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具体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以及临床医生组成三级监测程序,医护人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人次为21053,共计75256U血液成分输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在输血反应类型中1类反应13例,第二类反应56例,第三类1例。结论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有效进行预防,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的中药使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62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62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性27例,占总数43.55%;女性35例,占总数的56.45%,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6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最小的0.8岁,最大的表77岁,说明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其中61岁以上的患者占38.71%。其发生率可因该药的剂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注射剂为首位(61.29%),片剂次之。。结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27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种类139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32%);>50a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紫杉醇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该药疗效好,但不良反应也较多,及时的护理干预紫杉醇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保证治疗的进行,不影响疗效。因此对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现将治疗中对紫杉醇毒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分析如下。

  • 标签: 紫杉醇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据某教学医院2011-2015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涉及4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最多,共计165例;环丙沙星64例;莫西沙星43例;洛美沙星28例。结论应密切关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的中药使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62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62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性27例,占总数43.55%;女性35例,占总数的56.45%,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6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最小的0.8岁,最大的表77岁,说明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其中61岁以上的患者占38.71%。其发生率可因该药的剂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注射剂为首位(61.29%),片剂次之。。结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模式,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方法对医院目前的ADR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问题并讨论出相对的解决方案。结论药剂科应全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使患者的就医更加安全,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药剂科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2-2008年我院关于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1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11个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48.27%;其中老年人和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减轻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平均分成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化疗同时口服甲地孕酮,观察两组病人食欲改善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改变,同时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压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减小,恶心呕吐情况有所减少,食欲和体重有所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糖和血压方面和对照组相似,升高发生几率较低(p>0.05)。结论甲地孕酮对减轻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耐受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地孕酮 消化道不良反应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同时提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150例,分析并总结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生素55例(36.7%),干扰素40例(26.7%),抗感冒药物27例(18%);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皮疹、呕吐、恶心、头昏等。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进行分析,能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有效指导,从而让临床疗效提高,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医院药物管理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其用药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的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与四院收治的150例发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用药安全性。结果150例发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应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45例(30%),莫西沙星37例(25%),环丙沙星35例(23%),诺氟沙星28例(19%),加替沙星5例(3%),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涉及的人体系统主要包括皮肤系统46例、神经系统34例、消化系统50例、全身反应18例、心血管系统2例。结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很多,因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制订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再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实施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全过程精心护理。结果再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献血次数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大大减少再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再次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表现。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于笔者医院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身素后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总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药物。结果各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如下头孢哌酮38例(38%)、头孢他啶12例(12%)、头孢曲松20例(20%)、头孢噻肟30例(30%)。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42例(42%),胃肠道反应31例(31%),神经系统反应12例(12%)、血液系统反应10例(10%)、其他反应5例(5%)。结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具有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及时处理。

  • 标签: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 第三代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事件中较为常见的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皮肤;主要发生人群为中年患者与老年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剂量也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掌握该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的指导意见。

  • 标签: 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减少多层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作用。方法将我院进行多层CT增强扫描检查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减少多层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多层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对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两年内神经内科自身免疫疾病门诊患者,共60例,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方案,对照组以血浆免疫吸附治疗为治疗方案,严格监控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完成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作出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周期明显增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不突出,且不良反应多发,频率较高,不适于作为临床治疗的首推方案。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多组分物质参与的多反应体系的反应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准确识别连续反应和平行反应,合理确定反应途径、优化反应程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文章将就每种关系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化学反应 连续反应 过量计算 程序定位 平行反应
  • 简介:该课教学围绕'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主题设计了'发现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探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的原因''概括化学反应达到限度的特点'等一系列学科核心活动。通过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探究,发展其认识化学反应的全新视角——化学反应的限度,并形成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即'提出假设—寻找证据论证—得出结论'。

  • 标签: 化学平衡状态 思路方法 主题设计 学科核心 示踪原子法 学习过程
  • 简介:摘要完全身体反应法(TPR)是一种基于语言和行为高度一致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包含对完全身体反应法的介绍,包括它的背景、发展和原理,最后得出了“完全身体反应法是对中国外语教学方法上的一大补充”的结论。

  • 标签: 完全身体反应法教学方法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