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分化的胎盘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胎牛血清及淋巴细胞分离液等,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诱导分化的胎盘细胞去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第5代胎盘细胞,与去分化1d成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胎盘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化为了典型的骨细胞形态。经PCR检测发现,两者的表达相似。样本H浓度46.80ng/μL、总量0.81μg、A260/A280为1.75、RIN为8.49%、28S/18S为2.59%。结论去分化后的胎盘细胞,可有效保留细胞形态,维持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与未经处理的胎盘细胞相比,其增值能力更强。

  • 标签: 诱导分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miR-150*修饰对骨髓细胞来源的囊泡(exosome)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miR-150*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量差异。培养骨髓细胞(BMSCs),分别转染miR-150*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序列,上调BMSCs中miR-150*表达水平,提取BMSCs培养基中的exosome。Westernblot验证exosomal的表面标记蛋白CD63和flotillin-1,电镜下观察exosome的形态。CCK-8和细胞周期实验验证miR-150*修饰BMSCs来源的exosome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结果miR-150*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转染miR-150*模拟物能明显提高BMSCs来源的exosome中miR-150*的表达。miR-150*修饰BMSCs来源的exosome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结论miR-150*(miR-150的互补核苷酸序列)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低表达,miR-150*修饰BMSCs来源的exosome对胶质瘤细胞有抗增殖的作用。因此exosome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

  • 标签: miR-150* 胶质瘤 EXOSOME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活态雪旺细胞(activated schwann cells,ASCs)干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异种神经移植体(acellular nerve xenograft,ANX)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大鼠骨髓腔内BMSCs,另取大鼠的ASCs和普通SCs,行原代培养。将两种细胞置于Transwell培养皿中培养并分成三组:BMSCs组,SCs-BMSCs组及ASCs-BMSCs组。在培养皿中培养后第2、4、6和8天,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生物学活性,通过q-PCR检测各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表达水平。在无菌条件下制备10 mm坐骨神经缺损的大鼠模型,制作异种神经支架复合体(兔源胫神经)。将SD大鼠分为三组(n=10):ANX+BMSCs组,ANX+SCs-BMSCs组及ANX+ASCs-BMSCs组。将各组细胞打入支架,复合支架培养3 d,移植到大鼠模型中。术后8周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患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使用q-PCR检测神经移植体内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和bFGF)表达水平,另比较三组模型的下肢患侧/健侧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比恢复率。结果CCK-8测定发现共培养系统中BMSCs组细胞增殖活性强于单细胞组,第2天和第4天,三组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ASCs-BMSCs组增殖活性强于BMSCs组与SCs-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组与SCs-BMSC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q-PCR检测BMSCs组中BDNF、NGF及bFGF的mRNA表达最低,ASCs-BMSCs组含量最高(P<0.05)。经8周饲养后的动物实验,通过检测发现,ANX-ASCs-BMSCs组的SCV,ANX内相关神经因子表达量以及ANX-ASCs-BMSCs组的大鼠患侧/健侧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最大。结论ASCs能够促进BMSCs的分化增殖;运用ANX-ASCs-BMSCs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再生。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异种神经移植体 激活态雪旺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sodiumbutyrate)和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对骨髓细胞(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大鼠BMSCs,细胞分为4组:依次加入丁酸钠0mM,0.5mM,1.0raM,2.0mM。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丁酸钠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4周后利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4组细胞的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从上述4组中选出诱导能力最强的丁酸钠组与5-aza组成4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5-aza组,丁酸钠组,5-aza.L丁酸钠组。作用4周后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丁酸钠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而对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检测发现丁酸钠和5-a.za均能有效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丁酸钠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1.0mM。同时1.0mM丁酸钠诱导分化效率高于5-aza。除此,5-aza和丁酸钠共同作用于BMSCs,其诱导分化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丁酸钠浓度为1.0mM时诱导能力最强,同时诱导分化率高于5-aza。5-aza和丁酸钠一起作用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组,间接证明DNA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具有协同作用。丁酸钠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内,虽然抑制BMSCs增殖,但是不影响细胞凋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的特性,为以后丁酸钠应用于临床打下实验基础。

