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CD44、CD90,通常105~106个骨髓有核细胞中仅有1个MSC[2],细胞分离培养及传代按文献[3]方法进行

  • 标签: 充质干细胞 兔骨髓 分离培养
  • 简介:研究脐带细胞是否能够有效辅助游离脂肪移植。应用脐带细胞与自体脂肪组织颗粒混合后,移植到裸鼠皮下,与单纯脂肪组织移植作对照,不同的时间观察其各组移植重量,取下后立即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内细胞成活及血管生成情况,通过real-timePCR技术进行检测移植物中的VEGF、PPAR-γ基因表达水平。脐带细胞可以提高移植物重量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但在术后一周、一月、两月观测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脐带细胞不能有效提高移植物重量、成脂以及血管生成的修复效应,不能有效减少术后移植脂肪的吸收,目前应用于游离脂肪移植尚不成熟。

  • 标签: 游离脂肪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的骨髓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方法,分离和纯化3~4周的大鼠B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11b、CD45和CD90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圆形和梭形等,24小时后大部分细胞均贴壁。8~10天可达80%~90%融合,纯化后传代周期为6~8天。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CD11b和CD45阴性,CD90阳性。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细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带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MSCs)治疗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CA)的临床疗效。方法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MSCs,连续体外扩增,采用鞘内注射(2.5×10^7/5mL)结合静脉滴注(7.5×10^7/100mL)的方法,治疗57例小脑萎缩患者,每次治疗剂量为1.0×10^8个细胞?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72.0%,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79.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hUMSCs治疗小恼萎缩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小脑萎缩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常导致患者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减压两种方法,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相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其来源十分丰富,MSCs对脊髓损伤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SCs作为干细胞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脊髓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细胞(hADSCs)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油红和VonKossa鉴定成脂成骨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成功从脂肪中分离纯化得到hADSCs,呈放射状、河流状的梭形细胞。流式结果显示hAD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166等,低表达或不表达CD45和HLA-DR。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显示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强。成脂和成骨染色显示其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实验表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hAD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 分离 培养
  • 简介:摘要细胞(MSCs)是一种来自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诱导分化为肌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MSCs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性能,调节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外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膜外小囊泡,直径30 ~ 200 nm,可以转运核酸、脂和蛋白质,参与细胞的信息交流。与MSCs相比,外泌体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更加稳定,体内同种异体给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并可为各种疾病提供替代疗法。MSCs-Exo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MSCs-Exo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外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膜外小囊泡,直径30~200nm,可以转运核酸、脂和蛋白质,参与细胞的信息交流。与MSCs相比,外泌体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更加稳定,体内同种异体给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并可为各种疾病提供替代疗法。MSCs-Exo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MSCs-Exo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研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脐带是母亲与婴儿营养传送的介质,脐带还包含羊膜,而羊膜经过研究发现包含两条脐脉,还有一条脐静脉,通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脐带含有一种特殊的胚胎结缔组织,将其命名为华尔通氏胶,近年来,为了寻找更多的成人干细胞来源,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了"废弃物"的脐带,通过偶然研究发现,脐带中含有的干细胞是很有医用价值的,自2013年以来,Mitchell等人提出对脐带华尔通氏胶来源进行大量研究,以及在其基质细胞发现许多干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干细胞特性,运用于临床诊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浅谈人脐带细胞的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干细胞应用前景。

  • 标签: 人脐带间 充质干细胞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前,细胞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学观察(如呈纤维细胞样生长,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密度较高时呈涡旋状或放射状生长)、表面标志物检测以及多系分化潜能鉴定。这里的多系分化潜能通常指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分化,称为MSC的三系分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成脂 成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的直接接触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共培养组),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共培养组HSC中Notch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及Notch4)及BMSC中Notch相关配体(Dll1,Dll3,Dll4,Jag1及Jag2)的表达情况,以单独培养HSC及BMSC为对照组。两组蛋白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培养组中Notch1表达量为1.85±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0.25(t=4.235,P<0.05);而Notch3表达为0.4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8(t=-7.971,P<0.05);Notch相关配体Jag1表达为2.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13(t=6.386,P<0.05)。结论BMSC可能通过Jag1结合Noch1以直接接触机制调控HSC。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肝星状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目的:骨髓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骨髓细胞(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MSCs,在含10%胎牛血清,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放免法检测骨钙蛋白。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MSCs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骨钙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MSCs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免疫调节、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的干细胞细胞由于其多能性、易于扩增,是理想的干细胞治疗来源。MSCs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和组织,同时MSCs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调查了干细胞系的相关参数,描述不同干细胞系的建立生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永生化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来源的外泌体(DC—derivedexosome,DCex)对人骨髓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从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取DCex,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Cex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和鉴定其细胞来源。取第3代MSC,设3组培养诱导体系:①对照组:d—MEM基础培养液组;②实验组:d—MEM基础培养液+DCex(10μg/m1)组;③α-MEM基础培养液+标准诱导剂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组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另外,荧光染料DiI标记DCex,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ex进入MSC的过程。结果显示,在电子显微镜下DCex呈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膜层结构,直径为40—100nm,并表达DC细胞的标志物CD83,CD86,CD80和HLA—DR。在DCex处理MSC后6h时,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进入到MSC胞内的DCex,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荧光强度增加。按组培养第7天,DCex实验组Runx2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MSC培养第14天,DCex组ALP含量OD值与对应蛋白比为2.22±0.27,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20±0.21)(P〈0.01),但低于标准诱导组(3.22±0.24)(P〈0.05)。结论:DCex可以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且体机制仍需讲一步研穷证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并进行研究。方法冲洗出废弃人羊膜,钝性法分离后,提取含羊膜细胞进行培养,流式检测鉴定同源性及表面纯度后用DMEM诱导分化使用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全面观察。结果羊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细胞细胞贴壁生长,体外增殖和传代的周期短且稳定。具有与BMSCs相似的表面标志,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培养的人羊膜细胞能够作为组织工程学和细胞代替治疗的良好种细胞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超微结构 观察研究
  • 简介:骨髓细胞(BMSCs)已成为21世纪干细胞工程的热点和前沿,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之一。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具有极大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在临床前期实验研究方面存在着众多的困惑性问题。本文就临床移植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BMSCS 脑梗死 临床移植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肝病指各种慢性肝脏损伤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原位肝移植是最主要的最终治疗方案,但目前肝移植仍受许多因素限制。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系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抗凋亡、抗炎、免疫抑制等功能。干细胞移植疗法作为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普遍受到关注。现就细胞治疗在终末期肝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