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犯罪说成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和有责行为。不过,我们仅凭这些定语还无法从内容上确定,犯罪行为究竟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构成要件符合、违法和有责所充当是某种检验程序角色,借助这一检验程序,能够回答,某人是否实施了可罚行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德国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检验程序 教义学
  • 简介:梳理宪法委员会判例,可以从法律形式上揭示法国式单一制变迁。法国现行1958年宪法在制定时遵循了大革命以来传统,强调共和国单一。单一制既是主权之不可分割必然结果,也是人民之单一制度形态,据此,国家是唯一立法者,公民以可互换身份平等适用同样法律。经过55年演变,法国式单一制逐渐承认了地方多样。在地方组织日益多样化同时,法律也日益地方化。地方多样承认使单一原则焕然一新,它也反过来对单一制国家永久构成一种保障。法国已经在单一制与地方自治之间找到了一种宪法平衡。

  • 标签: 合宪性审查 单一制 地方组织的多样性 法律的地方化 地方自治
  • 简介:通过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垄断了指导案例发布权,将选择、确定和公布“应当参照”指导案例权力由自己掌握,从而为自身增设了巨大权力。然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发布权却面临着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双重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考虑到案例指导制度与法院体系及审级制度关系密切,其完善也必须与司法改革齐头并进,因而一个可能出路是改革现有的“四级两审终审制”,改为“四级三审终审制”。这样,只有通过具有终审权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亲自审判案件而产生指导案例才具有事实上拘束力,也才能实实在在地对下级人民法院产生约束力。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发布权 合法性 审级制度
  • 简介:专断医疗侵犯了病人自主权,所以,基本上不受容许。依据医疗伦理原则,医师实施侵入医疗行为前,应尊重病人自主意思,必须以病人同意为前提。但是,某些例外情况,如病人昏迷而不能自主决定或病人所作决定不合常情而可能危及生命时,医师也许要采取专断医疗。这种情况下专断医疗,在刑法上是否要加以责难,有讨论必要。以耶和华见证人拒绝输血为例,医师在医疗过程中,如果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违反其意思而输血,刑法上不能评价为违法。因为,在“防御医疗”当道情况下,懂得自保医师只要迎合病人决定,既可以快速了结医疗案件,又可以免除法律争端,何乐而不为?唯念念不忘救人善良医师,才可能作出违反病人意思医疗决定,刑法不应苛责此类医师。

  • 标签: 专断医疗 告知同意 业务正当行为 紧急避难 推测承诺
  • 简介:一、问题提出所谓使用盗窃,是指行为人基于返还意思,未经允许而私自暂时性地使用他人财物行为,属于民法理论所说无权使用(furtumusus)表现类型之一,与之相似的还有使用侵占行为。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使用盗窃并不具有盗窃罪刑事可罚,因为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缺乏成立盗窃罪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否定说)。[1]但近来有少数学者认为,使用盗窃并非一概不具有刑事可罚,当造成了相当利用可能妨害[2]或者导致他人财物遭受较大折损消耗[3]时,同样应作为

  • 标签: 可罚性 法益 财产性利益 民法理论 价值要素 财产犯罪
  • 简介:司法鉴定工作中,外伤延迟脾破裂法医学鉴定极为常见。由于脾破裂不出现于受伤当时,一般2周内才发生延迟脾破裂现象,因此必须重视鉴定过程,做好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案件办理过程中技术证据有效,才能确保办案效率。为此本文通过详细案件分析,对外伤延迟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 标签: 关键词:外伤性延迟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案例分析 腹部脏器 B超 破裂时间
  • 简介:一、引言我于1985年在日本刑法学大会共同研讨中做了关于兴奋剂案件和故意论关系报告〔1〕,此后1991年和1992年,我又组织了两次相同主题专题讨论会。〔2〕我想在之前这些研究基础上,就近来关于故意论学说〔3〕,从成立故意所必要实质内容(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区别)角度出发进行一些整理。至今为止专题讨论会中,在研究了故意实质化倾向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同时,可以说

  • 标签: 对象违法性 故意认识 认识对象
  • 简介: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颁布,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条;而与此同时,各地频频报道一系列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背后往往存在着严重非法讯问手段;而这些非法讯问手段存在根源在于我国“职权式”侦查讯问模式弊端;“抗辩式”侦查讯问模式构建,意在增强犯罪嫌疑人诉讼主体地位,制衡在讯问程序中对侦查人员行为制约,从而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阶段基本权益。

  • 标签: “抗辩式”侦查讯问模式 刑讯逼供 非法证据 冤假错案
  • 简介:"事实与有效"是哈贝马斯法哲学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所要处理核心问题。在扬弃罗尔斯《正义论》研究偏重"规范性"而缺乏"事实"、卢曼系统论缺乏"规范性"而偏重"事实不足后,哈贝马斯提出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沟通行动"弥合二者之间断裂。通过仔细考察哈贝马斯语言哲学基础,分析"事实与有效"何以成为哈贝马斯核心关切,进而揭示"事实与有效"之间双重张力。

  • 标签: 有效性 事实性 沟通行动论
  • 简介:党中央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厘清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关系:市场优先于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配置资源。作为'经济宪法'反垄断法,应当以一种克制和谦逊品格嵌入市场失灵边界当中,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经营者集中控制和垄断协议规制等方面保持其应有的谦抑,为解决以往存在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进一步放权市场,积极提升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作用提供有益保障。

