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本实验通过脑电图观察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下的变化。动物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经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肛温20℃后采用不同灌注流量以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二组在两种低流量灌注下的不同时间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一纽发现脑电图波幅在流量75ml/(kz·min)以下时变小,流量5ml/(Kg·min)时均为平坦波。第二组以25ml/(kg·mil)转流后脑电波恢复早,波幅活跃,而以5ml/(kg·min)转流与深低温停循环相似,临床上采用该方法行四联症纠治术,术前、术毕和1~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脑电图表现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 标签: 体外循环 深低温低流量 脑电图
  • 简介:设计一种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行走能力。本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采用AVR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伺服控制系统作为动力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行走机构来模拟正常步行,实现对患者行走训练,并通过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精度及较好的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伺服控制系统 下肢康复 计算机技术 AVR单片机 PID控制算法
  • 简介:人工心肺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机体损害,轻者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对5家医院体外循环发生意外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引起体外循环灌注师对体外循环操作和意外情况处理的重视,以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程度。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7671例,其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58年6月~2000年3月共计11593例,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36例;唐都医院1985年1月~1997年7月共计1275例,发生意外12例;宁夏医学院胸心外科1980年8月~1991年11月502例,发生意外12例;新疆医学院一附院1981年~1993年1300例,发生意外21例;广东医学院心胸外科1984年~1993年共361例,发生意外10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981年~1993年共2640例,发生意外27例。以上资料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由作者统计外,宁夏医院资料取自《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第8卷第2期102页,其余资料均取自1994年中国第二届体外循环论文集。1767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118例,意外情况发生率0.67%;118例意外的病人中,病残8例,病残率6.77%,死亡6例,死亡率5.08%。见表1。

  • 标签: 体外循环 意外情况 患者 发生率 处理不当 人工心肺机
  • 简介: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与安全

  • 标签: 胸腔镜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动静脉插管
  • 简介: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并以多种形态出现。文章综述了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关键核心技术、典型框架及发展趋势,为研究和开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可穿戴 智能设备 传感器 蓝牙 大数据 移动终端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用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后处理。由3位高级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腰段椎体病变32例,正常48例。胸腰段椎体侧位的常规DR与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影像质量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对显示胸腰段椎体的侧位影像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胸腰段椎体侧位像
  • 简介: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老年单侧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其中采用直接前路36例(直接前路组),后外侧入路37例(后外侧入路组),分析其手术用时、切口长短及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及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1、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6个月。直接前路组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下地行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月、3月、6月直接前路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基本接近。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健康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红肿,后外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1例出现切口周缘麻木,两组患者无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直接前路和后外侧入路均能有利于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直接前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假体脱位发生率低,术后早期疗效好等优势,但直接前路手术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 标签: 直接前路 后外侧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和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新鲜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指端缺损患者61例,手术方案根据患者单号双号入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患指残端和对照组采用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患指。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均定期换药和按时随访。结果两组在瘢痕形成、术后感染、二次手术、残端痛温度觉未见明显差异(〉0.05);而在术后色泽、弹性、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皮耐克组要优于植自体皮组(〈0.05),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上植自体皮组优于皮耐克组(〈0.05)。结论指端缺损患者选择单纯皮耐克覆盖治疗,在总体治疗效果方面与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基本相当,并且在临床应用单纯皮耐克覆盖更加简单易行,无二次手术损伤,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外观饱满及弹性佳。所以单纯应用皮耐克在治疗指端缺损方面是安全有效及简单易行的,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皮耐克 人工真皮 骨外露 指端缺损 自体皮片移植
  • 简介:本文研究了玫瑰花总提取物对正常状态以及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玫瑰花总提取物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物后,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

  • 标签: 肠系膜 微循环 玫瑰花 丹参注射液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 分析颌面鼻咽部血循环特点,探讨安全有效的颈外动脉(ECA)超选择插管栓塞技术。方法 37例患者,疾病包括鼻咽纤维血管瘤、颌面血管畸形、鼻出血、上颌窦血管瘤、右眶内骨折出血、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并颈动脉体瘤、脑膜瘤、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经ECA及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25例共行32支ECA及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均取得治愈或好转疗效。其中1例右眼失明,1例左颊及耳廓坏死。结论 颌面鼻咽部血供丰富,侧支吻合多,ECA及分支DSA可明确病变血供,了解侧支及危险吻合情况。应尽量高超选择直接栓塞病灶,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正确选择导管及熟练操作是高超选择插管成功的保证。不能超选择插入分支者采用血流再分布原理进行栓塞。对活动出血不能超选择插管时可采取主干栓塞后局部降压而止血。

