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存在,术中复杂且难以预估的出血,不仅干扰术者的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的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
  • 简介:随着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上认识的不断深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确认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展过程中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的主要原因[1-2]。目前所知的VEGF家族包括5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其中以VEGF-A最为活跃,并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化和血管通透性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choroidal 医学科学研究 血管通透性 中心凹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peripheraliridoplasty,LPIP)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持续状态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7例69眼发作期药物治疗3~6h后眼压仍〉30mmHg时,行LPIP治疗。监测术前和术后30,60min和2h眼压、视力变化。应用UBM测量术前、术后2h房角宽度和虹膜厚度,并应用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粘连情况。结果:LPIP后2h,房角开放距离(AO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小梁虹膜夹角(TIA)增宽、部分患者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减少、周边虹膜变薄。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53.81±10.22mmHg,术后30min平均眼压33.81±9.22mmHg,术后60min为21.93±7.19mmHg,2h后眼压下降至15.16±3.0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51.79,P〈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都有所提高。结论:LPIP可以明显加深患者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降低患者眼压,是治疗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高眼压持续状态的重要辅助措施,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成形术 高眼压持续 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眼压、治疗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氟米龙滴眼液对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氟米龙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
  • 作者: 石向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2-09-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眼科,贵州都匀558000
  • 简介: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加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01-2020.11本院收治的NVG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抗VEGF药物加AGV开展治疗,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眼压水平、视力改变、视功能受损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及1周,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0%,后伴随时间延长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及1周,眼压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至术后1个月眼压有轻度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1d及1周,视力提升比例达到100.00%,术后1个月开始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者QOL评分术前显著升高(P<0.05),至术后1个月QOL评分有轻度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10例患者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例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均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抗VEGF加AGV对NVG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眼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眼压;视力水平;并发症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正>我院为辽宁省唯一的眼病专科医院,它所收治的眼外伤患者基本上可以代表抚顺地区眼外伤概况。现将我院1995年收治的眼外伤410例概况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本院住院的41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外伤性质,外伤原因及分类,就诊时间,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后遗症及并

  • 标签: 眼外伤 就诊时间 调查对象 患者年龄 抚顺地区 外伤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试戴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屈光参数,以期提高试戴成功率,并分析试戴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5例(89只眼)进行角膜塑形镜试戴近视眼患者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41例(91.1%)试戴成功,其中37例(82.2%)定制了镜片;4例(8.9%)试戴失败。通过对达到良好适配时的K值与平坦K值比较,得出角膜越平坦,两者的差值越小;而角膜越陡峭,两者的差值越大。4例试戴失败病例中,3例E值较试戴成功者E值明显偏低(P〈0.01),1例存在逆规散光。结论严格掌握好角膜塑形镜试戴者人选标准、规范验配流程,才能提高角膜塑形镜试戴成功率。对于E值偏低及存在逆规散光的患者试戴须谨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1.223)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试戴 近视 角膜曲率
  • 简介:<正>临床上经常遇见双眼频频瞬目的儿童,眼部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作者于1992年2月至1996年11月对儿童瞬目过频165例进行综合诊治,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儿童 瞬目 器质性病变 总结分析 不自主运动 沙眼
  • 简介:<正>本文统计我院1992~1996年住院的鼻出血患者120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3~76岁,平均为39.5岁,其中12岁以下7例,13~29岁31例,30~39岁22例,40~49岁19例,50~59岁24例,60岁以上17例。病程1小时~30年。除去外伤性鼻

  • 标签: 鼻出血 临床资料分析 鼻咽癌放疗 外伤性 出血部位 血管瘤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分析6例被误诊误治的眶下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被有效控制,面部伤口愈合。结论1.对于面部留有皮瘘的病变,应仔细寻找原因;2.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要有充分认识;3.接诊此类病人时应对相关的牙齿进行检查;4.提高眼、耳鼻喉科医生对边缘学科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眶下间隙感染 误诊 误治 原因分析 病例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肿瘤的组织来源、手术进路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肿瘤101例。结果前十位的眼眶肿瘤分别是:海绵状血管瘤22例(21.78%),静脉性血管瘤10例(9.9%),(表)皮样囊肿泪腺10例(9.9%),泪腺混合瘤8例(7.92%),炎性假瘤7例(6.93%),脑膜瘤6例(5.94%),腺样囊性癌5例(4.95%),淋巴瘤4例(3.96%),肉瘤3例(2.97%),神经鞘瘤2例(1.98%)。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入眶68例,外侧开眶27例,眶内容6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与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术前对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为脑膜瘤及泪腺肿瘤。

  • 标签: 眼眶肿瘤 手术进路 治疗
  • 简介: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急症,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改善视功能的关键。由于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人对眼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反射性症状的反应不同,以及就诊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误诊。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害。我院自2005年7月2009年4月共收治78例青光眼,院内误诊9例,误诊率11.54%。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 标签: 误诊原因分析 青光眼 致盲眼病 眼科急症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为积极预防提供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儿童眼外伤患者297例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性质、并发症、视力变化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结果297例(307只眼)儿童眼外伤中,男孩多于女孩,多发于学龄前期年龄组,致伤性质以钝器伤、锐器伤以及爆炸伤多见,致盲率为17.86%。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视功能,并发症多,预后不良,因此重在预防。

  • 标签: 眼外伤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眼外伤相关因素,提供当地眼外伤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方法:选取2007-01/2011-12于我院眼科住院的眼外伤患者1137例1610眼,对其一般情况、致伤原因、预后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4.77∶1,高峰年龄为20~49岁;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前两位致伤性质为钝挫伤和穿孔伤,其中穿孔伤的平均致盲率最高(45.65%)。5a来相邻年度间致伤性质构成比无显著差异(χ2=14.586,P=0.367)。眼外伤并发症多混合存在,以外伤性白内障、前房积血、葡萄膜炎更多见。结论:应提高人们对于眼外伤的预防意识,对眼外伤患者可给予及时救治,降低眼外伤致盲率。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