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压监测是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压的变化和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本文旨在探讨压监测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我们介绍了压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压传感器的植入和监测参数的解释。然后,我们讨论了压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应用,以及其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评估了压监测在预测手术结果、早期干预和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

  • 标签: 颅内压监测,神经外科护理,效果评估,手术结果,患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并脑血肿形成、且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实际患者病例分析护理对丘脑出血治疗的积极影响。方法:将在2020年1月到12月间在本院接受丘脑出血治疗的20位患者的护理记录与在2021年1月到10月在本院接受丘脑出血治疗的13位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整理,并分别将其记录列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比对其护理记录中的各项重要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记录中所展现的患者的治疗各项数据,并没有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理想。经统计,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效9例,正常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表明显效12例,正常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丘脑出血 优化护理措施
  • 简介: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2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纳入本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安置头架前、安置头架后、钻孔时四个时间段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加理想,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不大,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对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且患者在术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清醒,患者的疼痛度也较低,整体的麻醉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廣。 

  • 标签:   麻醉方法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患者经过手术以后,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常见并发症为感染,一旦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则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通过介绍感染的相关危险,提出预防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措施,以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血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4例颅脑损伤致血肿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颅脑损伤血肿患者血肿,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急诊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动脉狭窄与闭塞中临床意义。方法:我院66例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分别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诊断异同。结果:HR-MRI与DSA在重度狭窄与闭塞上检出数据一致,HR-MRI对轻度狭窄与中毒狭窄检出率较低,DSA较高(P<0.05)。HR-MRI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HR-MRI与DSA差异较大,DSA与病理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诊断动脉狭窄与闭塞时HR-MRI与DSA两种方法均比较有效,但从斑块形态与患者热认可度上讲HR-MRI更具优势。

  • 标签: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的3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15例进行鼻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在临床上采用鼻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镜黏膜下挖除术对比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23月期间到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接受镜或外科治疗的8612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胃间质的患者纳入试验,将肿瘤直径≤5cm的病例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镜组和外科组各43例,外科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镜组接受镜黏膜下挖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评估进行对照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16.284.65%[1]低于外科组39.5320.93%、治疗后,镜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费用等手术相关指标均小于外科组、手术费用高于[2]外科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镜组与外科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粘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肠间质不仅能优化肿瘤治疗术的手术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优势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内镜治疗 外科 胃肠道间质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13年1月,止于2022年9月,将62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万古霉素组在抗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万古霉素鞘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抗菌药物组总治愈率为25(例)78.12%,万古霉素组总治愈率为31(例)96.87%,(x2=12.671,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注射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 鞘内注射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结核的MRI影像特征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观察患者MRI影像特征及在抗结核治疗中MRI的影像表现与变化。结果:50例结核患者中,其中脑膜结核、脑实质结核、混合型结核依次为26.00%、34.00%、40.00%,并波及四叠体池、纵裂池等16个部位;治疗1~3个月时,患者MRI影像均呈现病灶增多、增大,此消彼长现象;治疗18个月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等MRI影像消失依次为80.00%、80.00%、62.50%。结论:结核患者MRI影像特征主要显示为脑膜增厚、结核结节、结核,并可波及脑膜、脑实质等各部位;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等预后效果较优。

  • 标签: 颅内 MRI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46例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可取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脑炎高压患者治疗当中,应用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炎高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护理措施;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的5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炎、针刺口红肿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PICC置管 集束化护理 脑炎 颅内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将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并应用于外伤性血肿清除术后伴急性脑水肿的护理服务工作当中所具有的效果。方法对我们医院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患者划分入人数均为48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当中。其中给予研究组综合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比组常规化护理方法。结果实行综合化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比组低,而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又比对比组高,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将兼具安全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引入并应用于外伤性血肿清除术后伴急性脑水肿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在保障手术成功性和助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方面的效果极佳。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急性脑水肿 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