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NCPAP机+常规临床治疗,比较入院时和治疗1h后临床情况(神志、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结果经CPAP治疗1h后PaO2明显升高(P<0.01),临床观察指标亦明显好转,PaC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抽选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5例,实验组治疗方式选择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治疗方式选择头罩吸氧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中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新生儿选取3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通气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接受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而对照组仅为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达到98.21%,而对照组仅为72.89%,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在处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时,采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在INSURE治疗方式中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是否可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住院的胎龄为(30~34+6/7)孕周,患有NRDS,生后6h内至少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2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29例患儿不符合纳入标准故排除,另72例患儿全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按压30min,并查阅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DuoPAP组(n=38)和NCPAP组(n=34),若DuoPAP和NCPAP不能维持,则再次使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生后24h内,48h内,72h内的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h,12h,24h,48h,72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等比较.结果DuoPAP组48h内,72h内的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低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09;P=0.04,0.04),但2组在24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DuoPAP组1h,12hPaO2明显大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56;P=0.00,0.01),但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39,0.96;P=0.69,0.17,0.34).DuoPAP组PaCO212h,24h明显小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84;P=0.01,0.01),但1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0.99,0.09;P=0.09,0.33,0.93).DuoPAP组氧合指数(OI)在1h,12h高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46;P=0.01,0.02),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04,0.85;P=0.67,0.30,0.40).2组患儿的用氧总时间、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气胸发病率、NEC发病率、IVH发病率(Ⅲ级以上)、败血症、痰培养呈阳性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持续肺动脉高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36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其经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积极、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OSAHS的措施。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 简介:1981年Sullivan首次在临床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迄今CPAP已成为OSAHS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对中重度患者和年老体弱、有严重冠心病、脑血管病、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进行新生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60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例。管理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0.0%,P<0.05。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0.8)天,咳嗽消失时间为(3.3±0.5)天、啰音消失时间为(3.9±1.1)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更好的改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症。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新生儿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2010年收治13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结果:132例患儿中11例患儿应用NCPAP治疗失败,改用呼吸机通气,余121例未使用呼吸机通气,均治愈出院。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发性呼吸暂停 早产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新生儿肺炎的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者经过NCPAP治疗后的病程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10.0%)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安全有效,在纠正新生儿肺炎缺氧状况、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住院病程方面优于常规鼻导管或头罩吸氧。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安全有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 60 例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 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 30 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 PH 值为( 7.35 ±0.12 ), PaO 2 为( 67.28 ±8.83 ) mmHg , PaCO 2 为( 56.07 ±15.62 ) mmHg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有氧面罩,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氧,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状况的回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从而综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恢复的更快,总体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患者,在早期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使临床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有所缩短,治疗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均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H值、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PaCO2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74.3%)低于研究组(9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加用综合护理,可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运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而后对比两组PaO2、PaCO2、呼吸以及心率情况,上述数据间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肺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