  • 标签: 丁酸钠 5-AZ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SS是由于免疫紊乱导致外分泌腺破坏和多系统病变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MSCs)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能力,成为探索SS治疗的新策略。MSCs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s)因可模拟母体细胞MSCs的功能,同时规避细胞治疗的一些局限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MSCs及MSC-EVs在S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骨髓细胞(B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3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三组:A组,bFGF+EGF+RA进行诱导分化;B组,BDNF+RA进行诱导分化;C组,RA诱导分化。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鉴定。结果A组诱导5d后有大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而B组可有部分NSE阳性细胞、C组细胞有少量NSE阳性细胞。结论bFGF+EGF+RA、BDNF+RA和RA均可在诱导BMSCs向神经样元细胞分化,bFGF+EGF+RA组更优于和BDNF+RA组及RA组。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PDLSCs)和颌骨骨髓细胞(jaw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JBMMSCs)两种干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胰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DLSCs/JBMMSCs,流式细胞仪及实时定量RT-PCR筛选短时间内不导致细胞凋亡的TNF-α的最大浓度,然后与PDLSCs/JBMMSCs共培养,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筛选出TNF-α的最佳浓度为50ng/mL。采用该浓度作用于PDLSCs/JBMMSCs,短期作用(24h)可以激活细胞的自噬水平,凋亡水平下降;如果TNF-α持续作用,细胞的自噬水平反而下降,凋亡增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TNF-α可以激活PDLSCs/JBMMSCs的自噬水平,免于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犬骨髓细胞(BMSCs)分离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及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利用骨髓穿刺,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穿刺骨髓细胞继而通过贴壁筛选纯化骨髓细胞进行接种培养、体外扩增经5-氮胞苷(5-azacytidine)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及免疫化学进行相关免疫抗原检测。结果分离细胞流式细胞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抗原CD105(细胞抗原)阳性,CD34(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阴性,CD31(内皮主细胞表面抗原)阴性。利用5-溴-2-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进行细胞增殖标记,结果增殖细胞核标记率为(77.2±6.1)%。传4代后,经5-aza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心肌样”,同时有自发性细胞搏动和“肌管”样结构。免疫化学检测分化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cTnⅠ)、连接蛋白-43(Cx-43)等心肌细胞特异蛋白表达阳性。结论BMSCs分离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实现大量扩增,同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与5-氮杂苷(5-azacytidine)共培养,可以诱导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BMSCs是细胞移植“心肌再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骨髓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再生 心肌缺血 先天性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Noggin转染骨髓细胞(BMSCs)的可行性,并观察基因修饰的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情况.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通过细胞表面标志及成脂诱导鉴定细胞.Ad-GFP-NGF、Ad-GFP-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通过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目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转染后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情况.结果贴壁法获得的细胞具有BMSCs表型,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未转染组和Ad-GFP转染组少量表达NGF,不表达Noggin.NGF、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均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NGF、Noggin转染的BMSCs可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形态,并表达神经丝蛋白(NF-H)的细胞,联合转染组NF-H阳性细胞比例最高.结论贴壁法能有效纯化BMSCs,Ad-GFP-NGF、Ad-GFP-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安全并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NGF、Noggin转染的BMSCs体外培养能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两种蛋白联合修饰能增强这种分化作用.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生长因子 NOGGIN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近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团队发表在StemCellResearch&Therapy上的一篇题为(VCAM-1+胎盘绒毛膜细胞显示出强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该文章阐述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盘绒毛膜细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为理论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疾病 胎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培养液。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4周后,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标记细胞a-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干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能改善受损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塞 骨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功能试验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方法制作30只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组(SCI)、假移植组(SCI+生理盐水)、移植组(SCI+BMSCs)。脊髓损伤30min时,假移植组和移植组于损伤周围相应注射生理盐水和BMSCs。在损伤后第3天、7天、14天和28天,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价。应用MTT方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第14天即可观察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第28天BBB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假移植组大鼠相比,第7天、14天和28天移植组血中MDA水平降低(P〈0.05);血中SOD水平较高(P〈0.05)。结论BMSCs移植对SCI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氧化性应急 间质干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早产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临床对BPD的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佳,寻找BPD新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近些年,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发现细胞移植对BPD有一定疗效,极可能成为治疗BPD新的有效手段。此文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个层面总结细胞对BPD防治作用,并对其远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儿,早产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及胶质瘢痕,使神经细胞在微环境中出现再生障碍,导致治疗困难。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存在不易通过血脊屏障、高致瘤性等缺点。MSCs外泌体是由MSCs分泌的纳米级外囊泡,包裹多种活性物质,在脊髓损伤研究中具有极强的神经修复作用,且具有易通透性、稳定性及低致瘤等优点,弥补了MSCs治疗的缺点,有望替代MSCs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笔者对MSCs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行HUC-MSCs移植治疗的15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移植前及移植后10年时空腹血糖、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C肽、胰岛素使用剂量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结果移植后,发现1例患者(6.67%)合并肿瘤(乳腺癌),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在1周后因低血糖频发而出现日胰岛素总量减少,半年后有4例(26.67%)停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例(6.67%)至今未使用胰岛素且GADA转阴,剩余3例(20.00%)均在移植后3~5年内再次使用胰岛素,但是日胰岛素总量较移植前显著减少[(18.00±1.00)U对(29.00±1.73)U, P<0.01]。未停用胰岛素的11例(73.33%)患者日胰岛素总量亦较移植前显著减少[(18.09±0.83)U对(29.64±0.89)U, P<0.01]。所有患者移植后的MAGE较移植前明显减少[(6.14±0.25)mmol/L对(9.72±0.32)mmol/L, P<0.01],空腹C肽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改善[(0.91±0.03)nmol/L对(0.11±0.01)nmol/L, P<0.01]。而移植前后空腹血糖、HbA1C无明显差异。结论HUC-MSCs能更好地恢复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波动,对1型糖尿病可能具有远期疗效,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策略。

  • 标签: 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1型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自我再生的多能细胞,具有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或组织的潜能,在再生医学的细胞治疗中有巨大潜力。其中间细胞具有干细胞所有的共性,并且易于获得,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干细胞细胞可来源于骨髓、脂肪组织、脐带等。但是,在应用这种细胞治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干细胞的移植率低、存活率低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有研究发现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受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的氧化应激、释放的炎症因子所形成的微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的p38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细胞活力以及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凋亡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 简介:摘要在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中,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和异常修复过程可导致肺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进而导致肺功能下降甚至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细胞(MSCs)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在肺部疾病的细胞和无细胞疗法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正进入临床转化阶段,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MSCs及其衍生物的雾化给药为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些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有证据表明雾化MSCs及其衍生物的给药方式是安全且有效的,这种方法可能是治疗各种复杂肺部疾病的最佳解决方案。然而在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之前,应进一步研究各种给药策略及其与不同雾化装置的兼容性。本文就MSCs及其衍生物雾化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雾化治疗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脂肪来源细胞( ASCs)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因安全、含量丰富、易于获取等优点而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BTE)种子细胞。然而,相较于骨髓细胞,A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有限,往往需要进一步诱导。该文从优化支架、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促成骨药物、非编码RNA调控和物理刺激几个方面,对促进ASCs成骨分化的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TE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