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对于现行刑法规定犯罪概念存在各种批判,从多个方面论证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可以发现,我国刑法混合犯罪概念具有不容置疑正当。它能够科学地解决刑法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冲突,不存在发生冲突时以社会危害为最高标准突破刑事违法进行类推问题;它体现了社会危害与形事违法统一,不存在社会危害标准与规范标准冲突问题;它由本文和但书两部分共同组成,不存在逻辑矛盾问题。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 简介:若想充分理解商法"独立"特征,不仅应当从体系维度加以分析,更需从历史维度加以阐释。具有"独立"特征商法体系建构于中世纪后期,其发展初期具有"自治法"特征。进入到君主国时代之后,商法独立特征得到维持,但已从"自治法"变为"国家法"。商法法典化之后在形式上具有最强独立,但调整重心已从"商主体"转化为"商行为",具有较强"客观"。"私法商法化"之后商法在形式上失去独立,但是实质独立地位依然得到维持。法律秩序宪法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对于商法"独立"地位也有影响。商法"独立"特征历史考察对于我国民商法关系重构和民法典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商法典 自治法 私法商法化 民商合一
  • 简介:哈特与富勒之争是20世纪重要法哲学争论,前后持续十余年,并引起众多学者参与。他们讨论核心主题之一是合法判准问题,对这个问题回答集中反映了二者法律观。二者对于法律性质不同理解决定了他们对合法判准不同看法。本文重访哈特富勒关于合法判准争论,从中提炼出四个具体争论,并赞成富勒基本立场,认为法律内在道德是合法判准必要内容。

  • 标签: 合法性判准 程序性原则 内在道德 服从理由
  • 简介:1997年刑法修订所增设无过当防卫制度,虽然在强化公民防卫权方面有所得,但在防止防卫权滥用方面亦有所失。这里得失平衡,不可能由立法来获得,而是应当通过司法活动来达致。在具体司法认定中,应当严格限定无过当防卫构成要件,其中,'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行为',应当具有人身侵害、现实危害和程度严重特征;'行凶',应当具有暴力侵害、程度严重和着手实行特征。我国刑法学界应当在汲取司法实践之营养基础上对无过当防卫进行学理上分析,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无过当防卫理论。

  • 标签: 正当防卫 无过当防卫 暴力行为 行凶
  • 简介:主客观相统一二元理论是贯穿近现代刑法学一条主线,主客观二重使得刑法摆脱了客观归罪或主观归罪片面或偏执,使得刑法学成为真正科学理论;作为刑法学三大基础范畴,犯罪、刑事责任、刑罚在逻辑结构上都蕴含着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有机统一二重,并且在二重逻辑结构上存在着顺序相承决定和对应关系,犯罪论、责任论、刑罚论发展呈现出一个从或偏向客观或偏向主观片面走向主客观相统一二重综合和理性过程;二重也展示了刑法由严苛走向宽缓进程,体现着刑法谦抑精神,并可能昭示着未来刑法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这一更加谦抑发展趋势。

  • 标签: 二重性 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逻辑结构
  • 简介:私人拼车行为合法性问题包括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法律未对私人拼车行为形式合法做出规定,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往往将私人拼车行为视为非法营运行为并加以行政处罚。法律对非法营运行为构成要件缺乏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也并未做出有效力解释。笔者通过法解释学方法对法律规定"经营"二字进行解释后认为,私人拼车行为不符合非法营运行为构成要件,具有形式合法,不应受到行政处罚。具有形式合法私人拼车行为在可预见期间内给相关利益主体带来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价值,兼具实质合法。在管制放松背景下,应当承认私人拼车行为合法并对其进行规范、鼓励和提倡。

  • 标签: 私人拼车行为 形式合法性 构成要件 实质合法性 成本收益比较
  • 简介:一、建立房屋产权变更登记代理服务制度——加强与房地产管理局、土地管理局沟通联动,在房屋产权变更登记中,由公证机构提供延伸服务,建立与房管局、土地管理局绿色通道,接受当事人委托代为完成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为社会提供确保交易安全,且迅速便利法律服务.目前,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有三种法定事由,分别是买卖、赠与和继承.除房屋买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公证习惯外,实践中赠与和继承需先办理公证手续后再到房管局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公证工作 技术性 土地管理局 房地产管理局 变更登记
  • 简介:民法典合同编应如何扩增典型合同牵涉到现行《合同法》分则内容功能评估、民法典合同编与其他法律在规范典型合同上分工与配合。依《合同法》规定典型合同看,民法典合同编应在对技术合同做出分化调整,并拓宽买卖、租赁、承揽等三种典型合同规范范围基础上,增设雇佣、合伙、保证、快递等合同类型。对于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特许经营等合同类型,应在融组织法、行为法、管理法于一体旅游法、商业特许经营法中予以修改完善。

