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椎植与不植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植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8岁[(63.7±2.1)岁]。非植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75岁[(62.4±2.9)岁]。植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5例,E级5例;非植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辅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植组行伤椎植,非植组伤椎不植。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评估术前、术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等级。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压疮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植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16.2±3.4)个月],非植组15~24个月[(17.5±5.4)个月]( P>0.05)。植组和非植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70)ml和(210±65)ml(P>0.05)。植组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为(38.5±9.6)min,较非植组(30.5±5.4)min延长(P<0.05)。植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7.5±1.8)分和(1.5±0.7)分,非植组分别为(7.8±1.4)分和(2.9±1.2)分,两组术后1年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5%(17/20)和95%(19/20),非植组分别为64%(18/28)和86%(24/28)(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3%(2%,4%),非植组为6%(5%,8%)(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其中植组术后1年骨折不愈合1例,非植组4例(P>0.05)。结论伤椎植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伤椎不植治疗相比,虽增加了置钉时间,但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椎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老年人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及痂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分析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临床于围术期实施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医治组,前者(57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后者(67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与不同时点痂生长情况。结果:医治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医治组治疗后4w、8w、12w痂生长评分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痂生长,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结合 术后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 骨痂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治疗肱骨大段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伴骨质疏松的膝关节性关节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6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 74 例伴骨质疏松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7 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法,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膝关节 HSS 评分、骨密度、血清中钙含量分别为( 2.299±0.064 )分、( 0.575±0.023 ) g/cm2 、( 88.400±3.500 ) mmol/L ,对照组各项数据分别为( 2.164±0.056 )分、( 0.498±0.024 ) g/cm2 、( 80.600±4.160 ) mmol/L ,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骨质疏松的膝关节性关节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加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现象,对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症状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联合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治疗跟骨感染性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和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等技术治疗5例跟骨感染性缺损的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7.0岁(范围,17~52岁);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碾压伤1例。全部病例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水泥填塞跟缺损皮瓣覆盖创面。清创后软组织缺损:2例10 cm×8 cm,8 cm×7 cm、8 cm×5 cm和5 cm×3 cm各1例。跟体部缺损:2例4 cm×3 cm ×2 cm、2例3 cm×3 cm×2 cm和1例3 cm×1 cm×1 cm。二期通过3D打印联合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重建跟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植愈合情况、跟形态、内固定位置,采用Maryland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个月(范围,12~30个月)。一期手术后4例伤口愈合良好,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深部感染,再次清创更换水泥后愈合。细菌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各1例。二期采用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和3D打印个体性化钛网植入重建跟形状和结构。临床愈合时间4.32个月(范围,3~8个月);影像学检查跟区域连续性小梁形成时间为13个月(范围,10~22个月)。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为92分(范围,86~98分),其中优2例、良3例;AOFAS评分89.8分(范围,83~100分),其中优2例、良3例。1例一期术后发生深部感染,再次清创后治愈。结论3D打印个体化钛笼、Masquelet技术自体肋骨植重建跟是治疗跟骨感染性缺损的一种方法,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 感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与康复疗法联合运用在膝关节性关节炎( KO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 88例 KOA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设置对照组( 44例,康复疗法)、实验组( 44例,结合 NMES),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 90.91%)优于对照组( 70.45%), P<0.05。结论:为 KOA患者联合实施 NMES与康复疗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膝关节性关节炎又称膝增生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等,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炎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发病率明显上升,是针灸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西医多采用消炎、止痛、关节腔内注射、人工关节置换及理疗等方法,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映。中医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中医外治法应用尤为广泛。笔者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72例膝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采用膝周近端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并通以电针疏密波,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针刺 结筋病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推拿
