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减轻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平均分成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化疗同时口服甲地孕酮,观察两组病人食欲改善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改变,同时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压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减小,恶心呕吐情况有所减少,食欲和体重有所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糖和血压方面和对照组相似,升高发生几率较低(p>0.05)。结论甲地孕酮对减轻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耐受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地孕酮 消化道不良反应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普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生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

  • 标签: 安全合理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开展课题研究。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一共出现的78例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作为样本数据,对报告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出现不良反应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种类以及患者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结果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累及患者神经、消化、呼吸、运动、皮肤、泌尿、血液等多个系统。结论 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极易伴发不良反应,且会对患者机体各项脏器官造成影响,所以临床应该掌握用药适应症,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给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喹诺酮 抗菌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为100例,观察组给予的治疗模式是口服阿奇霉素,而实验组患者给予的治疗模式则是静脉注入阿奇霉素,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看哪种治疗模式产生不良反应,并将两组治疗出现的不良反进行记录。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患者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呕吐、胃肠反应、过敏、休克、发热等,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比时,两组患者统计出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在临床上进行治疗时,使用阿奇霉素药物不会对儿童的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阿奇霉素时,还需要做好应急措施,以免药物危害儿童的生命,发生不良事件。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临床 不良反应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旨在寻求改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近3年我院妇产科上报的15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52例患者,平均年龄在27±6岁;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80%,其次是青霉素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ADR监测和护理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骨肽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对某院近年来骨肽注射液12例致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过敏反应情况最常见,占83.3%,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升高、血钙水平升高等。结论临床应用骨肽注射液时应关注高敏体质人群,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汇总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K1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2013年关于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献,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结论医务人员应该对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维生素K1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同时提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150例,分析并总结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生素55例(36.7%),干扰素40例(26.7%),抗感冒药物27例(18%);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皮疹、呕吐、恶心、头昏等。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进行分析,能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有效指导,从而让临床疗效提高,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医院药物管理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落实中药师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X2=9.1747。结论: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可明显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中药不良反应,能确保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中药师药学服务可在临床开展起来。

  • 标签: 中药师 药学服务 中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对雅安市共17家医院在2009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6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雅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中心2009年1~12月共收到777例各类药品不良反应,其中中药制剂99例,占比12.7%,其中中药注射剂63例,占中药制剂的63.6%。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评价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并制定有效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到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于西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探究。结果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的占比较多。并且,会出现皮肤过敏、发热,消化、泌尿、神经以及呼吸系统异常的临床表现。结论 在西药抗菌药物之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与青霉素类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才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西药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抗菌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应用西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8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8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系统和器官主要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口腔、眼睛、附件和皮肤,占据的比例分别是42.50%、5.00%、8.75%、5.00%、2.50%和36.25%。结论 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用相关对策,针对药物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实施严加控制,可以降低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西药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