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1],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外科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对改良Hardinge入路在偏瘫患者人工关节置换中的运用进行评价。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5~82岁,平均72.5岁。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3个月。术后评价按Charnley评分,优11例,良2例,可1例。患者日常活动均能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关节稳定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安全,适宜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

  • 标签: 入路 偏瘫 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为了尽快反映我国骨科发展的创新研究成果,我刊开通了审稿绿色通道,简化了论文的审稿程序,缩短了发表周期。凡符合以下规定的文章,在投稿时请予以注明,我刊将快速审理您的稿件。

  • 标签: 绿色通道 审稿程序 发表周期
  • 简介:目的了解大于50岁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其住院期间经济资源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了解2569例年龄50岁以上因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维族汉族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及经济费用无明显差别。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年增加6.46%。平均每例骨折患者直接经济费用为人均39539.8元,住院期间费用影响因素有住院时间、患者骨折类型。年龄、治疗方式及医疗负担方式对费用无显著影响。结论随着社会老龄,因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人逐年增多,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应重视骨质疏松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经济学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通过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152例,其中5年以上随访46例。本文对46例患者术后随访x线片、Harris评分、肢体的长度、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干骨折5例,脱位1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随访时间5—12年,平均7.6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2分(17—6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3分(74~96分),其中38例评分大于80分,6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2例评分小于70分。影像学检查2例髋臼假体、1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及下沉现象,股骨颈骨质良好。结论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中期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要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保留股骨颈型假体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的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的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前因为髓核细胞在培养扩增时的表型去分化问题使髓核细胞移植受到限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已经被证明能促进单层软骨细胞扩增时的分化潜能,而FGF-2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力图阐明髓核细胞单层培养扩增时其表型的改变,同时观察FGF-2对髓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用。

  • 标签: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治疗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 FGF-2 体外
  • 简介:椎间盘源疼痛现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同和重视,但临床中对这类疾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慢性椎间盘源的下腰痛,而对慢性颈椎椎间盘源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较少提及。随着临床中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以及人们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这类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的慢性疼痛疾病已在临床诊断中变得越发常见。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疼痛 综述文献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传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fMRI结合功能、解剖和影像3方面的因素,为临床磁共振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具有无创、无放射、可重复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髓损伤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RA患者合并肩关节病变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38例无肩关节病变的RA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常规调查资料、B超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经超声检查显示51侧肩关节发生病变,包括骨质侵蚀10侧、肌腱炎7侧、关节积液11侧、滑膜增生13侧、肩袖病变10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发生与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类风湿因子、ACCP、CRP、ESR等因素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以及RF-IgA、RF-IgM、ACCP、CRP、ESR水平升高等.结论了解RA患者肩关节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肩关节病变,避免病变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与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椎体成形术的14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肿瘤转移椎体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维生素D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具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维生素D的作用通过维生素D受体来实现,现已知维生素D受体基因存在变异,而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作用。本文拟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变异与动脉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导人慢病毒载体质粒pLenti6/V5TOPO,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等)共转染入293细胞进行包装,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髓核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感染情况。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0^7U/mL。感染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FP的慢病毒载体,且能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表达。

  • 标签: 椎间盘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PTX+AT)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难治。肾SHPT行PTX+AT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20例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血红蛋白、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2例患者术中仅发现并切除3枚甲状旁腺,未行前臂移植。(2)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喉神经损伤、呼吸困难、抽搐等)。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术后各时间点血钙、磷、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月红细胞压积(Hct)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X+AT对于治疗难治SHPT疗效明确,是一种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甲状旁腺的准确定位及术后及时调整血钙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尤其是腓总神经由于其解剖位置表浅、固定,临床上多见于膝部损伤.也较多见于帽窝内肿物压迫和体位不当压迫所致。本文探讨的是由于体位不当所致的胙总神经损伤.又称自体压迫胙总神经损伤。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压迫 自体 体位不当 腓总神经损伤 常见 膝部损伤
  • 简介:椎间盘源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的。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椎间盘源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椎间盘退行变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改变是髓核中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胶原类型的改变及伴随的水分的丢失.

  • 标签: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椎间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joint)简称Z关节(Zjoint),又称椎间小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椎间小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椎间小关节综合征(facetjointsyndrome)”的定义,即椎间小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的下腰痛和臀部大腿的放射痛心。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