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针转棒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第五掌骨颈骨折 转棒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蠲痹消痛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 82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程度,可提高生理功能,且总有效率为 97.56%,与对照组有效率( 78.0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 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 22.22%,对照组为 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蠲痹消痛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蠲痹消痛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A无痛麻醉仪结合超声刀用于长期抗凝血药物治疗老年人残根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医院行残根拔出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STA无痛麻醉结合超声刀行微创拔牙(观察组),另30例采用传统卡局式注射器麻醉配合高速涡轮机与牙挺拔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及拔牙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和麻醉前、麻醉后30 s、拔牙开始5 min、拔牙后30 min的血压和心率,以及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0 min的止血情况。组间计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残根均完整拔除。观察组麻醉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z=-2.462,P<0.05),拔牙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2,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00、0.014、3.001,均P>0.05),但观察组拔牙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少于对照组(t=2.553、-6.368,P<0.05或0.01)。两组患者拔牙30 min后,观察组止血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450,P<0.05)。结论对于长期抗凝血治疗的老年人,采用STA无痛麻醉仪配合超声刀进行拔牙术,可明显减轻术中疼痛程度和血压波动,且术中、术后止血情况良好。

  • 标签: STA无痛麻醉仪 抗凝血治疗 超声骨刀 老年患者 拔牙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冲击波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单一NJF治疗,研究组进行冲击波结合NJF治疗。不间断治疗3周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冲击波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同时,还能减轻疼痛,值得持续应用或推广。

  • 标签: 冲击波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治疗观察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路手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融合率高于对照组(96.3%和78.9%,χ2=6.929,P<0.05)。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3.7%和15.8%,χ2=4.103,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分升高,F时间=47.628,P<0.05,观察组JOA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F交互=4.477,P<0.05,观察组评分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间=5.638,P<0.05。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术后随时间下降,F时间=72.581,P<0.05,观察组腰椎ODI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F交互=7.421,P<0.05,观察组ODI指数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F组间=9.276,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时间下降,F时间=93.157,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F交互=9.473,P<0.05,观察组VAS评分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F组间=13.272,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123,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术能够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性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较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植骨 内固定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氟症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流行的地方病,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氟症的典型病理改变为组织的转换加速,在此过程中大量转录因子、信号蛋白以及信号通路表达异常,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微小RNA(miRNA,miR)是单链非编码RNA分子,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研究表明,miRNA能够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生物器官发育和代谢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故针对miRNA在氟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氟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氟骨症 微小RNA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颌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主诉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颌PBL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79岁,中位年龄56岁;上颌单发6例,下颌单发7例,同时累及上颌和下颌1例;12例以局部肿物为主诉入院,2例主诉口内肿物伴黏膜表面溃疡或脓肿形成;4例伴牙松动,3例有患侧牙痛史,2例有唇颊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发热及盗汗等全身症状。影像学表现为溶型骨质破坏者8例,混合型4例,硬化型1例,囊状型1例;1例伴骨膜反应,12例见明显肿块,且以骨质破坏程度轻而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为特征。结论颌PBL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上下颌均可累及。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可出现牙痛、牙松动及感觉异常等常见牙体或牙周症状,但软组织肿物体积大而骨质破坏程度轻的影像学特点可作为其与骨髓炎、鳞状细胞癌及骨肉瘤等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淋巴瘤 颌骨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样骨瘤全身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70例样骨瘤患者(男50例,女20例,年龄4~66岁),分析患者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点。结果WBS联合SPECT/CT显像发现70个病灶,以股骨(37.1%,26/70)和胫骨(35.7%,25/70)病灶多见;56例行三时相显像的患者病灶与健侧放射性比值(T/NT)为3.7±1.2。WBS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48个(68.6%,48/70),呈梭形者21个(30.0%,21/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SPECT/CT显像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69个(98.6%,69/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WBS中表现为"双灰度征"的病灶有48个(68.6%,48/70);而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表现为"双灰度征"。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有瘤巢,27个(38.6%,27/70)病灶出现钙化或骨化(即"靶征")。结论样骨瘤的典型WBS及SPECT/CT显像征象包括"双灰度征"、瘤巢及"靶征"等,这些征象有助于样骨瘤的诊断。

  • 标签: 骨瘤,骨样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 目的 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家族遗传倾向显著,乳牙早失或滞留、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也可引起,Ⅲ类面型影响患者咀嚼、言语功能,不利于颜面美观。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弓的协调性对正畸疗效的稳定及侧貌美观极其重要。本文就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弓的特点及临床矫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弓 基骨弓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长骨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应用带血管腓骨复合异体进行修复的效果。 方法:以 201 6 年 1 月 -201 9 年 6 月在在我院接受长骨恶性骨肿瘤治疗保肢手术的患者 18 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肱骨 6 例 、 股骨 4 例 、 胫骨 8 例,对肿瘤切除后出现的节段性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复合 异体 修复。通过扫描评估腓骨移植后的成活情况,采用 X 片观察和评估移植后结合部的愈合情况,针对肿瘤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评估,应用 保肢 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使用的 93 评分标准对于保肢后的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 28 个月,最少 22 个月,最长为 34 个月,扫描结果显示移植 患者 异体 与宿主的愈合时间 为胫骨 部位为 ( 14.2 ± 3.2 ) 个月,股骨部位为 ( 11.5 ± 2.7 ) 个月,肱骨部位为 ( 6.7 ± 1.3 ) 个月。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且结果显示,上肢功能评分结果为 9 4.9% ,下肢功能评分结果为 9 1 . 7 % 。 13 例患者随访 2 年以上, 11 例患者无复发转移, 2 例患者带瘤生存。 结果:长骨出现恶性肿瘤切除后出现的缺损在重建的过程中采用带血管自体腓骨 复合 异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通过带血管腓骨有效地促进了异体与 宿主 的愈合,表现了良好的重建效果。