  • 标签: 反垄断法 谦抑性 竞争推进
  • 简介:在法律哲学中,拉兹为法律理论引入了权威概念并推进了对权威一般理论研究。实践权威不仅为理性行动者提供一阶理由,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不按照某些其他理由行动二阶理由,也就是内容独立排他性理由。排他性理由不是加入到行动者之行动中一阶普通理由,而是要排除或取代所有的一阶理由。拉兹认为,法律要么主张它拥有合法权威,要么被认为拥有合法权威。如果主张权威是法律性质一部分,那么法律必须有能力拥有权威。论文接着论证了拉兹在权威与法律之间建立了概念上关联并分析了这一判断之中"必然"、"主张"以及"概念"等几个关键词。

  • 标签: 权威 排他性理由 实践哲学
  • 简介:目的明确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可行。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普通话同声同韵异调音节共振峰等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阳平音节韵母共振峰与上声音节韵母非嘎裂声处共振峰可比强,阴平音节韵母与去声音节韵母在前半部分共振峰可比强等一些规律认识。结论为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同声同韵异调音节 语音同一性 共振峰特性
  • 简介:戒毒工作作为我国禁毒人民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平安中国梦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在新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已成为戒毒系统当前需要努力破解重大课题。

  • 标签: 戒毒工作 场所 康复 人民战争 社会治理 科学发展
  • 简介:“独创”是著作权法中一个核心概念,包含“独立完成”和“一定创造”两个要件。相比“独立完成”,“创造判断非常模糊,司法裁量规则由“作品艺术价值”论、“作者心理意图”论、“创作过程工具”论替换为更加客观恰当“细微/显著差异”二分法,这有其哲学基础和科学依据,但该二分法并未提供精确统一标准。为弥补这一不确定之不足,法经济学视角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分析路径,实现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治理目标。正在修改《著作权法》应删除对“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含义阐释中“有审美意义”这一语词限定,并将计算机字体作为一种作品类型纳入新法,从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通过合理恰当地解释“独创”内涵以提供公平有效激励。

  • 标签: 著作权 显著差异独创性 经济分析
  • 简介:流动商贩在我国大量存在,然而现行法律却没有对其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对流动商贩现状进行反思,认为流动商贩存在具有合理性并将长期存在。通过对各国对流动商贩法律规定进行总结、分析、对比,认为流动商贩应当属于商主体,受到商法调整。同时,在对流动商贩作为商主体制度构建上认为,流动商贩属于小商人,在我国应引入小商人制度,使小商人成为特殊商主体,对其不适用一般商主体中有关经理、商号、商业账薄及商业登记规定。

  • 标签: 流动性商贩 商主体 小商人
  • 简介:所谓准用法条,是指法律实施者在解决个案时,将原本针对a事项且有“比照”、“参照”等外观标识法条A,适用于与a具有某种程度类似但又存有差异b事项一种特殊引用法条形式。这类法条与含有依照、适用、视为、类推适用、根据等字样法条,有着复杂交叉重叠关系,需要辨析异同。设置准用法条思维基础是一种特殊类比推理,且只限于类似之中“不及”情形。准用法条价值定位是实现公平正义、提高立法效率、填补法律漏洞、符合事物本质。准用法条设置应当简明易解,被准用法条应该具体,选择辨识程度高关键词,适时进行法律修改,再增设法条标题。

  • 标签: 准用性法条 比照 参照 类比推理 立法技术
  • 简介:刑事鉴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确立一项重要取证方法和侦查手段。体制上鉴定主要分为公安鉴定、检察鉴定和社会鉴定三大部分,其实施具有"口袋化"、"集中化"和"垄断化"三大主要特征,其问题表现有五个方面。为保证刑事鉴定意见科学,需要对刑事鉴定意见生成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与技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有效规制,同时对鉴定人出庭和法庭调查等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实施问题 法律规制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系列新问题也让随之出现,特别是由于我国法律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我国颁布《合同法》中曾明确规定,违反强制规定合同无效。但是在如今中国社会中,由于利益诱惑,人们往往铤而走险,因此加强违反强制规定合同效力认定,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尤为重要。

  • 标签: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国家强制
  • 简介:流质契约禁止与允许问题,一直以来并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和研究一个热点法律问题。但是,不久前刊登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12期和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著《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58辑中(均为2014年刊物)两个同案不同判案例,引发了司法实务界对于有关流质契约问题热烈讨论。所涉两案由最高法院民一庭两个合议庭审理作出判决,案件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基本相同,均涉及借贷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以房屋买卖合同作为借贷担保,争议点在于当事人约定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双方履行该房屋买卖合同并以合同项下房屋抵顶债务,是否属于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所禁止流质契约,该行为性质与效力应如何认定?

  • 标签: 流质契约 房屋买卖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 当事人约定 考量 司法实务
  • 简介:对暂时停止法律实施做法正当分析前提,在于准确厘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性质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对其位阶判定。该方案在性质上既不属于行政法规,也不属于规章,而属于国务院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在性质上不属于主权机关,而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该机关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力。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授权决定缺乏宪法文本和法律文本上直接依据,将其视为法律修改理由不足,缺乏直观层面的正当。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暂停实施本市地方法规决定和国务院暂停实施行政法规决定中相关内容在表述上不甚妥当。《立法法》(2015)第13条在宪法上没有明确依据,该规定将造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方略之间冲突。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授权决定不可以被视为一种良性违宪,也不可以被视为一种解决改革难题法治路径。对改革与法治关系根本性解决,应该从宪法层面谋求解决路径。

  • 标签: 暂时调整 法律实施 《立法法》第13条 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