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在川崎病急性期,高迁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血清水平升高,尤其是在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中更高,且发现HMGB1基因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有关。HMGB1是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通过HMGB1/RAGE通路在促进川崎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就HMGB1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内皮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 标签: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体心肌过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是否通过迷走神经调控高迁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产生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0~28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术(unilateral vagotomy, VG)+I/R组(V组)、ACE2+I/R组(A组)、VG+ACE2+I/R组(VA组)。ACE2过表达在术前3周通过经腹心包腔注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获得。I/R模型为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30 min后恢复灌注24 h。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 cTnI)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MGB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和IL-6 mRNA水平,伊文蓝及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A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HMGB1蛋白水平下调(P<0.05)、TNF-α mRNA和IL-6 mRNA下调(P<0.05),血清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VA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CE2过表达通过迷走神经调控HMGB1能够减轻MI/RI,对大鼠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 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迷走神经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胆碱能抗炎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血浆高迁蛋白B1(HMGB1)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120例(胆囊炎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HMGB1、白细胞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Th17和Treg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胆囊炎组患者均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胆囊炎组HMGB1和Th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9.84 ± 0.82)μg/L比(4.12 ± 0.75)μg/L、(4.02 ± 0.31)%比(1.53 ± 0.24)%、(3.16 ± 0.65)%比(6.17 ± 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炎组IL-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37.46 ± 4.73)ng/L比(18.52 ± 4.32)ng/L、(4.32 ± 0.64)μg/L比(6.84 ± 0.6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Th17(r=0.564)、IL-17(r=0.602)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Treg(r=- 0.518)、TGF-β(r=- 0.563)水平呈负相关(P<0.01)。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治疗后HMGB1、Th17、IL-17水平降低,Treg、TGF-β水平升高[(4.76 ± 0.75)μg/L比(9.84 ± 0.82)μg/L、(1.82 ± 0.24)%比(4.02 ± 0.31)%、(16.27 ± 4.28)ng/L比(37.46 ± 4.73)ng/L、(5.58 ± 0.73)%比(3.16 ± 0.65)%、(5.23 ± 0.55)μg/L比(4.32 ± 0.6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外周血HMGB1水平升高,Th17/Treg平衡失调,检测HMGB1、Th17和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程度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胆囊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体检的4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全部病毒性肺炎患者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分析CURB-65评分、PSI评分与HMGB1,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者(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HMGB1、TNF-α和IL-6水平与CURB-65评分和PSI评分均呈正相关性(CURB-65评分:r=0.463、0.392、0.497,P=0.015、0.003、0.025;PSI评分:r=0.596、0.515、0.381,P=0.007、0.011、0.009)。HMGB1、TNF-α和IL-6是影响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OR=1.344、1.422、1.351,P=0.006、0.015、0.009)。结论HMGB1、TNF-α和IL-6水平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毒性肺炎的病情。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迁蛋白(HMGB)1在子痫前期(PE)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PE的2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PE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PE组(n=13)和重度PE(sPE)组(n=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本院剖宫产术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患者胎盘蜕膜组织HMGB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分离对照组原代蜕膜巨噬细胞,以不同剂量人重组HMGB1(rHMGB1)对其进行处理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PE孕妇年龄、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1(181)]。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HMGB1定位于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②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10(1.50~5.14)、0.63(0.45~2.41)、0.72(0.07~1.49),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2,P=0.010)。③IHC检测结果发现,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强阳性比例分别为54.6%(6/11)、30.8%(4/13)、0,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4,P=0.001)。④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49±1.38、3.01±2.08、1.67±1.48,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P=0.001),其中sPE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PE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1)。⑤原代胎盘蜕膜巨噬细胞纯度为97.39%,经rHMGB1处理后,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加, M1型巨噬细胞标记CD86平均荧光强度(MFI)与rHMGB1含量与呈正相关关系(r=0.808,P<0.001)。结论PE母胎界面HMGB1表达增加,促进蜕膜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能导致母胎界面炎性微环境。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先兆子痫 母胎界面 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迁蛋白1(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 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loxp/Alb-Cre-/-, 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 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 = 2.634,P = 0.022 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06 2, P = 0.693 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明显降低(t = 8.521, P < 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 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 = 9.211,P < 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 = 8.305,P = 0.014 2)。结论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 标签: 基因敲除 线粒体 肝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chromosomalprotein-1,HMGBl)的水平,探讨HMGBl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患者人院即刻及入院后24、8h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MGBl水平,并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62例AP患者人院即刻及人院后24、48h血清HMGBl水平分别为(8.05±1.60)、(8.04±1.39)、(8.25±1.5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0.57)mg/ml(P值均〈0.01)。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7例。SAP组患者血清HMGBl水平分别为(7.994-1.69)、(8.12±1.40)、(8.134±1.34)ng/ml;MAP组患者为(8.12±1.52)、(7.92±1.40)、(8.394±1.81)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患者的血清HMGB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但其与AP的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

