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采用自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7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由学校认同、利他行为、责任意识、人际和谐和资源保护等五个因素构成;职称和学校等级对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高级职称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低级职称教师;省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市一级学校教师,而市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区一级学校教师。

  • 标签: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学校认同 利他行为 责任意识 人际和谐 资源保护
  • 简介:对于组织内的垂直信任,以往研究出于增加领导效能的考虑,多集中于下属对领导的信任。本研究则关注领导对下属的信任。通过对多家IT企业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调查,采用层次线性模型(HLM)和回归等方法,考察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可信任性、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泛化信任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下属组织公民行为表现越多,领导越信任下属;领导对下属的可信任性判断中介了两者的关系;领导的泛化信任作为调和变量,影响领导对下属可信任性的判断。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信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组织内的信任。

  • 标签: 组织公民行为 可信任性 领导信任下属 泛化信任
  • 简介:本文从学术组织、人员发展、研究课题、成就与动向和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介绍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 标签: 现状 成就 问题
  • 简介:本文在国内外有关学校组织气氛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学校组织管理气氛的结构因素进行了理论建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学校组织管理气氛由民主作风、制度健全、管理系统性、关心体贴、领导威信及人际领导6个因素构成。

  • 标签: 学校 组织管理 气氛结构 验证性因素 研究方法
  • 简介:通过实验探究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对员工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被试间设计。探讨公众舆论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管理惩戒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性(主相关,他相关)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威胁解释下被试的负性情绪更高;机会解释下的被试发生负性网络行为可能性高于威胁解释,但现实行为倾向水平均较低;员工利益主相关情境下,被试负性行为倾向更高,危机情境类型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机会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情绪更有效;威胁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网络行为倾向更有效;员工利益主相关的危机情境会使员工的负性情绪和负性行为水平更高。

  • 标签: 危机沟通 回应策 威胁解 机会解释.
  • 简介: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组织承诺反映出大学生成员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认同和投入程度。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社团的正常运行,也决定着这种学生组织的盛衰荣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本研究将重点探讨:1.当前大学生社团的组织承诺状况;2.影响大学生社团组织承诺的结构性因素。最后,文章将对有关学生社团的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 标签: 高校 学生社团组织 社会心理学 组织承诺 解释范式 管理体制
  • 简介:以天津市、浙江省和山东省9家企业2008年7月入职的205名新员工为被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和进入企业三个月后分别测量新员工期望和组织社会化近端结果(任务掌握、角色清晰、组织理解和社会整合),考察了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化早期的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舒服期望”分别与新员工角色清晰和任务掌握、社会整合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责任期望”分别与新员工任务掌握和组织理解正相关。研究结果没有支持新员工期望与适应的关系遵循“特异性匹配原则”,但从期望的作用角度支持了工作期望是新员工期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新员工 期望 组织社会化 适应
  • 简介:旨在探索组织变革背景下团队主动性行为的结构,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工具。首先对20家企业的27位高管进行了深度访谈,然后按照扎根理论思路对获取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探索团队主动性的结构,再按照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开发团队主动性的测量问卷,并以来自60家企业的70个团队(共292位成员)为对象进行了测验。研究发现:团队主动性的主要维度包括群策、协作和适应。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工具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构思效度。

  • 标签: 组织变革 团队主动性 构思效度
  • 简介:本文先讨论个建构心理一些有关的主要概念;然后,对格栅的一些有关的主要概念;然后对格栅的实质及其分析作了阐述,它括它们在心理测量方面的一些特点,对员工选择/职业指导的文章,包括那些有关工作分析、工作各方面的意义和处理工作问题的那些文章作了介绍。

  • 标签: 个人建构心理学 贮备格栅技术 企业组织
  • 简介:通过对选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的15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公益组织的社会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情绪情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公益组织实施课外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这表明,通过公益组织实施课外辅导方式进行的社会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积极 消极情感 社会干预
  • 简介:领导在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LMX对员工组织情感承诺的影响。引入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对于四个企业的42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对于LMX影响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显著,POS对于LMX影响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领导作为组织与员工的纽带,对于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领导—成员关系 组织支持感 心理授权 情感承诺
  • 简介:研究以333名国企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探索了仁慈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内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面子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仁慈领导负向预测员工沉默行为,组织内自尊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内自尊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即面子意识越高,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不光如此,面子意识还调节组织内自尊对“仁慈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 标签: 员工沉默行为 仁慈领导 组织内自尊 面子 自我调节理论
  • 简介:组织认同起源于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身份"与"认同"为出发点阐述了组织认同的概念内涵及其多重性与动态性,结合组织认同的多重性以及动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组织认同的产生、整合机制以及变异模型。最后,笔者对组织认同研究的不足之处、组织认同与其它理论的关联、本土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及展望。

  • 标签: 组织认同 组织身份 多重性
  • 简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自组织的相关理论被逐步介绍到国内时,清华大学的吴彤教授等学者就对这些自组织理论的功能进行了划分:耗散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的,协同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的,突变论则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超循环理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分形和混沌理论,则被认为是从时序与空间序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杂性和图景问题。^[1]

  • 标签: 自组织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 耗散结构理论 动力学问题 超循环理论
  • 简介:本文从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概念,关于行为、认知与信息加工的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行为绩效的心理学原理角度,阐述了我们所提出的公共组织学习的概念框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认为从心理学角度透视公共组织学习,其实质是经验习得与信息加工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心理学基本理论原理在公共组织学习理论建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学习 学习型公共组织 概念框架 心理学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及对43名高校校长及其直接下属的访谈,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515份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461份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五因素结构,即德行垂范、关怀激发、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团结协作。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师的内部动机与学校的组织氛围对二者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承诺 内部动机 组织氛围 中介效应
  • 简介: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是当今社会各类企业管理者迫切关心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工作绩效受到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影响,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现有研究认为,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其中主要围绕两者呈倒U型关系或负相关关系进行。应对方式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变量,它不仅可以显著预测工作绩效,也是影响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或调节变量。未来研究应该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创新:研究对象选取的创新、工作绩效测量方法的创新和三者关系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运用问卷和实验研究对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绩效三者关系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 标签: 工作压力 应对方式 工作绩效 实验研究
  • 简介:组织公正感的研究近些年在美国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公司管理的实践。而在中国,组织公正感理论还鲜为人知。本文试图对组织公正感理论的内容及其研究成果作一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组织公正感理论。

  • 标签: 组织公正感 程序公正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主观负荷问卷、工作倦怠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的231名员工进行了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了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的预测力更高;(2)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的相关较高,但与低成就感几乎没有相关性;(3)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能够解释工作倦怠76%的变异.

  • 标签: 工作压力 工作倦怠 心理资本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