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对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进行简单评述。语体语法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二是关注语体特征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三是从话语交际的视角把语体区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典雅和通俗,探究语体的这种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根据语法特征差异进行的语体研究较多,正式语体语法相关的研究广度还有待深入。这两种语体语法研究的思路是互补的,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视角,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视角,它们必将共同推动语体语法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语体语法 语体特征 正式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信息社会在一日千里地前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有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有中西(或与港台)交流带来的外来词,还有赋予新义的旧词及新创造的词。这些词的出现既有外在的社会生活原因,也有语言内部发展原因。它们使得汉语词汇更加丰富,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部分新词新语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新词新语 流行文化 现代汉语
  • 简介: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 标签: 聚合词 修辞作用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 简介: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以四项式为主,由类义语素并列构成,衍生出的意义与各语素意义相关但又更为泛化。这类词除了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外,其语法功能也很值得研究。

  • 标签: 聚合词 句法功能 组合功能
  • 简介: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一个“三不管”地带,存在着不小的研究空白.针对这一状况,刁晏斌先生1992年提出了“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的构想,在做了较多尝试性研究后,于2000年正式提出建立“现代汉语史”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并明确地把“立足现代汉语,贯通古今中外”作为总的研究原则和学术追求.在过去十几年里,已经初步完成了现代汉语史的理论建构和事实描述,另外还在现代汉语史的框架下对当代汉语、两岸四地民族共同语的差异与融合、“文革语言”等进行了独具特色的专题研究.现代汉语史未来一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清末民初语言、国语的分化与变迁、现代汉语中的外来形式等专题的系统、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代汉语史理论.

  • 标签: 现代汉语史 现代汉语 当代汉语
  • 简介:汉语语音教学以现代语音学为理论构架,以语音教学论为指导,以小学汉语拼音为实践,以学情为出发点,统一贯之,结晶析出:强化语音规范意识,构建学生语音内生环境;以字母趣味歌为引导,增强语音节奏韵律动感和发音直感;声母教学抓"声母本音"根本;反差对比韵母教学,以细腻到位为目标;声调抑扬顿挫求变化;语流训练靠实境;同时把定时训练与平时训练结合,课堂训练与生活养成契合,语境训练与设境训练巧成,持续锤炼,打造语音训练外伸环境。内外兼容,合力推进小学语文师资语音教学。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音教学 语音学 教学策略
  •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是社会公认的中型辞书的精品,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瑕疵。本文从词义、语法和表述等方面,对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九个词条提出质疑,目的是希望这部词典精益求精。

  • 标签: 新版 《现代汉语词典》 瑕疵
  • 简介: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统计,现代汉语中介词共有93个。虽然数量有限,但其功用不亚于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频次之高,语法意义之重大,值得语言学习者重视。但长期以来,关于介词的地位和属性的划分,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梳理介词的语法作用。

  • 标签: 介词 三维语法 介词短语 探讨
  • 简介: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教学存在"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没兴趣"等问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实施分专业教学、拓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达到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 标签: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模式 实施分专业教学 拓展教学手段
  • 简介:现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要学好现代汉语就必须要了解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文章从知识体系、语言环境以及学习主体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综合性 语境 语法特征 表达形式
  • 简介:现代汉语汉语受事话题句主语位置上的受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以指量短语为多,绝大部分是指物名词,指人名词非常少。谓语NP位置上的词语绝大多数是指人名词性成分,其中以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最多。VP绝大部分是复杂形式,或前有状语,或后有补语以及完句成分,简单形式非常少。受事话题句整体的语用功能是说明,既有状态性说明,也有评议性说明。绝大部分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受事话题是上下文连接的桥梁,将上下文意义连贯起来,推进语篇的展开。

  • 标签: 受事话题句 句法 表达功能 语篇衔接
  • 简介:从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文字方面来看,古代中国的语音、文字、词汇等对日语影响深远,但近现代,日语外来语的大量逆输入却又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本文对日语外来语传入中国的时期、主要词汇及其特点和传入的原因作浅显探讨。

  • 标签: 日语外来语 现代汉语 中日交流
  • 简介:有关现代汉语行业语泛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硕,文章主要从综合研究、专项研究、个案研究三个方面对其做了总结与回顾。并在总结与回顾的基础上,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现代汉语 行业语 泛化 述评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中,而网络更是语言发展与衍生的重要场所。大量网络用语的使用,使语言不断进步与扩大,语言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词汇则是语言的组成部分,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主要从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结构来解析网络用语,于此作者着重探讨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特点。

  • 标签: 网络用语 现代汉语语言 关联性 意义
  • 简介:字元是汉字的直接造字构件,按照造字功能,它可分为音元、义元、形元三种;按照变形程度,可分为原形字元和变形字元两种;按照原字是否常用,可分为原字常用字元和原字生僻字元。汉字的造字模式主要有独元式、义音式、义义式、义形式、形音式、形形式六种。汉字的造字模式分析和字形结构分析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分析层次、着眼点、拆分原则和应用领域的不同。

  • 标签: 规范汉字 字元 造字模式 字形结构 汉语理解
  • 作者: 杨麦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新时期现代汉语教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形式上向多媒体教材迈进;内容上重实用,紧密结合时代语言。
  • 简介:汉语语言心理上由于发话人与受话人的地位差异,发话人根据与受话人地位的不同关系而选用不同的动词,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对上义和对下义分别成为一部分动词的意义的构成成分,也就是动词等级关系的体现。本文以一般等级关系动词为研究对象,从等级关系动词的构词特征来探讨这类动词的同族词的构词特点。

  • 标签: 动词 等级关系 对上动词 对下动词 同族词
  •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所收部分成语词条做了分析和讨论,认为这些成语在出条形式、意义解释、配例和用法说明等几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习词典在处理成语词条时应更多地从现代汉语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只有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细加推敲,才能真正突出学习特点,成为不同类型汉语学习词典中的楷模。

  • 标签: 异形 义项 释义 配例 用法标注
  • 简介: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不仅有维度义,而且有面积义。面积义表示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是维度义转化而来的,具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等语义特征。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事物通常具有二维表面。

  • 标签: 空间形容词 面积义 语义特征
  • 简介: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课中引入一些方言语料,有助于促进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理论依据;2.实际教学效果;3.选用方言语料原则。

  • 标签: 现代汉语 方言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