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因测序在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夫妇A、夫妇B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做血红蛋白电泳分析,采用PCR仪扩增β球蛋白基因,于ABI3730测序仪上测序。对两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夫妇A与夫妇B均为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携带者,但胎儿未遗传。结论应将基因测序应用到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者产前诊断中,提高β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患儿的检出率,为新生儿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保证。

  • 标签: 基因测序 &beta 地中海贫血稀有突变 反向杂交芯片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造血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而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但由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时间短等,大大影响了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为克服上速难点,目前的研究策略主要集中在构建新型理想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从不同的方面优化转染体系,从而提高基因转染效率。

  • 标签: 逆转录病毒 造血干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本研究探讨HLA新的等位基因HLA-B*4061的分子基础。采用盐析法抽提样本DNA,利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HLA-B基因的第1-8外显子,PCR产物直接经TOPO克隆到质粒载体中得到单链,对所得克隆进行HLA-B基因第2、3、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应用PCR-SSP方法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表明:先证者样本克隆测序得到2个等位基因,其中1个等位基因为B+4601,另1个经blast验证其为新的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DQ089628,DQ089629,DQ089630)。与最接近的B*400101等位基因序列相比,新的等位基因仅在第2外显子上有1个核苷酸不同,即第272位C→A,导致第67位氨基酸Ser→Tyr。结论:HLA-B*4061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已荣获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

  • 标签: HLA-B HLA-B*4061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以解脲支原体1型培养液为模板,PER获得其MB抗原保守区部分基因,进行体外表达和纯化。方法用ExPasy网上软件Protscale分析Uu14个血清型的MB蛋白结构特点及抗原特性,选定14个血清型均在该蛋白同一保守区域有较好的抗原性,针对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UU血清1型DNA为模板进行PER,获得其MB抗原基因相应的片断,克隆入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以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准确扩增了解脲支原体1型MB抗原保守区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QE30/MB抗原部分保守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表达和纯化的产物具有免疫反应性。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MB抗原 表达 纯化
  • 简介:目的对亚洲健康人群CYP2C19基因型发生率进行合并分析,为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基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2期)、CNKI、WanFangData、VIP和CBM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8月,纳入研究CYP2C19亚洲健康人群基因型发生率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15个国家的9693例亚洲健康人CYP2C19基因型的信息。按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南亚(印度)和西亚(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朗、土耳其和约旦)分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YP2C19*1/*1、*1/*2、*1/*3、*2/*2、*2/*3和*3/*3基因型发生率:在中国人群(n=4105)中分别为37.2%、41.4%、6.7%、9.9%、4.1%和0.7%;在东亚人群(n=6198)中分别为36.4%、39.1%、8.8%、9.5%、4.9%和1.3%;在东南亚人群(n=1933)中分别为44.9%、41.1%、4.7%、7.0%、1.8%和0.6%;在南亚人群(n=361)中分别为43.5%、42.9%、0.3%、12.7%、0.6%和0.0%;在西亚人群(n=1201)中分别为77.8%、18.9%、0.3%、2.6%、0.1%和0.3%;在亚洲全部人群(n=9693)中分别为43.5%、37.1%、6.6%、8.3%、3.5%和1.0%。结论CYP2C19各基因型发生率在我国及亚洲不同区域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且遗传变异受地域或环境的影响。