  • 简介:【 摘要】 目的: 结合临床医学案例 探讨中西 结合小针刀对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于 2018年 5月至 2019 年 5 月在 我院接受 治疗的 260 例 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情况,按治疗方式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大 组,每大组再按轻重程度分为两组,组 1 为轻症患者,组 2 为重症患者,每小组 65 例。对照组给予 基础的物理和药物 治疗,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同时 采用小针刀治疗法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方式 对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改善情况,以患者自主行动能力恢复的评分为标准进行比较。 因此,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更好。结论: 小针刀结合基础治疗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要比单纯的基础治疗更加显著,对患者的行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针刀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行动能力 中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面型上下颌皮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 mm范围内皮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厚度在不同垂直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角患者皮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角及低角患者。结论青少年高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角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标签: 皮质骨厚度 皮质骨密度 不同垂直骨面型 CBCT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跟外侧壁皮瓣截入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恢复情况 ,提高患者,从而获得患者满意,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外侧壁皮瓣截骨入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折合并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肢长管状骨折并大段缺损共 1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术后观察、随访。结果 11例此类患者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经过 6-20个月的延长治疗,缺损处实现等长对接,愈合良好,拆除外固定架后,患者最终能完全负重行走,疗效达到预期效果,患者生活得到满意保障。结论 在下肢粉碎性骨折合并大段缺损患者中,应用 Ilizarov 架、搬移技术治疗,创伤小 ,风险小,疗效确切。

  • 标签: Ilizarov架 骨搬移技术 长管状骨 大段骨缺损
  • 简介:[摘要 ] 目的 : 评价Ⅰ期同种异体对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9年我院 55例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9例单纯解剖钢板固定组,作为对照组,异体加解剖钢板组,作为试验组( 16 例)。结果:随访 8-12个月,试验组术后愈合时间,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Ⅰ期异体治疗锁骨严重中段粉碎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不连的发生率。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植骨 锁骨中段骨折 1期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距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距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距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polypyri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 PTB)在正常人和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4例齿槽嵴裂患儿术后废弃骨髓血,原代分离培养人BMSCs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B在诱导分化7 d和14 d的表达水平;应用shRNA技术对人BMSCs中PTB的表达进行敲减,茜素红染色和荧光定量PCR评价其对成分化的影响;体外分别应用浓度为10 ng/ml和4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处理人BMSCs,荧光定量PCR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其对PTB表达及成分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人BMSCs经PTB敲减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10只6个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荧光定量PCR检测其BMSCs中PTB的表达变化。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MSCs成诱导分化7 d和14 d PTB表达显著升高,敲减PTB并成诱导14 d后,成标志基因RUNX2和ALP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74±0.15和0.29±0.18倍(t=3.490、P=0.039,t=7.983、P=0.004),且茜素红染色阳性的矿化结节形成减少。10 ng/ml TNF-α(t=3.528, P=0.039)和40 ng/ml TNF-α(t=4.306, P=0.023)均下调BMSCs中PTB表达,并抑制成分化。敲减PTB后BMSCs细胞内ROS含量(720.7±129.7)较对照组(1 204.0±300.1) 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2, P=0.040)。相比于假手术组(0.001 66±0.000 18),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BMSCs中PTB的相对表达量(0.001 25±0.000 12)显著降低(t=3.217, P=0.032)。结论PTB的表达可促进BMSCs成分化,PTB敲减介导的ROS含量下调是其调控BMSCs成分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RNA结合蛋白 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 成骨分化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引流技术与抗生素水泥对于慢性感染性创面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对象均源于本院2019年02月至2020年02月收诊的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对总14例展开研究。随机性分组后,其中7例作为对照组,施以抗生素水泥治疗;另外7例作为观察组,施以负压引流技术与抗生素水泥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感染、住院时间两方面评测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感染性创面 负压引流 抗生素骨水泥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舟状骨折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50例舟状骨折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 50例患者术后仅有 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 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折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腕关节镜 微创骨移植术 舟状骨骨折骨不连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折患者术后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2例患者,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

  • 标签: 下肢长管骨骨折 骨外固定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