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细胞相关基因A(CagA)蛋白调控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幽门螺杆菌”、“细胞相关基因A蛋白”、“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检索1990年1月—2015年1月国内外关于CagA及EMT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agA蛋白通过Ⅳ型分泌系统(T4SS)进入宿主细胞后,除了既往认为的可能参与胃黏膜上皮早期癌变的发生,还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结合,通过调控基因转录水平(如上调Twist、Snail等与EMT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上调相关miRNA(如miRNA-584、miRNA-1290等)来降解或阻遏目标mRNA等不同途径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运动相关的信号通路,导致胃癌细胞EMT的发生。结论CagA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EMT。对这些途径及其机制的全面且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胃癌浸润和转移的机理的了解。

  • 标签: 胃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细胞相关基因A(HP-CagA)、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HP-VacA)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胃癌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良性胃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HP-CagA、HP-Vac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喜好烫食、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降低、合并脂肪肝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吸烟、情绪抑郁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82.93%(73/88)比62.50%(50/80)和26.25%(21/80)、30.68%(27/88)比7.50%(6/80)和0](P<0.05)。HP-CagA、HP-VacA与胃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CagA、HP-VacA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HP-CagA、HP-Vac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加强对HP-CagA、HP-VacA阳性的HP感染患者的治疗,对切断胃癌早期发生环节、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胃肿瘤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细胞相关基因A(HP-CagA)、HP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HP-VacA)与胃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胃癌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良性胃部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HP-CagA、HP-Vac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喜好烫食、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降低、合并脂肪肝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吸烟、情绪抑郁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HP-CagA、HP-VacA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82.93%(73/88)比62.50%(50/80)和26.25%(21/80)、30.68%(27/88)比7.50%(6/80)和0](P<0.05)。HP-CagA、HP-VacA与胃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CagA、HP-VacA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HP-CagA、HP-Vac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加强对HP-CagA、HP-VacA阳性的HP感染患者的治疗,对切断胃癌早期发生环节、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胃肿瘤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分离株空泡形成毒素基因A 预后
  • 简介:眼镜蛇毒细胞类免疫毒素是将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一类新型导向药物,它以抗体或细胞因子特异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细胞破坏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死亡。由于细胞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靶细胞,因此选择眼镜蛇毒细胞用于肿瘤导向治疗将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 免疫毒素 导向治疗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p感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不同的毒力株。研究认为,产生细胞相关蛋白A(CagA)的Hp菌株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胃癌 Hp CAGA 毒力菌株
  • 简介:摘要细胞性T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负性调节因子,作为自身免疫与免疫缺陷之间的纽带,其突变可导致一种兼有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特征的复杂综合征。本病例由CTLA-4基因突变导致,以腹泻、肠黏膜淋巴组织增生、反复肺部感染、皮疹为主要表现,通过对患者家族进行家系验证,明确了基因突变的来源。因该病罕见,临床中容易被忽视而贻误诊治,现报告1例患者的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腹泻 多学科协作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ALPS样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细胞-12(CTX-12)联合射线处理,对Balb/c裸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0只Balb/c雌性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0.60±0.09)cm3时,随机将动物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CTX-12+放射组、单纯CTX-12组、单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抑瘤率,并以流式细胞术、TUNEL系统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放射组、单纯CTX-12组、CTX-12+放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8.2%、46.7%、77.9%;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动物的皮下移植肿瘤都受到抑制(P〈0.05);但CTX-12+放射组肿瘤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单纯CTX-12组(P〈0.05)和单纯放疗组(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亦然。结论CTX-12联合射线处理能显著抑制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CTX-12联合生理剂量射线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明显抗膀胱肿瘤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放射疗法 细胞毒素类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细胞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CD80)和B7-2(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衰老是细胞的重要生命现象之一,主要受遗传与环境两个反面的影响,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了解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可揭示细胞衰老相关基因间相互作用及在衰老过程中的调节、损伤、应激、修复等内在联系,为老年病,细胞癌变、器官移植等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 标签: 细胞损伤 促衰老因子 自由基
  • 简介:本实验采用优化的方法通过SPDP交联抗CD7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制成免疫毒素。经MTT方法检测其对表达CD7抗原的Molt-4及HPB-ALL细胞系均有显著特异性杀伤作用。克隆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毒素在10-10mol/L浓度时达3个杀伤log(即清除99.9%的molt-4细胞),而在此浓度时,其只抑制21.6%的粗-单系造血祖细胞生长,从而初步证明其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可用于清除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 标签: 抗CD7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素 自体骨髓移植
  • 简介:目的: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vhA融合蛋白(rVvh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hA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hA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rVvhA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HU/ml的rVvhA作用人ECV304,12小时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HU/ml的rVvhA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组加40μM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HU/mlrVvhA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人ECV304细胞30分钟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小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rVvhA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hA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 标签: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 rVvh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利用已经构建好的腺相关病毒-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重组体(rAAV-HTK),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HUVEC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凋亡蛋白酶(caspase-3)、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B1受体(ETR-B1)以及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探讨利用rAAV-HTK治疗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将已经构建好的rAAV-HTK重组质粒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rAAV-HTK前后HUVEC中eNOS、caspase-3、ET-1、VEGF、ETR-B1以及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转染有rAAV-HTK的HUVEC细胞内其细胞内eNOS的mRNA合成量增加,caspase-3的mRNA表达量降低,VEGF、ET-1、ETR-B1、缓激肽B1受体、缓激肽B2受体的mRNA表达量没有变化.结论rAAV-HTK重组体感染HUVEC细胞能够使HUVEC细胞内eNOS的mRNA表达量增高,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减低,提示HTK能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转HTK能够应用于高血压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 标签: 激肽释放酶 内皮功能异常 RT-PER HTK基因
  • 简介:目的: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一种能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性的比色分析方法-MTT比色法,检测该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性。结果:按照GB/T16175—1996标准,增塑淀粉在3个观察点的细胞相对增值率:2d为85.63%,4d为82.22%,7d为113.05%,相对增值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该材料的细胞性为0—1级。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性。

