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v"中"过"的词性在学生的作业本中,下面两个句子中的"过"都分析为助词:(1)我倒了杯茶递给小李,他接过杯子,慢慢地呷了一口。(2)我们去过不少地方,就是没有到过桂林。其实这两个"过"是有区别的。在汉语中"过"这个词有两个词性,一是动词,又分动词和趋向动词两小类;二是助词。动词"过"表示经过(处所、时间超过某种范围或限度),例如:(3)火炬接力赛的队伍正好从我们校门前过。(4)红军二万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多么艰苦啊!(5)你回家过春节吗?(6)再过半年你们就毕业了。(7)早已过了下课的时间了,他仍兴致勃勃地讲着。以上例(3)、(4)中的"过"是"经过"的意思;例(5)、(6)中的"过"是"度过"义;例(7)中的"过"是"超过"的意思。在句中都作谓语。趋向动词"过":a、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某处

  • 标签: 趋向动词 随动 句子 动态助词 词性 火炬接力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一”有数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实词用法,还有副词、连词等虚词用法。由于“一”的多义性,“一……就……”可以表示承接、条件和假设等关系,这些关系叠民“时态”密切相关。“一”的各类用法所表示的意义由其基本义“最小的正数”引申而来。

  • 标签: '一'用法 意义 引申 现代汉语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对副名结构这一现象进行争论,到现在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首先对副名结构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挖掘了这一结构形成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原因,并就副名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副名结构 副词修饰名词(名词性词组) 语义指向 语用
  • 简介:本文立足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实际情况,提出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注重师范特征"、"密切联系实际"、"改革授课方式"三方面对修辞教学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师范院校 现代汉语 修辞教学 探索
  • 简介:对正在发展中的新兴颜色词进行整理和研究将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标新立异、避俗求雅、追逐时尚前卫等心理是新兴颜色词产生的原因。新兴颜色词存在着任意性大、模糊性强等需要规范的问题。

  • 标签: 新兴颜色词 任意性 模糊性
  • 简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从功能上可分为传知性交际和寒暄性交际等。前贤对传知性交际及其载体研究得较多,对寒暄性交际的研究不够多,对现代汉语寒暄的研究也未形成体系,其定义与性质、其形式和功能、其理论和应用都有待进一步廓清和深入。

  • 标签: 现代汉语 系统研究 语言交际 知性 功能
  • 简介: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向全国提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又向教育工作者和语文工作者发出了“继续努力,使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号召。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是高等院校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和教师,我们的专业是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体系和使用规律,帮助国家确立现代汉语

  • 标签: 语言文字工作 汉语课 现代汉语 语言文字研究 教育工作者 现代化建设
  • 简介:现代汉语课文字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各本教材略有差异。现在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林祥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字部分,以及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编写了这份"学习要点",作为学员学习时的参考提纲。

  • 标签: 现代汉语 文字部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 林祥楣 材略 语文出版社
  • 简介:本文首先讨论副词重叠的性质与范围,然后对副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是对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 标签: 现代汉语副词 重叠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比喻作为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蕴含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粹。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为语料,分别从比喻的形象生动、变异比喻和博喻、曲喻、成语中的比喻、香草美人型比喻等五个方面来看其中蕴含的直观性思维、丰富的感性的想象力、含蓄心理、对称整体美、传统审美观等中华民族文化。

  • 标签: 现代汉语 比喻 文化
  • 简介:本文以诗歌押韵的客观现象为根据,试图从语音学原理上探讨现代汉语诗歌分韵的理论原则,对一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十七韵的韵目系统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分为十七韵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将十七韵与目前通行的十八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十八韵中e、o分韵,“翁”、“东”分韵不当。

  • 标签: 不同成分 音节 通押 韵母 声效应 不和谐
  • 简介: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所代表的标准现代汉语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 标签: 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 通用语言 北京语音 基础方言 语法规范
  • 简介:外来形式对现代汉语有多方面的、巨大的影响,而它本身也内涵丰富,头绪繁多。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只在某些方面进行,而未能全面展开。外来形式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大致包括自身的所有构成部分和要素、引进汉语后的发展以及给现代汉语带来的变化这三个大的方面。

  • 标签: 现代汉语 外来形式 外来词语 欧化
  • 简介:释义基元词指用于辞书释义的最低限量基本词,具有基础性、元素性、限量性的特点.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取得这方面研究成果,不久便付诸词典编纂实践.但迄今为止,汉语词典编纂尚无这方面尝试,仍然沿用传统的随机释义法,释义用词没有限量控制.笔者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此概述此项研究的思路、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 标签: 现代汉语 辞书释义 释义法 词典编纂 汉语词典 用词
  • 简介:传统语法所划分的借用动量词和专用动量词,实质上是“动作动量词”和“事件动量词”的区别。“事件动量词”又可分为“强事件动量词”和“弱事件动量词”,前者以[+计事]为主,后者以[+计时]为主,更接近时量词的语义特征,甚至出现表“体”的倾向。动量词的动作性和事件性是计量角度的不同,也是规约性与非规约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体现。

  • 标签: 动作动量词 事件动量词 规约性 去范畴化 分类
  • 简介:兼语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型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无可回避的部分。自从兼语句这个概念出现之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其认知也不断深入。文章将从兼语句的本体和应用两方面入手,分类整理众多学者的观点,对句法、语义、语用的本体内容以及二语学习者在习得兼语句中出现的偏误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方面综合分析,以求对兼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兼语句 本体研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 要:形式动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动词,它们虽具有部分动词的语法功能,但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与汉语中的一般动词相比,其共性较少,差异颇大,而且数量有限。常见的形式动词有“加以”“予以”“进行”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式动词作为一类特殊动词进入了语法学者的研究视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语言的不断变化,其使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形式动词进行了分析。从句法层面看,形式动词的宾语主要由动词充当,名词较少;从语义层面看,“加以”类形式动词要求有受事,“进行”类形式动词对受事有无没有严格要求;从语用层面看,形式动词有使音节和谐等独特的功能。

  • 标签: 形式动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新生词语涌现,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入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新词语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认为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

  • 标签: 汉语新词 《新华新词语词典》 现代 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 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