  • 标签: 胰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ptein,HMGB1)在促使人肾系膜细胞(humanrenalmesangialcell,HRMCs)增殖及分泌纤维化相关因子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HMGB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系膜细胞,以CCK-8测定人人肾系膜细胞增殖情况,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的分泌量,以real-timePCR法测定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PNCA蛋白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的HMGB1可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PNCA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增高。结论HMGB1通过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分泌TGF-β1参与了肾脏纤维化过程。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人系膜细胞 纤维化 TGF-&beta 1 增殖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的系统性疾病。迄今为止,pSS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高迁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HMGB1)与pSS的发病有关联,且免疫调节异常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SS发病机制中HMGB1与免疫失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高迁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选取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15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150 mg/kg)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毛蕊花糖苷组和厄贝沙坦组。持续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尿液和肾组织,分别进行生化、病理和相关mRNA与蛋白的检测。体外实验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1 g/L葡萄糖)、高糖组(4.5 g/L葡萄糖)和高糖+毛蕊花糖苷组(4.5 g/L葡萄糖+32 μmol/L毛蕊花糖苷),分别于48 h、72 h时间点收获细胞。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MGB1和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均升高(均P<0.05),血清、尿液HMGB1均升高(均P<0.05);病理染色可见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系膜扩增改变;HMGB1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均P<0.05),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尿液HMGB1均下降(均P<0.05),肾脏组织病变减轻,HMGB1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NRK-52E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MGB1、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均P<0.05);毛蕊花糖苷干预后,HMGB1、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均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MGB1和NF-κB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 HMGB1蛋白质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高迁蛋白A1(HMG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其术后生存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手段进行HMGA1相应表达的检测,对HMGA1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其预后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71例患者中62例(87.32%)患者肺癌组织表现为阳性,同时和患者生存期短之间具有关联性(P<0.05)。但同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因素之间并无显著关联。结论  患者肺癌组织HMGA1表达呈现为阳性表明其预后效果相对偏差,但不同的表达强度和预后效果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 标签: 高迁移率蛋白A1 肺癌组织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高迁蛋白1(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诊断并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癌患者116例,并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χ-2=35.876,P〈0.05);HMGB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7.710,P〈0.05)、临床分期(χ-2=6.537,P〈0.05)、淋巴结转移(χ-2=7.827,P〈0.05)密切相关。结论HMGB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高迁蛋白A2(HMGA2)基因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肾癌细胞系786-O扩大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siHMGA2组。NC组、siHMGA2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HMGA2siRNA,Ctrl组常规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MGA2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钙粘蛋白E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iHMGA2组HMGA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trl组和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钙粘蛋白E表达水平较Ctrl组、NC组明显升高,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较后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细胞迁移能力较Ctrl组显著降低,siHMGA2组细胞侵袭能力较Ctrl组及NC组显著降低。结论抑制HMGA2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MT实现的。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肾癌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高迁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冠脉复流情况分为正常血流组(78例)和无复流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对无复流的诊断价值。结果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既往冠心病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复流组合并糖尿病例数、多支血管病变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正常血流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结果显示无复流组的HMGB1水平为(5.2±0.85)mg/L,正常血流组的HMGB1水平为(3.2±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2)。用ROC曲线比较HMGB1、BNP和CRP对无复流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HMGB1、BNP和CRP的AUC值分别为0.746(0.661~0.830)、0.605(0.504~0.705)、0.688(0.595~0.781),其中HMGB1的AUC值最大。结论HMGB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患者中明显上升,对无复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诊断
  • 简介:目的靶向高迁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Bl)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胃癌HGC-27细胞株抑制HMGBl基因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MGB1的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胃癌HGC-27细胞,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HMGB1蛋白表达变化,通过MTT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空白转染组、control-siRNA组和HMGB1干扰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0.059)、(0.927±0.051)和(0.393±0.033),HMGB1干扰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MGB1干扰组细胞增殖缓慢,细胞迁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靶向siRNA沉默胃癌HGC-27细胞HMGB1基因表达可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抗肿瘤作用,HMGBl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增殖 转移 小干扰RNA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中高迁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的表达及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检测58例PTC、20例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HMGB1、MMP-9、VEGF—C蛋白和HMGB1mRNA的表达。结果HMGB1、MMP-9、VEGF-C蛋白和HMGB1mRNA在PT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3种非癌组织(P〈0.05)。HMGB1、MMP-9蛋白和HMGB1mRNA表达的阳性与肿瘤的直径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MGB1、MMP-9、VEGF—C蛋白和HMGB1mRNA表达的阳性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HMGB1、MMP-9和VEGF—C蛋白的表达均呈两两正相关(P〈0.05),HMGB1蛋白与HMGB1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HMGB1、MMP-9、VEGF—C蛋白和HMGB1mRNA的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临床进展及推测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