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前言在现代举重训练中,训练的量和强度都很大,强调速度力量的训练体系。为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减少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国家体委于一九八一年组织了大规模的举重运动损伤调查,并提出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举重运动员损伤以腰、膝、肘为主。腰伤达85%,膝伤63%,肘伤45%。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各项目运动创伤部位统计2725例”中指出:腕的损伤是举重运

  • 标签: 举重运动员 损伤分析 运动损伤 创伤部位 腕部 国家体委
  • 简介:为降低大学生乒乓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等,造成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技术水平不高、运动负荷过大、场地欠佳、旧伤复发等.建议提高学生预防保护意识,加强安全运动的教育,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大学生 乒乓球 运动损伤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腘绳肌慢性损伤的广西短跑运动员是否存在特定的不良动作模式。[方法]将33名广西短跑运动员分为腘绳肌慢性损伤、其他损伤及无损伤三组,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广西田径队损伤发生率为63.64%,其中腘绳肌拉伤为42.9%;广西短跑运动员中FMS总评分低于14分的有29人,占87.9%,且没有1例得满分的运动员;腘绳肌慢性损伤组、其他损伤及无损伤组FMS的平均总评分依次为10.89±1.69、11.58±1.68、13.75±1.96,且有损伤运动员和无损伤运动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腘绳肌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的平均最终评分分别为1.00±0.71和1.00±0.00,远低于无损伤组的1.92±0.67和1.50±0.52(P〈0.05);从对称性动作来看,腘绳肌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双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动直腿上抬失分原因调查发现,腘绳肌慢性损伤运动员失分首要原因是对侧足外展,约占55.6%,其次是抬腿未达到要求的角度,约占22.2%。[结论]FMS中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动作不好,以及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左右两侧不对称可能是腘绳肌损伤运动员不良动作模式的特征性表现;从动作模式的角度看,腘绳肌柔韧性差可能并非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因素,而骨盆和核心稳定性差、对侧腿髋伸展灵活性不足以及左右两侧动作模式不对称才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 标签: 腘绳肌损伤 短跑运动员 动作模式特征 功能性动作筛查
  • 简介:本文对广西优秀艺术体操及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性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损伤患病率为90.9%,处较高水平,以腰部损伤为主,以慢性损伤为多见,疲劳训练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采用手法、药敷和红外线等综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加强训科医三结合。

  • 标签: 艺术体操 体操 运动损伤
  • 简介:通过对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变化,使教练员能正确对待运动员的伤病。并在康复后正确地引导她们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 标签: 女子排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心理变化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应激、竞赛焦虑、心境状态、社会支持和运动损伤的关系。具体研究假设为:(1)足球运动员和橄榄球运动员应激和竞赛特质焦虑水平越高,运动损伤率和损伤程度可能越大;(2)较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和较差的心境状态可能增加运动损伤率或加重损伤程度;(3)健康的社会支持体系将有助于处理生活压力,进而减少损伤率和减轻损伤程度。

  • 标签: 运动损伤 应激反应 焦虑心理 心境状态 社会支持 心理应激
  • 简介:采用蒙医外治手法结合外敷利比巴拉珠尔散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在节炎225例,经3个疗程(3天为1个疗程)观察,其中治愈191例,占84.9%;显效28例,占12.4%;无效6例,占2.7%。结果提示,蒙医手法及蒙药利比巴粒珠尔治疗和康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蒙医手法 软组织损伤 利比巴拉珠尔散 外敷药 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运动损伤及骨关节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抛砖引玉,使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对这方面有一总体认识,进而从中发掘自己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运动损伤 骨关节病 生物力学 研究进展 中国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助福建省第15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为研究平台,对中长跑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不同组别中长跑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损伤,且损伤程度不一;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小腿、膝部、足趾);损伤类型中,发生骨膜炎、擦伤、关节损伤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身体疲劳、压力过大、运动负荷过大、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肌肉力量不足等。

  • 标签: 高校 中长跑 运动损伤
  • 简介:腕部作为完成支撑、托举以及过渡等基本动作的核心部位,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主要受伤部位之一,运用丈献资料、调查法、访谈法分析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腕部损伤的性质、原因,并作出了如何预防的对策研究。

  • 标签: 竞技健美操 腕部 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以应激一运动损伤理论(Williams&Andersen,1998)为依据,以高校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艾森克人格问卷为人格测量工具,以经过翻译并修订的《运动员生活事件量表》为应激经历的测量工具,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法,考察了人格特征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内外向、消极事件、消极事件与内外向的交互作用3个变量的OR值分别为5.020(P<0.05)、3.035(P<0.05)、0.925(P<0.05)。这表明运动员越趋外向、承受的消极生活应激量越大,则发生急性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运动员在内外向的物质与所承受的消极生活应激量对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产生了交互作用。

  • 标签: 篮球运动员 人格特征 运动损伤
  • 简介:在临床中应用手针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良好效果,30例患者中,痊愈25例,占83.7%,有效3例占10%,无效1例占6%,总有效率93.7%。

  • 标签: 手针疗法 运动 急性腰扭伤
  • 简介: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新的战术的运用,运动损伤呈现了伤病率高、损伤分布广的新特点。针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身体训练,改进不合理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加强医务监督和大负荷训练后的局部放松恢复。

  • 标签: 排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 简介: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 标签: 学校体育 安全教育 运动损伤 活动过程 意外伤害事故 “健康第一”
  • 简介:通过给受试者进行一个月高温预处理,研究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变化,探讨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长期高温预处理对机体运动能力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发现长期高温预处理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减轻自由基所致损伤,对急性运动所致机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长期高温预处理 运动能力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血乳酸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湖南五所高校的323名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女大学生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状况差和严重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建议尽快强化学生预防损伤的意识并加强体育保健指导,帮助学生尽快减少和避免损伤.

  • 标签: 女大学生 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原因
  • 简介:通过对福州高校足球队员在参加各种规模的正规足球比赛中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探讨,归纳出损伤的原因及常出现的区域和部位,以便今后教学训练、比赛中引起各队教练的重视和借鉴.

  • 标签: 禁区 对抗 损伤 竞赛损伤 急性损伤 自我保护
  • 简介:本研究以健康男子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若干组大腿股四头肌屈伸运动。从运动所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的表面提取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对于提取的一氧化氮的浓度进行分析。分析之后想要确认运动部位损伤的骨骼肌对于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有无影响。另外,皮肤气体中的一氧化氮的浓度与血流量,大腿周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也想进行一定的探讨。

  • 标签: 运动 肌肉损伤 一氧化氮
  • 简介:研究目的:分析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和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在校的9个项目489名专业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运动员损伤后采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在所调查的运动项目中损伤频次最高的是踝关节,其次是腰部和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冷敷,其次是针灸和加压包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膝关节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其次是冷敷和按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3%。腰部损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其次是按摩和理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6%。结论:踝关节、腰部和膝关节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几个部位。早期的处理时间及方法尤为重要,并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的运用比较普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运动损伤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