  • 标签: CYP2C19 基因型 发生率 亚洲 健康人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由于其高度特异性、高效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RNA干扰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靶向性基因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RNA干扰技术在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RNA干扰 靶向性基因治疗 DF3
  • 简介:【目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参与血管内皮修复及血管新生,EPCs分化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新型C2H2锌指蛋白基因ZFP580对EPCs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性EP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EPCs;腺病毒转染过表达ZFP580的EPCs,Q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ZFP580对EPCs分化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至7d时,Dil-acLDL/FITC-UEA-I双阳性细胞约占87.39%±2.98%。证实所培养细胞为EPCs。腺病毒转染技术获得过表达ZFP580的EPCs,ZFP580基因过表达促进成熟内皮表型CD31和vWF的表达。【结论】ZFP580基因过表达促进EPCs向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提示ZFP580基因在EPCs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ZFP580 分化
  • 简介:【目的】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NSCs分化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神经分化因子1(neuronaldifferentiation1,NeuroD1)过表达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N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将携带Neuro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NSCs,QPCR检测NeuroD1过表达神经干细胞系的构建。QPCR和MTT检测过表达NeuroD1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分化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第3代NSCs经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QPCR结果显示NeuroD1mRNA在NSCs-NeuroD1表达最高,与其他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QPCR结果显示MAP2在NSCs-NeuroD1表达最高,与其他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结果显示NSCs-NeuroD1细胞增殖水平最高,与其他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SCs-NeuroD1细胞多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结论】成功构建NeuroD1过表达神经干细胞系。NeuroD1可促进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神经分化因子1 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Cyclin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Cyclin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与时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clinD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D1AA基因型个体惠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温州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温州地区AD患者51例,另取正常对照者5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ApoE基因分型。结果ApoEε4基因分布频率AD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ε4是AD的风险基因,可以作为AD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OE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前,尽管PSA检测筛查前列腺癌有争议,但前列腺癌的诊断仍主要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引导(TRUS)前列腺组织活检。其中PCA3基因是迄今为止描述的前列腺癌最特异的基因之一,应用前景广阔,但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标签: PCA3基因 PSA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对G6PD缺乏症诊断所发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进行G6PD缺乏症检测的100例血样进行检测,对常见的6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以临床就检测金标准对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荧光PCR法诊断G6PD缺乏症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诊断符合率为98%。结论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在G6PD缺乏症诊断中发挥了积极的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杂合子检出率高,可以将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作为G6PD缺乏症的首选诊断检查方式。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基因检测 G6PD缺乏症 诊断价值
  • 作者: 张辉1,唐鹏程2,王波3,李政4,徐霞5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7-09-19
  • 出处:《医师在线》 2017年第9期
  • 机构:舟山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舟山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浙江舟山316000;舟山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0;4.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5.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
  • 简介:摘要本文对舟山群岛地区人群469个健康无关男性个体进行2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采用血卡做模板,用人类STRtyper-27Y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扩增及检测。结果在27个STR基因座共检出253个等位基因和467种基因型,其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7个Y-STR基因座对所调查的舟山群岛人群具有较好识别能力。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遗传多态性 Y-STR
  • 简介: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gastric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

  • 标签: EB病毒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空泡细胞毒素基因A 胃癌
  • 简介:摘要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自2004年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肾癌亚型,其命名来自含Xp11.2易位染色体所形成的融合基因。日渐明晰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改变有助于对融合相关性肾癌更好地分类。本综述结合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最新进展,简述其发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等内容。

  • 标签: Xp11.2易位 TFE3基因 融合 肾细胞癌
  • 简介:为了研究c-IAP2及其拮抗素Smac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对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预后意义,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3例白血病患者c-IAP2、Smac的mRNA表达水平,2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K562、Kg-1a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c-IAP2、Smac在初治AL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两者的表达为高度正相关,治疗缓解后c-IAP2、Smac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初治AL有明显差异(P〈0.05),复发后c-IAP2、Smac基因的表达又复升高。c-IAP2mRNA和SmacmRNA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治AL患者中,c-IAP2、Smac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c-IAP2mRNA、SmacmRNA过度表达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呈正相关;c-IAP2、Smac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c-IAP2、Smac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c-IAP2基因 SMAC基因 细胞凋亡
  • 简介:为研究人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基因蛋折表达以及它们的表达与化疗的关系,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蛋白。结果表明,52例患者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和4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P53蛋白表达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低(P〈0.05),Bcl-2蛋白表达在二者间无差异(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随着向急性期转化Bcl-2和P

  • 标签: 白血病 癌基因 Bcl-2 肿瘤抑制基因 P53 化疗
  • 简介:形态改变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对近几年来放射性核素诱发细胞凋亡及用形态计量学定量研究的国内外有关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2)放射性核素诱发的细胞凋亡;(3)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调控,以及(4)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定量研究。

  • 标签: 基因表达 定量分析 放射性核素 细胞凋亡 形态计量学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SARI慢病毒表达载体,探讨SARI基因过表达对K56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并重组pLOV.CMV.GFP质粒,构建pLOV.CMV.GFP-SARI表达载体。通过测序鉴定、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后,获得阳性病毒颗粒,并以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系。采用Q-PCR及Westernblot方法验证感染后K562细胞SARI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CCK-8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利用RT-PCR方法获得SARI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含SARI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从分子及蛋白水平验证了其在感染后K562细胞中的高表达;与空白和感染空载体的Mock相比,过表达SARI载体的细胞增殖显著受抑、细胞凋亡率增加,而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SARI基因过表达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提示诱导SARI基因过表达可能对于抑制CML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SARI 病毒感染 凋亡 增殖 C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