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固定治疗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可有效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对于提高短期疗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 内固定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后路椎弓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应用开放手术、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外科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64例为研究对象, 32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 32例行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②随访 6个月,实验组伤椎后凸 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经皮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腰椎骨折患者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骨折患者,均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疼痛度,腰椎功能JOA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RS评分、JO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在腰椎骨折患者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单阶段椎弓螺钉固定术用于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胸腰椎骨折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经后路伤椎单节段锥弓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经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对比OD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ODI评分,研究组治疗后(16.34±2.05)分,比对照组(20.48±2.74)分低,P<0.05。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10.39±1.26)d,比对照组(13.47±1.95)d短,P<0.05。结论:于胸腰椎骨折中用经后路伤椎单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术,效果好,且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后路伤椎 效果 锥弓更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手术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甲组(20例,常规内固定术)与乙组(20例,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研究指标为手术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指标优于甲组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P<0.05;乙组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恢复效果好于甲组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更有利于脊柱恢复,疼痛指数低,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情况采用后路减压椎弓固定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发现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为24.50°、术后6.1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术前为53%、术后10%,术后12~18个月取除内固定后有2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回复到20%,其余无明显再压缩病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该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钉内固定手术中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35例进行椎弓钉内固定术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观察患者平均出血、回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患者在心理指导下均乐意接受血液回收技术,其平均出血量、回血量分别为(753.2±33.0)mL以及(390.1±18.2)mL,1例患者在回收中出现出血多,血压低的情况,经处理后维持稳定。结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操作技能熟练度,血液回收技术安全可靠,值得在手术外科护理中应用。

  • 标签: 血液回收 椎弓根钉内固定 手术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皮椎弓脊柱外固定术是用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脊柱疾病,主要是指经皮置人椎弓螺钉,于体外安装支架,通过体外加压促使椎体形态恢复,并予以固定,以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经皮椎弓脊柱外固定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简单的脊柱骨折的治疗,发展到现在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脊椎骨折整复外固定、椎体感染、脊柱矫形和诊断性腰痛外固定等。现就经皮椎弓脊柱外固定器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主要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胸腰椎骨折病人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人人数为40例,共计病人人数为8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开放椎弓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给予经皮微创椎弓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胸腰椎骨折病人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人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针对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常规治疗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锥体前缘高度比、锥体Cobb角;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06±0.16)分、锥体Cobb角(6.05±1.05)°低于对照组(3.26±0.35)分、(8.24±1.96)°,观察组的关节功能评分(96.49±2.18)分、锥体前缘高度比(92.25±5.16)%高于对照组患者(84.53±2.21)分、(84.53±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2.16±9.64)min、术中出血量(241.56±8.76)ml、住院时间(16.06±0.23)d、骨折愈合时间(14.06±0.51)周少于对照组患者(98.27±10.65)min、(369.43±9.76)ml、(19.45±0.61)d、(17.28±0.4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微创脊柱椎弓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指标优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指标以及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螺钉固定的置钉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侧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首先在寰枢椎模型中建立寰椎垂直平面P1和寰椎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钉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椎经关节螺钉S0,然后寰椎侧块中线与寰椎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椎弓螺钉的进钉点,在该进钉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置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与S0的外侧或寰椎椎弓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与寰椎椎弓外壁相切;S3为螺钉与寰椎椎弓上壁相切;S4为螺钉和寰椎椎弓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钉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钉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置钉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椎模型置钉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椎弓螺钉的进钉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置钉外倾角为-1°~5°时置钉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置钉的成功率为100%,置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寰椎椎弓螺钉置钉具有满意的置钉长度和较高的置钉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9~68岁[(50.9±9.8)岁]。24例行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导航组),13例行徒手后路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Ne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分级及皮质穿透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8个月[(27.7±4.0)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189.8±35.4)min]显著短于徒手组[(221.5±48.6)min](P<0.05),术中出血量[300.0(250.0,537.5)ml]显著少于徒手组[500.0(425.0,625.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共置入椎弓螺钉86枚,包括Neo分级0级83枚,1级2枚,2级1枚;徒手组共置入椎弓螺钉44枚,包括Neo分级0级36枚,1级5枚,2级2枚,3级1枚(P<0.05)。导航组螺钉皮质穿透率为3%(3/86),徒手组为18%(8/44)(P<0.05)。结论对于寰枢椎骨折,在行后路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O-arm导航辅助可以显著缩短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椎弓螺钉置入的精确率。

  • 标签: 枢椎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应用价值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与对照组(跨伤椎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上升,而伤椎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伤椎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