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骨折患者椎弓螺钉固定术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采集2021.10-2022.10我院7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5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与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2组均行椎弓螺钉固定术,比较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结果: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术后第7d,腰椎功能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椎弓螺钉固定术患者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缓解痛苦,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 简介:摘要腰椎后路融合术是被脊柱外科医生广泛认可并成为共识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固定融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邻近节段退变,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疾患逐渐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腰椎经椎弓动态固定系统作为刚性融合的替代逐渐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够在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同时保留一定椎间活动度的特点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融合术式之一。但一项新术式的出现必然会与传统观念相碰撞,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及预后等多个方面对腰椎动态固定技术进行了探索和评价。本期文章探究了腰椎经椎弓动态固定在腰椎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综合来看该技术临床疗效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可作为刚性融合术式的一种替代来辅助治疗神经减压后的节段不稳。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针对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及相关风险开展多中心对照试验,同时对固定装置进行革新和研发,设计出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的动态固定系统,使该项技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强力复位经皮椎弓螺钉与普通经皮椎弓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56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375例;年龄48~79岁[(61.7±10.7)岁]。骨折节段:T11 134例,T12 154例,L1 160例,L2 118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ASOTLF)均为ⅢA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OFSAS)评分均≥5分。275例行强力复位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强力复位螺钉组),291例行普通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普通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X线暴露次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2年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后3 d伤椎Cobb角矫正度、术后2年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度。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4个月[(29.9±3.4)个月]。强力复位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X线暴露次数分别为(69.4±10.2)min、(60.3±13.1)ml、(26.8±3.7)次,少于普通螺钉组的(80.6±11.9)min、(80.7±15.4)ml、(30.4±3.4)次(P均<0.01)。术前、术后3 d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5.5±2.3)%,明显高于普通螺钉组的(85.4±1.7)%(P<0.01)。两组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9±1.6)°、(8.8±1.5)°,小于普通螺钉组的(10.6±1.1)°、(12.3±1.2)°(P<0.05或0.01)。术前、术后3 d及2年两组JOA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Cobb角矫正度为(19.4±2.5)°,大于普通螺钉组的(17.3±2.6)°(P<0.05)。术后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度较普通螺钉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力复位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275),普通螺钉组为14.1%(41/291)(P>0.05)。两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强力复位经皮椎弓螺钉较普通经皮椎弓螺钉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患者X线暴露次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有效维持伤椎复位高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钉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对60例腰椎滑脱的病人经椎弓固定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床上练习解大小便;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切1:7渗血、渗液的情况,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严密观察肢体体征,进行康复指导。结果,随访60例,优31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迭91.7%,腰腿痛及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提示康复护理为病人提供了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的可能性。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内固定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对31例腰椎滑脱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加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手术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及椎体间植骨融合率。结果后路腰椎间融合加椎弓螺钉固定确切,复位率为96.8%,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6.8%,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总体疗效优良率为90.3%。结论腰椎间融合加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体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手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棒 胸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前者给予前后路联合椎弓固定术,后者给予椎弓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根据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的分析可得,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弓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弓根钉棒 颈椎骨折脱位 传统治疗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弓螺钉的植入位置对相邻椎间盘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随访患者51例.以椎弓螺钉与相邻椎间盘X线片为标准,以距离分组.结果术后7例发生了椎间盘变窄(占13.7%),以钉距小者明显.结论椎弓螺钉距离椎间盘小于7mm时对早期的椎间盘退变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椎后路切开复位KSS椎弓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的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2月-2011年8月采用腰椎后路切开复位KSS椎弓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20例,对病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选择、置钉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一般1~3小时,椎弓螺钉无一例打入椎管内,脊柱生理弯曲恢复理想,无后凸,椎体高度恢复,80%可恢复原有解剖形态,复查病人无拔除、断钉、断现象发生,下床活动病人有10~15%有腰痛,疗效显著。结论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椎弓螺钉系统,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相对较低、适应症选择较广、疗效比较确切适合基层医院。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 后路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脊柱后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联合应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脊椎形态及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以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术干预的所得成效。方法:2019.01至2020.01区间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抽签法分至参照组、试验组,各38例。前一组:切开椎弓固定。后一组: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术。检验各组手术结果。结果:试验组伤椎恢复情况、关节功能、临床指标等,均较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将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术作为方案,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加快其椎体功能恢复速度,并且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标本纳入的时间范围从 2018年 03月到 2019年 03月,按照来我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 41例)与研究组( 41例)。参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各项临床指标的不同、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与 Cobb 角度数的变化情况 和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结果 参照组治疗方式下患者术后疼痛程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P< 0.05);而研究组手术治疗方式各项临床指标跟参照组相比明显更好( P< 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与 Cobb 角度数 跟参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区别 (P> 0.05)。 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短期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与观察组(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等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通过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神经损伤胸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抑或是近年来报道的6钉3椎体固定,虽然其固定效果确切,但均为双节段固定。本研究对部分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以期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螺钉系统单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现将其早期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的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实现了完全复位,并且未发现神经和脊髓损伤的情况,术后一年随访发现螺钉固定良好、未发生松动情况,且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评分。结论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选取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既能长时间保持损伤去的稳定,又能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椎椎弓根 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到我院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84例进行研究,并采用抛掷硬币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实验组患者优势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显著较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接收的96例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植骨组患者给予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不植骨组给予单纯椎弓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0d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Cobb's角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植骨组优良率为10.42%;植骨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23,P=0.500);术后90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75%、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4,P=0.001)。随访1年后,不植骨组与植骨组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0)。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能够预防畸形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 横突间 胸腰段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微创经皮 传统开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