  • 标签: 增塑淀粉 生物学评价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阴道阻菌凝胶对L929哺乳动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反应。方法:试验样品与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培养(37℃ 5%CO2)48小时后,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裂解情况。与样品接触48h后,阴性对照:样品区和周围区为观察到反应区;阳性对照:反应区超出样品区10mm以上;试验样品:少量细胞变性;判定为1级。本次试验条件下,阴道阻菌凝胶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在用药护理治疗上的危险性较低,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阴道阻菌凝胶 细胞毒性 对照试验 L929细胞
  • 简介:文章主要研究纳米金溶胶的细胞性。通过[3H]-TdR掺入法,研究粒径在15—20nm的纳米金溶胶,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溶液以及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混合溶液对正常细胞(人体表皮细胞、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HeLa细胞、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对这四种细胞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人体正常皮肤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以50μmol/L浓度为临界点)和时间依赖性;对于癌细胞则需高于一定浓度(50μmol/L)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纳米金溶胶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比较腺病毒、脂质体、纳米材料三种不同类型的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对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性的大小,筛选理想的基因载体。方法用重组腺病毒、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为转染载体,携带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Math1-EGFP基因及真核表达质粒pRK5-Math1—EGFP,按照转染试剂盒说明优化其转染条件,分别转染293T细胞。24小时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结果并计数阳性细胞率,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转染条件下,不同转染载体对293T细胞细胞性。结果经优化转染条件,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几乎为95%以上,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TM-D纳米材料载体转染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也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而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载体在最高转染效率的剂量下仍然保持80%以上的细胞生存率。RT-PCR进一步证实,三种载体转染细胞均有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Entranster^TM—D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聚合物转染试剂,能成功携带内耳基因治疗关键基因Math1基因转染293T细胞,并表现了低毒、高效性能。

  • 标签: MATH1 293T细胞 基因转染 基因载体 纳米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毒素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基因Bcl-2/Bax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将U251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顺铂组、加药组(虎纹捕鸟蛛毒素浓度为50,75,100mg/L),蛛毒素细胞作用24h,采用RT-PCR技术测定捕鸟蛛毒素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抑癌基因bax,癌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虎纹捕鸟蛛毒素在浓度为50,75,100mg/L时均显著增强基因bax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在浓度为50,75,100mg/L时均显著降低癌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能够显著增强抑癌基因bax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上调bax表达相关;且能够显著降低癌基因bcl-2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癌基因bcl-2表达相关

  • 标签: 虎纹捕鸟蛛毒 细胞抑制 bax/bcl-2基因
  • 简介:摘要遗传性聋的遗传异质性是由几百个蛋白编码基因决定的。无论耳聋程度的轻还是重,不同遗传背景的耳聋患者中均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在许多文献报道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小鼠等动物模型可部分解释基因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一些可能伴有临床症状的耳聋病例提供诊断依据,也为耳聋家庭提供生育指导。其中,与毛细胞的退化(尤其是外毛细胞相关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耳聋的发生。本文选取DFNB28、DFNA51、DFNA50等与毛细胞退化相关的耳聋基因来阐述其病理机制及研究进展。

  • 标签: 遗传 毛细胞,听觉 基因测定
  • 简介: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恶性肿瘤,在小儿所有肿瘤相关死亡中约15%由它所致[1].该肿瘤具有原发部位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和早期转移等临床特点,往往预后较差.一项欧洲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9%[2].……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 Trk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