  • 标签: 颈外动脉 栓塞治疗 超选择性插管
  • 简介:作为最古老的海洋生物——蓝藻,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能有效抵抗癌细胞生长!记者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悉,自从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海洋生物蓝藻中含有强抗癌分子后,经过5年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科学家不仅找到了人工"复制"该天然分子的方法,还率先对其结构作了"减肥变身"手术,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人工合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分子 抗癌 蓝藻
  • 简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一项具有挑战的难题。体内试验表明,6×6×10mm^3的骨缺损即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修复,脊柱融合、内植物和假体表面涂层的处理也需要骨移植。骨移植手术是临床中仅次于输血最常见的组织移植术,每年在美国有500,000例,在全球有超过2,000,000例骨移植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

  • 标签: 骨移植替代物 人工 口腔颌面外科 组织移植术 体内试验 脊柱融合
  • 简介:测定实验组(60例CPB心脏手术)、对照组(20例非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x±s),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氧合器、CPB时间、体重、年龄等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探讨CPB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红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自停CPB持续至术后3~8天.白细胞计数在停CPB时下降,术后3~8天高于术前水平.CPB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与CPB时间、手术失血量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体重、CPB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性别、病种组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亦有一定差异.膜式氧合器组较鼓泡式氧合器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轻.结论:CPB的气血界面、血细胞破坏及人工管道系统均可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围手术期监护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体外循环
  • 简介:了解丝素蛋白(silkfibroin,SF)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选择2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不同移植材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SF表面修饰的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植入MSCs复合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观察各组动物术后7、14d血液流变学和术后14d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差异显著,实验动物全身血液粘度降低,骨缺损修复区的局部血流量增加。SF表面修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血液流变学 血流量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对照,探讨急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同时为了检验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5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1岁。对普通CT高度怀疑为动脉瘤SAH患者行急诊Philips256iCT扫描,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显示动脉瘤病灶。对3D-CT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患者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核对。对诊断为前循环动脉瘤的48例患者在72h内进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术后复查CTA检查夹闭效果。结果前循环动脉瘤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2岁。急诊3D-CTA从59例SAH患者中共检出前循环动脉瘤49个,手术证实前循环动脉瘤50个,漏诊1个。手术证实动脉瘤形态、大小、指向、瘤颈宽度与3D-CTA所见基本相同,准确率98%。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0~18个月进行随访,预后良好(GOS4、5级)42例(87.5%),严重残疾(GOS2、3级)4例(8.4%),死亡2例(4.1%)。结论急诊3D-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迅速、便捷、相对经济等优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的最佳方法。并可在早期或超早期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三维CT血管造影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大直径球头(36mm)Delta陶瓷-陶瓷界面人工髋关节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25例(25髋)采用36mm大直径球头Delta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IA)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随访Harris评分系统和影像学资料进行髋关节功能和假体情况评估,并报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关节置换后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假体脱位、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中陶瓷内衬破裂。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2年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2.5+5.4)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1.0士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患者报告与关节相关的异响。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移位及碎裂发生,骨溶解。结论大直径球头Delta陶瓷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的早期结果满意,其陶瓷材料性能的改善和使用大头径假体可以减少关节假体磨损和脱位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Delta陶瓷 大直径球头
  •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与有效。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三螺旋结构 人工腱索 ABAQUS有限元分析 心脏腱索拉伸试验
  • 简介:掌指关节在手部众多关节中占有重要位置,合并有严重掌指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影响手部功能。我科在2004年3月-2010年8月应用人工掌指关节治疗掌指关节粉碎性骨折1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掌指关节 粉碎性骨折 置换治疗 人工 手部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据JamesBornholt2016年4月11日(ASPLOSⅩⅪ)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和微软公司电子工程师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可能能够降低储存数字数据所需的空间。这个系统利用DNA分子编码、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能够比当前计算机文档技术上百万倍紧凑地储存信息。科学家成功地将来自4个图像文件的数字数据编码为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 标签: DNA 数字图片 图像文件 数字数据 美国华盛顿大学 核苷酸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