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违法性理论关乎刑法诸多重要问题的解答,正当防卫问题是其中之一。关于违法的概念,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分别从对法益的侵害或危险以及行为本身是否为社会秩序规范所容忍两个角度揭示。笔者认为两者必须同时重视才能揭示违法的内涵。但当今学界两大阵营的学者多数并没有看到两者的重要,因而具有偏颇。关于偶然防卫,由于其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因而不具有违法;而防卫过当的情形则并不能拘泥于法条的字面含义,而应该看到防卫人在当时情况之下行为是否适当。可见行为无价值的判断因素可以保障个案的公平公正。

  • 标签: 违法性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偶然防卫 防卫过当
  • 简介:刑事违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的基础概念,传统的社会危害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概念.刑事违法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的形式的违法与实质的违法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实质的刑事违法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法律标准,而不应当是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尽管前者与后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司法刑法学 法律标准
  • 简介:罗马国家在共和时期已经有了发达的政府官吏制度,另一方面国家权力机构及其官员对公罪案件享有刑事司法审判权,共和时期罗马国家的刑事司法权力体制是混合了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制度模式

  • 标签: 判断逻辑 性判断 违法性
  • 简介: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犯罪说成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和有责的行为。不过,我们仅凭这些定语还无法从内容上确定,犯罪行为究竟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构成要件符合违法和有责所充当的是某种检验程序的角色,借助这一检验程序,能够回答,某人是否实施了可罚行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德国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检验程序 教义学
  • 简介:如果认为陈某的行为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分歧对于陈某第二次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故不能认为陈某的行为具有正当

  • 标签: 判断逻辑 性判断 浅论违法
  • 简介:本文从刑法学的角度分析李洪志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刑事违法,指出其行为触犯我国刑法,涉嫌多种犯罪。

  • 标签: 法轮功 刑事违法性 中国
  • 简介:摘 要:现阶段关于刑事违法的探究、讨论已成为刑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与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法学中的社会危害等概念的关系问题在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由刑事违法引申出的对于违法认识错误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原则还有待商榷。在各部门法协同治理社会问题的情形下,现代刑事领域下的刑事违法应具有独立地位,以更好地发其作用和价值。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整体法秩序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犯罪
  • 简介: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是科学的,传统的刑法理论关于社会危害刑事违法的,比如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 标签: 关系新论 危害性违法 性关系
  • 简介:之所以社会危害与刑法违法都是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与刑法违法都是作为犯罪的特征而存在的,刑法违法本身只是严重的社会危害在刑法的征表而已

  • 标签: 危害性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违法性关系
  • 简介:价值观的相对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和适用事物具有重要影响。刑事政策立基于国家权力,旨在维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社会防卫意图明显。不知法不免责原则的社会防卫属性天然地符合形势政策维护社会统一秩序的功能需要。于是在刑法没有将违法认识理论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评价因素予以吸纳的情况下,违法认识成为了刑事政策这张大手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深植于责任主义土壤的违法认识问题,具有抑制犯罪心理和保障人权重要价值,是刑法价值与功能的缩影,其应当跨过李斯特鸿沟,在刑法中重归其定位,而不应在形势政策的流变中湮灭其本质属性。

  • 标签: 刑事政策 违法性认识 不知法不免责
  • 简介:<正>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由单位或组织出具证言材料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法庭辩论也围绕这个问题争执不下。持单位或组织可以作为证人出具证言观点的一些同志认为,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在于证言本身的客观和关联,只要证言的内容是真实的,与案件有关联的,无论是谁包括单位或组织出具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某些人还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由单位或组织出面作证,要比个人的

  • 标签: 证言 违法性 刑事 证人资格 刑诉法 证明力
  • 简介: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现象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缺乏制裁机制即违反之后没有法律后果的“软”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法律所应当具有的约束力,甚至沦落为规则的宣示或告诫。欲使刑事诉讼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为其注入“制裁”这一法律规范的应有要素。而为刑事诉讼法注入“制裁”要素,应走“以程序制裁为中心”的道路,这是由程序制裁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 标签: 刑事诉讼 程序制裁 实体制裁 程序违法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危害刑事违法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危害刑事违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问题.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社会危害更应当回归于犯罪学之中,而在刑法学中用法益侵害和严重的法益侵害取而代之,并且它们只有被明确规定在刑法中才能叫刑法法益侵害.这样规定,不仅剔除了"社会危害"这一宏观、模糊的、甚至易受主观价值取向改变的犯罪定义标准,而且有利于刑事司法操作.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定义 “罪刑法定”原则 法益侵害
  • 简介:刑诉法特别程序中明确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刑事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但在刑事诉讼中,因刑事违法所得缺乏相应的界定标准,相关法律仅有原则规定且界定方法和追缴程序并未明确,造成司法机关在适用上不统一,导致对刑事违法所得的追缴不力,继而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和司法制度的权威。本文将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刑事违法所得界定范围和标准,探讨刑事违法所得界定的一般方法。

  • 标签: 刑事违法所得 违法犯罪所得 违法收益 法理基础
  • 简介:刑事违法与社会危害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传统的刑法理论过分地强调二者的统一,而近年来又有学者过分地强调二者的对立.导致这两种极端观点的根源在于我国刑法理论采取的是"犯罪的单层次审查机制".而事实上,刑事违法与社会危害既有相统一的时候也有相对立的时候.因此,应当在我国构建"犯罪的双层次审查机制"理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犯罪性的双层次审查机制 审查机制 犯罪性 关系论
  • 简介: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错误的解释,有值得反思之处.违法认识属于故意的要件.行为欠缺违法认识,在有违法可能且法律有关于处罚该过失犯罪的规定时,应作过失犯罪论处;在法律无处罚此项过失犯罪规定以及行为人无认识违法之可能时,应作无罪处理.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故意
  • 简介:违法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违法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应占据何种地位,中外刑法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违法认识和社会危害认识都反映了行为人的反规范意识,体现了犯罪故意的本质特征,行为人只要具有其一,就应认为具有犯罪故意.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犯罪故意
  • 简介:如果认为陈某的行为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对于陈某第二次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故不能认为陈某的行为具有正当

  • 标签: 一起先 先嫖娼 判断逻辑
  • 简介: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化,普惠金融兴起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各种形式的网络信贷迅速发展。他们不断向利润丰厚的学生群体扩张,带来'校园贷'的热潮。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超高消费观,落入放贷者高违约金、虚假宣传陷阱的案例比比皆是,终于衍生出在校大学生'裸贷事件'。'裸贷'把女大学生这个本就备受瞩目的群体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何为'裸贷','裸贷'触犯了哪些法律呢?

  • 标签: 裸贷 违法 犯罪
  • 简介:可罚的违法是日本刑法学者为了在司法中将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而实质违法程度轻微的行为非罪化提出的概念。可罚的违法,即值得动用刑罚处罚的违法。如果危害行为不具有可罚的违法,即便符合构成要件的形式特征也不构成犯罪。可罚的违法概念的理论基础是刑法谦抑违法相对。我国刑法应当借鉴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以便在司法中将轻微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范围之外。在司法中,决定一个符合构成要件形式特征的危害行为最终是否需要动用刑罚处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标签: 可罚的违法性 违法的相对性 犯罪论地位 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