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永远记得1993年4月9日上午10点前后那一刻:我坐在从武汉回长沙的火车上,车经岳阳附近时,突然感到全身不适,焦躁无比,坐立不安。同行一老师关切地问我,我也不明所以,因为我从未有过晕车现象。中午回到长沙家后,突然接到武大历史系一研究生电话,说吴于廑先生上午开会时突然去世。我的第一反应是恶作剧,不敢接受。后来回想火车上那个时间,心想这恐怕就是师生间的第六感应吧,不禁潸然泪下。时光如梭,先师仙逝已25年了。从我受教于先师那天算起,更有36年多了。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一、吴于廑先生对我国世界史学的贡献吴于廑先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励志书。先生1913年出生于皖南休宁,那是一个人文学者辈出之地。其先辈移居苏北宝应县,小本生意,家境一般,故先生时而辍学,后因获奖学金而在上海光华中学就读,1931年又获奖学金而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历史。1935年大学毕业后在东吴附中任教。抗战时兵荒马乱,1939年先生从海路辗转来到昆明,经人介绍而拜访了南开大学陈序经教授。一席谈话,陈先生感觉这位青年才思敏捷,建议他可不须考试而直接进入南开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1941年,吴于廑完成硕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同年秋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进入哈佛大学,194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1947年,在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国际法专家周鲠生的延揽下,吴于廑回到武汉大学任教,任历史系教授,后历任历史系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兼任湖北省和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等职。

  • 标签: 世界史学科 奠基者 中国史学会 武汉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 人文学者
  • 简介:史学能力的层级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法。借鉴国内外历史学能力研究的已有成果,参照基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学科能力框架,把历史学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九个能力要素。学习理解能力由识记、说明、概括构成,属于各学科通用能力,用于学习人类已有的历史认识成果;实践应用能力由比较、分析、评价构成,是从某个方面对历史做出解释的能力;创新迁移能力由建构、考证、探究构成,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历史的能力。

  • 标签: 历史 认知特点 研究方法 学科能力
  • 简介:摘要: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情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体现在复杂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正确应用。面向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虽始于情境的创设,但最终却指向情境活动支持下“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有机整体。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本文基于素养的内涵与生成逻辑,总结面向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的三层结构,并提出建立面向历史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问题分析框架的可行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校本教研是现代化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研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可以紧随时代的发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校本教研主要是对教师产生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减少教学工作的困难,优化教学制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以吸取教学问题中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标签: 初中历史 校本教研 教学内容
  • 简介:摘要:在高考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复习思想指导,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高考历史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学生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并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当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强其对于历史知识的探索以及思考能力,保障学生更好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 标签: 历史学科 高考复习 思想导向 价值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深度教学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触及孩子的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能深度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是每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深研教材、立足课堂、跨学科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深度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 标签: 核心素养 深度教学  主动参与   路径 跨学科教学
  • 简介:摘要: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记载,还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力量源泉。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同时提升历史综合素养,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立足核心素养,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章对提高高中生历史学核心素养的探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探究
  • 简介:摘要: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都觉得难、杂、乱等一些类似的问题。本文以我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多个角度来论证初高中课程衔接下历史学培优的几种策略。

  • 标签: 初高中课程衔接 历史学科培优 有效策略
  • 简介:为了凸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历史教师都在不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岳麓版必修Ⅱ《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为例,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有效性 历史学科 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教师 课程理念
  • 简介:一关于读课题的理论界定1.何谓情感、情感教育、历史学的情感教育?按照心理学的要求,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是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和整合,它们反映了心理过程的不同侧面。认知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内心体验。情感通过主观体验来反映人与客观事物间的关系,情感伴随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认知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使其情感发生变化。历史学情感教育,则是通过

  • 标签: 情感教学 心理过程 中学历史 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堂教学 情感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体现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历史学的核心素养是基于历史学本身的特点和特定要求而生成的,也是基于“真实的历史”对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的必然要求。应在教、学、研三方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以认知、理解、评价和批判性思维等为指征的观察历史的大视野和大历史观。

  • 标签: 历史学 核心素养 内涵 要素
  • 简介: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学的效能还有更多更广的含义。历史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之一,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它的育人功能与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笔者就历史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思想灵魂的熏陶、净化,略谈一些浅见。一、通过强有力的描述渲染,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

  • 标签:
  • 简介:摘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是初中老师一直探究和研究的方向,而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提升学生参与历史教学课堂的积极性。该文则是对初中历史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初中历史 兴趣培养 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