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的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hsCRP、P选择素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随访30d,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与hsCRP、P选择素水平对比,探讨hsCRP、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近期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EH0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缺失纯合子(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男女两性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男性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收缩压水平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伴性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多态性 EH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32例并发冠心病),测定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血糖、胰岛素水平,30例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比较,2型DM并发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P<0.05).单纯2型DM组仅有HDL-C水平的降低(P<0.005)及LDL-C水平的升高(P<0.05),无ApoB的变化;单纯DM及DM+CHD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5);DM+CHD组的ApoB水平较单纯DM组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组结果提示HDL-C水平的降低、LDL-C及ApoB水平的升高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代谢 载脂蛋白 CHD DM
  • 简介:1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9月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73例,男166例,女207例,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冠心病组259例,对照组114例。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一致性检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 耳垂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0例先心病患儿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浆ADM浓度。50例先心病患儿经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分为4组:无肺高压组16例、轻度肺高压组14例、中度肺高压组12、重度肺高压组8例。结果先心病无肺高压组ADM浓度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患儿血浆ADM浓度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ADM浓度升高,检测ADM对先心病并发肺高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肾上腺髓质素 肺动脉高压
  • 简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多肽,它是体内较强的促有丝分裂剂和化学诱导剂,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种损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生长因子(如PDGF)的参与.我们着重综述近年来对PDGF及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挥功能.

  • 标签: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心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病例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n=47)、NYHAⅢ级组(n=41)、NYHAⅣ级组(n=35),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采用酶循环法测定各组血清TBA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重构参数包括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研究TBA心室重构参数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TB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血清TBA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大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心室重构参数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增加,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水平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呈正相关性(r=0.243~0.392,P<0.05),也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394~0.42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异常升高,且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早期检测TBA或可辅助临床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总胆汁酸 心室重构 炎症反应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LVEF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颈动脉顺应性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PP≤40mmHg组(PP1)25例,40mmHg〈PP≤60mmHg组(PP2)33例和PP〉60mmHg组(PP3)29例,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及心脏各指标。结果PP3组PP1、PP2组比较,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明显降低,而僵硬度明显增高。PP3组较PP1和PP2组左室肥厚发生率明显增加。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室内径(L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LVM)颈动脉紧张度呈负相关,而与颈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PP颈动脉顺应性密切相关。PP升高,颈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肌肥厚的发生率增加。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 肥大 左心室 血压测定 脉搏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水平(TAF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TAFI水平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健康者相比,TAFI抗原水平的WMD=20.48(95%CI:5.48~55.43,P=0.017);TAFI活性水平的WMD=11.94(95%CI:9.09~14.78,P<0.001);TAFI酶原水平的WMD=-4.47(95%CI:-6.56~-2.3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高于健康者,而酶原水平低于健康者。结论高浓度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低浓度的酶原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TAFI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64排螺旋CT(CTA)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64排螺旋C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比较,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7.10%(27/31),特异性为97.14%(34/35),准确性为92.42%(61/66),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敏感性为93.55%(29/31),特异性为85.71%(30/35),准确性为89.39%(59/66)。冠脉64排螺旋C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上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冠脉64排螺旋CT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别,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乙腈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元素血脂间的关系以及元素、血脂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本文测定了39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名健康老年人的血清微量及宏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钠(Na)、及血脂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并进行了均数t检验,简单相关性分析及胆固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文所测定的老年高血压病组的血清HDL-C水平下降,同时血清Zn含量也低于对照组,且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血清Zn、Cu、Mg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结果还显示HDL-C和TCCu,Cu/zn值及Mg都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各元素之间,元索血脂问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在预防及治疗上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影响血清微量及宏量元素的总体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血清脂质含量,以达到防治目的。

  • 标签: 血脂 血清 老年高血压病 患者 宏量元素 HDL-C
  • 简介: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和QTd和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QT离散度 冠心病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复极化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MIRI)是指心肌组织缺血后再恢复灌注,缺血心肌的损害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反常增加的现象[1].MIRI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2-4].由于心外科手术需要无血、相对静止的环境,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则需要阻断心脏供血,注入停跳液促使心脏停跳,心脏上操作完成后再恢复心脏血供,促使心脏复跳,因此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过程就是一个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在经历体外循环后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过程及远期疗效很大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所以MIRI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MIRI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到目前为止都还不完全清楚,亦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5].

  • 标签: Nrf2/Keap1-ARE通路 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非杓型组52例和杓型组27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非杓型组ABI、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杓型组明显降低,MPO、hs—CRP较杓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ABIhs—CRP和MPO呈负相关(r=-0.723,r=-0.719,P〈0.0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正相关(r=0.917,P〈0.01)。结论ABI降低斑块不稳定、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评价夜间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内皮 血管 血压监测 便携式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脑钠肽(BNP)、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PAF组(即PAF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组7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7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质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检测血清BNP和ET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AF组的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PAF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AD、LVES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SV、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PAF患者血浆BNP、ET水平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的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SV、CO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左心功能下降、发生较为明显的心肌重构,且患者血浆BNP、ET关系密切.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左心功能 左心结构 B型钠尿肽 内皮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进一步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4.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碱性溶液 微波照射 真菌性外耳道炎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尿酸 颈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