  • 标签: 带血管腓骨,异体骨,长骨肿瘤,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以及转换标志物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住院诊断为非创伤性ONFH的患者共150例278髋(坏死组),男92例、女58例,平均年龄为(40.9±9.5)岁,其中酒精性ONFH 43例,特发性ONFH 23例,激素性ONFH 84例,国际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Ⅱ期84例,Ⅲ期ARCO 66例。收集同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人群共101例(对照组),男61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41.9±10.7)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2组股骨颈、腰椎(L1~L4)、髋关节的骨密度值,抽血检测2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转换标志物的水平。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坏死组的股骨颈骨密度值[(0.97±0.15) g/cm2]高于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值[(0.91±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02),坏死组髋关节骨密度值[(0.94±0.12) g/cm2]、腰椎骨密度值[(1.11±0.14) g/cm2]与对照组髋关节骨密度值[(0.96±0.14) g/cm2]、腰椎骨密度值[(1.12±0.15) g/cm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8、-1.461,P=0.584、0.145);坏死组患者血清P1NP[(65.44±28.64) ng/mL]、ALP[(68.89±19.15) 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P1NP[(56.82±23.49) ng/mL]、ALP[(59.64±23.72) U/L],而血清β-CTx[(0.54±0.27) 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0.62±0.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8、3.404、-2.095, P=0.010、0.001、0.037)。(2)坏死组中酒精性ONFH股骨颈骨密度值[(1.02±0.15) g/cm2]高于激素性ONFH[(0.96±0.14) g/cm2]与特发性ONFH[(0.93±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P=0.021);3种坏死类型间腰椎与髋关节的骨密度值、血清P1NP 、β-CT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酒精性ONFH血清ALP[(76.09±18.36) U/L]水平高于激素性ONFH[(65.49±18.8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坏死组中ARCO Ⅱ期患者股骨颈骨密度[(0.95±0.15 )g/cm2]低于ARCO Ⅲ期[(1.00±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P=0.020),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ARCO Ⅱ期患者血清P1NP[(70.24±32.11) ng/mL]、血清β-CTx水平[(0.60±0.27) ng/mL]均高于ARCO Ⅲ期[(59.33±22.26) ng/mL、(0.47±0.25) ng/m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4、2.985,P=0.015、0.003),两期患者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非创伤ONFH的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可能会升高,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坏死部位的修复,坏死周围区域的骨密度呈上升趋势。而在不同坏死类型中,酒精性ONFH周围区域骨密度增高最明显。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密度 成年人 骨转换标志物 双能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应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治疗的8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43 ~ 84(64.5 ± 8.4)岁,右足42例,左足45例。糖尿病病程(13.7 ± 6.2)年。溃疡面积2.2 cm × 3.0 cm ~ 7.5 cm × 5.7 cm,根据Wagner分级,Ⅱ级16例,Ⅲ 38例,Ⅳ 30例,Ⅴ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监控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前、术后测量踝肱指数(ABI)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评分),评价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结果8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足创面均愈合;术后3个月ABI由术前的0.59 ± 0.19升至0.89 ± 0.28,MNSI总分由术前的(5.81 ± 1.60)分降至(4.42 ± 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显示患足末梢血运再生满意。结论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可以重建患足微循环网,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再生 引流术 骨搬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94例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的跟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获得明显改善( P<0.05)。 结论 对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足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 跟骨折;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护理;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by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January 2020, 94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7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us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us fra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foot joint func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94例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的跟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获得明显改善( P<0.05)。 结论 对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治疗跟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足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 跟骨折;外置解剖型跟锁定钢板;护理;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by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January 2020, 94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al locking plat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7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anatomical calcaneus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us fra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foot joint func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组织是神经系统重要的靶器官,神经元可整合机体内外环境因素从而调节的重建。神经系统在的正常代谢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被认为在参与间充质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有丝分裂和(或)形成发挥重要作用。骨髓腔为各类调节因子提供发挥作用的生物环境,并且现有的研究已证实神经系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外周神经系统还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肽物质,如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瘦素(Leptin)以及5-羟色胺(5-HT)等,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并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从而调节人体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增殖分化,钙化及重吸收等生理作用,达到调节机体成与破之间的平衡。通过对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会对临床治疗成/破骨相关疾病,组织工程研究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相关神经肽物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肽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信号通路 骨组织工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牙槽缺损和量缺损一直以来都是口腔种植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应用移植材料修复缺损并实行增量技术弥补缺损,从而达到修复治疗目的。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牙槽缺损修复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自体牙移植材料在牙槽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腔治疗 种植牙 牙槽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结合鳞片状水泥在玉米机创伤后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我们共收治32例玉米机外伤出现的创面感染患者,将去甲万古霉素混入骨水泥,制备成鳞片状,覆盖于感染创面,并根据病情选择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感染,治疗结束后对纳入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32例中,29例二次手术时感染控制良好,去除负压吸引及水泥后行创面修复手术,创面顺利愈合;3例二次拆除护创器后仍有部分肌腱液化,深部有黏稠分泌物,经一段时间换药治疗后,感染最终得到控制,后期随访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去甲万古霉素水泥结合负压吸引是治疗玉米机创伤引发的创面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感染 万古霉素 创面 骨水泥 负压封闭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