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吉利根的代表作《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提出,妇女的不同声音体现出关怀伦理的真理、关系和责任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联系失败情况下攻击性的起源。她为妇女的发展勾勒了一条不仅是更少暴力的生活道路,而且也是通过相互依赖和关怀走向成熟的道路,使我们反思前人所描述的成年发展与开始认识到的妇女发展之间的联姻,如何能够导致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一种更富有活力的理解。

  • 标签: 关怀伦理 声音 自我 道德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在护理伦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TBL分组方式、教学设计、评分方式等,在护理伦理课程中选择临终关怀伦理和安乐死伦理这两部分内容,对310名大专学生开展TBL教学。结果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85.5%~64.5%的学生对TBL分组方式及学习效果很满意;大部分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有了较大进步。结论’r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但需注意课前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科学进行学生分组、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 标签: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护理伦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会与中国青年伦理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中国社会 伦理精神
  • 简介:师生关系有着显著的伦理特征。"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伦理概念。从"尊重"这一视角来考察师生伦理关系,可以发现我国的师生关系经历了传统的师道尊严、"五四"时期的"以学生为重"、新中国成立后的"以教师为主导"、改革开放之后的"尊师重教"、现代民主平等以及尊重学生等几个阶段。

  • 标签: 师生关系 伦理学视野 尊重
  • 简介:本文以蒙牛问题牛奶事件为例,分别从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责任和公民健康权3个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伦理思考,并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企业应当如何处理的建议和思考。

  • 标签: 公共卫生 蒙牛牛奶 伦理学思考
  • 简介:王小锡教授与艾伦·吉伯德教授近期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学术对话,双方就规范表达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依据、元伦理与应用伦理的对接、道德资本与道德作用的发挥机制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王小锡 艾伦·吉伯德 道德资本 对话
  • 简介:R.M.黑尔认为,通过对道德概念的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分析,他的普遍规定主义元伦理能够为功利主义道德规范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形式化的逻辑基础。但是,由于他无法弥补普遍规定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之间的两道鸿沟,且偏好的积聚性计算这一方式本身又缺乏逻辑根基,因此他提出的偏好功利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实质性的道德规划。至于能否通过道德语言的逻辑来化解道德分歧,黑尔的论证无法提供肯定的回答,但至少他指明了一种元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伦理发展方向。

  • 标签: 可普遍化 普遍规定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环境美德伦理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在规范伦理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问题;环境美德伦理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有一定的思想资源;美德统摄并反映人的存在,环境美德反映人在生态之维的存在,并且共同体孕育人的美德,故而环境美德是反应人的生态存在并由生态共同体生活孕育的美德;根据拓展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路径,环境美德的德目包括敬畏、仁爱、简朴、节约、平等、公正、责任等。乡土教育和日常生活批判中进行环境美德教育是培育具有环境美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 简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史上影响最大的绿色世博会,充分挖掘和弘扬上海世博会主题昭示的环境伦理精神,对于后世博时代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价值。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反思和解答"城市发展之谜"时所彰显的环境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主张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二是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和示范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倡导和展示的环境伦理精神,为人类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为破解生态危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主题 环境伦理精神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扭转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缺失现象,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探索有效的环境伦理教育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

  • 标签: 生态文明 高校 大学生 环境伦理 教育
  • 简介:司法伦理是法官司法行为不可或缺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职责型的司法伦理以完成份内责任为天职,并通过司法行为与后果相连,是一种理性的司法伦理规范。德行型司法伦理则是以未来为指向的,结果如何不在考虑范畴之列。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对立,都被深层结构所推动,并且在一些领域还存在联系。司法伦理的功能指向应当是现实的社会需求,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司法发展程度选择所需求的司法伦理以及功能,因此,以责任或义务为内容、以规范或规则为形式的职责型司法伦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司法伦理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法律职业
  • 简介:“国进民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界关注的经济热点之一,由于学者的产权伦理偏好不同、对“国进民退”社会效用的善恶评价标准不同,因此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国进民退”争议现象实质上是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利益矛盾纠葛在伦理上的折射.这一争议虽然干扰了人们对改革形成的原有思想共识,但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它警醒我们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警醒我们政府的转型升级比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警醒学者研究如何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更有价值,警醒民营业主在道德上深刻反省.

  • 标签: "国进民退" 善恶评价 道德反省 伦理效用
  • 简介:从旅游伦理角度研究旅游本身给旅游者个体和群体带来的伦理影响以及旅游活动中关于旅游主体的旅游道德伦理问题,并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关于旅游主体的旅游道德伦理构建途径,以实现旅游的伦理价值和伦理的旅游功能的和谐统一。

  • 标签: 旅游伦理 旅游主体 行为 途径
  • 简介:一、伦理符号学:无病人的诊断“伦理符号学”(semioethics)是一个新造词,它随人种符号学一道,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们在2003年的一本以之为名的意大利语著作(Semioetica)中将其引入的。我们提出“伦理符号学”这个术语,

  • 标签: 符号学 伦理 20世纪80年代 意大利语 新造词 术语
  • 简介:在论述环境的作用中,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的论述有物理环境(视觉的)和心理环境(意识的)两种形态。这两种环境在现实设计中分别起着视觉的和心理的相互沟通作用,当视觉的环境出现的同时,心理的感受也同时出现。目的: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物理场及心理的概念,将其引入环境空间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深刻的理性思辨过程。方法: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典型实例的简要剖析,以笔者总结的视觉概念形态传达,分析及给予明确的诠释。结果:分析表明,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于心物场的阐述与环境空间的深入设计语言有内质的联系,这一联系,对于环境空间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结论:运用心理学知识、图形解析形态等综合手段,培养设计过程中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 标签: 格式塔心理学 物理场 心物场 界面
  • 简介: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两部推出了数量多达7个的相关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其中,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多次提到“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这与2008年年底两部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中“教育计划”条目中的“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要求一致。这些信息明确表明,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十分重视,对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课程的整合改革有非常明确的推动方向。2012年必将是一个医学教育多个领域同时启动变革的改革之年。在这个医学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生理学课程的发展何去何从,确实让人兴奋,也让人有所顾虑。从国际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看,课程整合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生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医学基础课,其课程的编排方式是基于系统的生理学内容,非常适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混合编排成为新的整合课程。但是,作为主讲生理学内容的生理学系或生理学教研室或生理学课程组,却不很愿意放弃对生理学课程的主导地位或控制,特别是在有生理学实验课主导权的教学单位,这种情结更甚。如何应对这种即将或已经到来的新情况、新变革?我们全国生理学同行面前的选择至少有三种,一是积极参与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教育课程整合改革,努力把生理学的内容充实到新的课程中去,以适应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达成发展生理学、壮大生理学队伍的目的;二是继续保持生理学课程的独立性,并扩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把生理学课程打造成�

  • 标签: 课程改革 医学教育 教育改革 生理学 环境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伦理视角对课堂对话进行审视,对于形成师生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转变教师“师本位”的观念,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信息的反馈效率,给予学生更多人性的自由与关怀和做人的尊严与自信。形成有伦理的课堂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课堂对话 伦理缺失 信息传递 信息反馈
  • 简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这意味着译者要遵守相关的伦理规则,明确自己的职责。如何处理主体间关系,协调文化间冲突,伦理为此提供了崭新视角。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译者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译者应以忠实于原作、尊重原作完整性、推动母语发展为己任,在翻译中既要为源语文化负责,也要为目的语文化负责,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 标签: 译者 职责 伦理 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