  • 标签: 民法典合同编 典型合同 技术合同 买卖合同 承揽合同 租赁合同
  • 简介:如果一方有权合法地对另一方造成损失,则该方通过索要对价来令另一方免受此损失并不侵犯后者权益;相反,这种选择权存在对后者有利。法律可能只是为了使人们免受作出此等权衡选择精神痛苦,而将之列为被禁止敲诈勒索行为。不同情境下敲诈行为具有本质共通性,但或被认为合法,或被认为违法。特定行为是否违法,取决于实体性社会道德观念,而不存在一以贯之逻辑标准,故对具体情境下敲诈之合法社科法学分析不可或缺。如果媒体兼具报道企业负面信息权利、不报道权利和收费后方不予报道权利,可能将更有利于社会。这是媒体对劳动果实变现方式选择,也受到了新闻市场竞争机制内在约束。媒体并无对公众"知无不言"法律义务,"有闻必报"不符合新闻业运作规律。"有偿不闻"亦提高了企业从事负面行为成本。如果媒体无法、无意愿从报道中获得激励,便意味着新闻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单纯禁止媒体"有偿不闻",可能会导致媒体减少对企业负面行为关注,因为报道获得收益未必足以涵盖成本。对"有偿不闻"仅用公法责任惩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 标签: 敲诈 敲诈勒索罪 有偿不闻 新闻市场
  • 简介:成文法所赋予请求人程序权利并不意味着请求人具有原告资格,请求人原告资格始终是一个个案衡量问题。由于程序损害并不必然导致实体性损害,证明程序损害与实体性损害之间关联成为了认定程序损害案件中原告资格关键。或然标准在程序损害测试中适用,为请求人实现程序权利提供了更为宽松资格条件,也为法院进一步对请求人实体性权利与行政效率权衡提供了空间。法院对程序损害案件中原告资格认定还影响到国会、行政机关和法院之间分权关系这一根本性宪法制度架构。

  • 标签: 原告资格 程序性损害 程序性权利 司法审查
  • 简介:近年来,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司法理念深入人心,以刑讯逼供等方式非法取证现象虽有明显改善,但实践中仍在很大范围内存在非法取证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对证据合法进行审查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中重中之重,其对于排除非法证据、保证案件质量、防范冤假错案以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审查起诉 证据合法性 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
  • 简介:在我国民事法律中,对于禁止规范和强制规范,并没有作出明确区分,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规范使用错误情况。在民事法律中,禁止规范由其重要存在意义,保证了公司法规范体系价值取向有机SSS。根据禁止规范本质,其本身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民事法律中转介条款进行实现。当出现违反禁止规范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时,需要进行分析,确定是禁止“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进行科学、合理判断。

  • 标签: 禁止性规范 民事法律 行为效力
  • 简介:一、引言在通常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之间往往存在谋议,然后共同实施,按计划行事。但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样,有时候会存在这样情形:在一方实施犯罪时,另一方暗中出手相助,成人之恶,默默做贡献而不为他人知。这种情形被称为片面的共同犯罪。它介于共同犯罪和同时犯之间:和共同犯罪不同,双方没有合意;与同时犯相异,

  • 标签: 片面共同正犯 支配性 否定论 共同犯罪 交互 现实生活
  • 简介:在国际法层面,反制措施(countermeasures)需存在国际不法行为并满足严格限定条件后方可实施。在RTAs框架下实施反制措施正当,不但要接受国际法检验,还需要符合WTO及RTAs相关规定。从WTO现有争端解决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审查其正当之“三步曲”:RTAs及具体反制措施符合GATT第24条规定,反制措施经R1As授权,被诉RTAs反制措施之必要,为协调与沟通WTO和RTAs在实施过程中所凸显冲突提供了现实途径。

  • 标签: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反制措施 正当性
  • 简介:关于凭单放货要求能否直接适用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较大争议.就实体法而言,记名提单下凭单放货要求只具有部分强制,承运人在托运人明确许可情况下可以向记名收货人无单放货;就冲突法而言,该要求出于保护托运人利益考虑,不满足作为直接适用法判断标准超越标准和公益标准;就比较法而言,虽然有人认为,与之适用情况相类似的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条款应直接适用,但这是缔约国实施国际条约结果,不构成作为直接适用法构成要件一国重大公益反映,而且司法实践也倾向于否定外国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条款构成直接适用法.总之,记名提单下凭单放货要求不宜视为直接适用法.

  • 标签: 记名提单 凭单放货 直接适用的法 法律适用法
  • 简介:<正>法官是裁决纠纷和提交给法院决定事项的人总称。在我国,基于满足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司法制度需要,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20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组成部分,它判决和裁定就是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截至2005年,我国各地人民法庭法官共有27942名,占全国法官总数14.66%,但办理案件却占全国法院受理一审案件总

  • 标签: 基层人民法院 司法性 一审案件 案件情况 法律服务所 审判方式
  • 简介:一、公证真实原则现有含义及其局限性公证真实原则现有含义是指公证对象,即公证文书所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文书和事实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并是真实,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是客观存在并真实,而不是虚假或伪造事实.这一原则要求公证员在办证过程中既要审查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又要在必要时对当事人提供各种材料进行调查研究,以确认公证事实真实;与此同时,还要求公证当事人必须向公证机构提供真实证据材料.总而言之,公证真实原则对公证真实现有要求是指认定公证事实必须与客观上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事实完全一致,即对事实认定要达到客观真实程度.

  • 标签: 真实性原则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最佳 法律行为 公证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