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3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

肖咸平 邓生平

荣昌区人民医院骨科 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2例患者,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优良率,从而获得患者满意。

【关键词】下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四肢是人类进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肢体,由于交通发展比较快,意外发生率逐年上升,骨折人数逐年增加[1]。相关研究统计,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预后较差,会导致并发症, 对下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亟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中共纳入92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对其随机两组,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46.2±4.4)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45.7±4.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组建综合护理团队。由骨科护士长、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科护士组成。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综合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监督。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治疗。骨科护士负责实施综合护理。康复科护士负责制定康复锻炼方案。(2)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应均衡,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类、奶类、瘦肉等)、膳食纤维的食物;告知家属尽可能地选择蒸、煮、炖、烩等烹饪方式,尽量避免让患者进食煎、炸、烤等食物。②心理指导。引导患者了解下肢长管骨骨折相关知识及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的优点,成功率等;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掌握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③体位护理。术后嘱咐并指导患者抬高患肢至35°,以促进淋巴液回流,预防肿胀。④皮肤护理。消毒:护理人员采用碘酒对钉道部位皮肤每日进行一次消毒,每日更换纱布敷贴。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患处温度,分泌物的颜色和性质,若患处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时,及时采取相应抗感染措施。⑤药物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服药剂量,服药方式,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⑥康复锻炼。康复锻炼不能过度,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踝泵运动 (足背背伸、 趾屈、 环绕360度) , 每个动作屏住呼吸3 ~ 5 s, 每日3 ~ 5 次, 每次5 ~ 10 min;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每次屏住 呼吸3 ~ 5 s, 每日3 ~ 5 次, 每次5 ~ 10 min。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根据并发症情况评定术后手部功能。(2)优良率。根据评估标准评定。(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定[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两组术后功能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感染

延迟愈合

螺钉松动

肢体短缩畸形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6

3(6.5)

3(6.5)

1(2.2)

1(2.2)

8(17.4)

观察组

46

0(00)

0(0.0)

1(2.2)

0(0.0)

1(2.2)

c2






4.434

P






0.035


2.2优良率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生活独立能力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总优良率

对照组

46

10(21.7)

23(50.0)

13(28.3)

33(71.7)

观察组

46

17(37.0)

26(56.5)

3(6.5)

43(93.5)

c2





6.128

P





0.013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6

8(17.4)

16(34.8)

12(26.1)

10(21.7)

36(78.3)

观察组

46

16(34.8)

23(50.0)

5(10.9)

2(4.3)

44(95.7)

c2






4.696

P






0.030


3讨论

下肢长管骨骨折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需要进行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术后腿部功能会受影响,亟需进行护理干预[4]

这项研究评价了综合护理措施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开展价值,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0.05)。提示综合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优良率,使患者满意。究其原因,可能为:既往医学模式为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如今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模式也由功能性护理转变为 全身心整体护理。综合护理是一种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舒缓患者不良情绪,以配合医生和进行积极康复, 促进了护理效果[5]。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优良率较高(P<0.05)、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

综上, 综合护理应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能够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优良率,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高海燕.临床优质护理对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下肢长管骨骨折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4):96+98.

[2]梁燕.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研究[J].名医,2019(8):195.

[3]刘文莉.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43-244.

[4]马娇.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121+128.

[5]宋鲁燕,孙美娴.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