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致残及致死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缺血性卒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后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发病比例约为3:1,但就致残及致死率而言,后循环卒中所占比例更高。另有研究指出,在后循环卒中的致病因素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占首位。因此,对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起始部 椎动脉 狭窄性 影像学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系统
  • 简介:1865年,法国外科医师Broca做尸检发现,人类大脑有两个语言中心——运动中心和感觉中心,均在左侧大脑皮质。大约有1/3的神经科患者出现失语症状。但目前除语言康复训练外,还无其他特殊治疗方法。经磁刺激(transcranialagnetictimulation,TMS)是一种患者容易耐受、无创性改变大脑皮质生理的方法。1831年,Faraday发现电流和磁场可相互影响。电磁相互诱导的原理是经磁刺激(TMS)的基础。在TMS中,快速释放一系列电容到电子线圈从而产生磁场脉冲。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失语症 刺激治疗 卒中后 语言康复训练 大脑皮质
  • 简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点、钻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h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叫颐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6~9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和明确的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球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寒的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的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的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纵:2级)的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的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例佯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尊中患者,溶拴治疗后血管再通半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忠者的NIHSS评分和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的前提下,6~9h选择动脉溶俭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时间窗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壁MK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烟酸组:高脂血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烟酸组(n=8)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200mg·kg-1·d-1)6周。另选8只兔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主动脉壁MK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MK2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高脂血症组相比,烟酸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结论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减少,MK2mRNA表达也显著减少。

  • 标签: 高脂血症 烟酸 胆固醇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兔主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8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的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例),中年组和青年组(各7例).结果:病因:青年组多由马凡氏征引起(3/7);老年组多由高血压所致(5/6),且以DebakeyⅢ形居多(5/6),误诊也多(4/6).结论:高血压是老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因而控制高血压对于防治老年主动脉夹层很重要.

  • 标签: 主动脉瘤 老年人 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DEBAKEY
  • 简介:编辑部医生:问:多年来我患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引起返流,每六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最近做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医生告知我的心脏在扩大,并且再三询问我在运动时是否会出现呼吸急促。我说确实会这样,运动时我觉得很累,但不像我静坐时的那种呼吸平稳。现在他想让我动手术置换主动脉瓣。我已经68岁了,还应该做这一手术吗?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手术 置换 超声心动图检查 呼吸急促 编辑部
  • 简介:近年有许多研究表明,头晕包括眩晕,头晕可分为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两大部分。头晕的常见原因是否包括颈椎因素,目前争议较大。部分国内学者主张减少使用颈性眩晕概念。国外一些学者仍然使用颈源性头晕概念,但是,

  • 标签: 头晕 旋转 颈椎 动脉闭塞性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预后 再狭窄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况,但这仅表示动脉某一截断面的功能,不能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的收缩期增强指数、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和血压测量时袖带压力震荡波分析等.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检测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与评价.

  • 标签: 动脉弹性功能 检测 理论 实践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大动脉调转术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2例患儿施行大动脉调转术.出生后1个月内手术12例,9h至6岁10例.TGA/IVS10例、TGA/VSD11例、DORV(Taussig-Bing)1例.3例施行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结果手术死亡9例,手术死亡率为40.9%.手术死亡原因为: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3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2例.结论目前施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手术死亡率较高.只有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改进大动脉移植技术和严密的术后监护处理等综合措施,才可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大动脉调转术 完全性大动脉调转
  • 简介: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心前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加用肝素静滴症状很难缓解,心电图表现ST-T改变严重,且累及导联较广泛.结论:左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应视血管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行PTCA+支架术.

  • 标签: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治疗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目的报告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21例,其中并发室壁2例、瓣膜病1例;非体外循环(OPCAB)6例.结果全组手术效果良好,27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早期死亡.结论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性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治疗 冠心病 体外循环 CCABG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各61例,比较年龄、家族史、心绞痛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史及9个月随访结果等临床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年龄多少于50岁,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年龄多超过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8,P=0.01);长期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病史比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较高;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访9个月,再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偏低.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吸烟史、发病年龄较年轻,多无高血压病,多无糖尿病,多无心绞痛史,多无血脂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预后
  • 简介: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病之一,此病并非少见,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误诊误治率高.本文总结1995年9月~2000年9月以来在我院收治的1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如下.

  • 标签: 诊断 治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术,并进行了临床分析。方法1996年前8例病例采用低温间断晶体停跳液灌注技术,于1996年超全部采用了新的体外循环技术-低温一次性含血停跳液顺行灌注加连续性逆行灌注晶体停跳液。结果严重并发症6例,住院死亡率1.7%。结论就①体外循环技术;②高龄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③搭桥术中使用动脉;④在低心排综合征中使用IABP;⑤不停跳心脏搭桥术及双侧乳动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内乳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