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弥漫腹膜炎治疗及护理效果,总结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对入住我院外科临床诊断为急性弥漫腹膜炎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外伤1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1例,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3例,小肠穿孔3例,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2例,其他原因11例。结果治愈52例,治愈率为96.30%,死亡2例,死亡率3.70%。共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肝、肾)和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加强护理,相应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弥漫腹膜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加强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 标签: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护理与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弥漫肺泡出血综合征(diffusealveolarhemorrhagesyndrome,DAHS)是以痰中带血、咯血、呼吸困难、进行性贫血和胸部X线或CT影像呈弥漫肺泡浸润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DAHS临床较为少见,多数起病急骤,病因复杂,如感染、中毒、药物、化学物质、细胞毒药物、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系统血管炎、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均可导致DAHS。

  • 标签: 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 罕见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生物学高度异质的肿瘤,基于遗传学特点对其区分亚型有助于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指导精准治疗。近年来,DLBCL的分子分型已由原来单纯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起源细胞(COO)分型逐渐过渡到COO分型与侧重于驱动遗传学异常(包括基因突变、易位及拷贝数改变等)检测的基因分型相结合的阶段。二者结合的分型方法,或许能更好地解释肿瘤的生物学异质与治疗反应差别。上述分型理论,可能还有待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和补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弥漫磨玻璃阴影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DGGO患者1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肺泡的蛋白沉积症以及患者所患有的病毒性肺炎,二者都表现为气腔出现了异常的情况。结论对此种疾病的形态、分布情况以及产生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有效将对患者进行拟诊的范围缩小。

  • 标签: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阴影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由于炎症弥漫分布并累及呼吸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DPB。该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因素、有害气体吸入等原因有关。临床上.DPB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较多脓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故易与慢性阻塞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相混淆。DPB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弥漫小结节影.需与众多的弥漫肺疾病相鉴别,误诊率较高。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DPB的认知度是早期诊治的关键。

  • 标签: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超声对弥漫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对经CT检查、临床跟踪随访及病理证实的32例弥漫肝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超声图像均表现肝脏弥漫增大,肝包膜不光滑,肝回声粗糙,不均匀,呈弥漫小结节样改变,常合并门静脉栓子,CDFI显示肝内血流信号走行、分布紊乱,可见散在斑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弥漫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重点需要与肝硬化进行鉴别。

  • 标签: 弥漫性肝癌 超声诊断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病与弥漫毒性甲状腺肿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28例桥本病与32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弥漫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声像图特点,分析两者血流参数(Vmax、Vmin、RI)及差异性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桥本病与弥漫毒性甲状腺肿典型声像图表现有共同特点: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减低,彩色血流丰富,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桥本病峡部增厚更为明显以及内部回声出现网格样结构,则为其独特的超声改变.弥漫毒性甲状腺肿组Vmax、Vmin值比桥本病组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I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典型桥本病与弥漫毒性甲状腺肿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因临床病理基础不同,超声表现有差异性.其中,弥漫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可作为鉴别诊断两种病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桥本病峡部增厚明显以及内部回声出现网格样结构,为其独特的超声改变供鉴别诊断参考.

  • 标签: 桥本病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超声表现 鉴别诊断 峡部 改变
  • 简介:摘要对弥漫大B淋巴瘤的治疗传统上受到临床参数的指导。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代表了最大程度上公认的预后模型,但是具有相同IPI亚组的结果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这种恶性肿瘤的异质。DLBCL分子层面的分类可能会导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结果的特殊疾病本质的分类。一旦经验定有效,新一代的预后模型将成为日常医学实践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有的临床预测模型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子
  • 简介:摘要弥漫肺间质性病变在胸片上和在胸部CT上的影像表现差别较大,常规胸片鉴别肺泡病变和肺间质病变比较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弥漫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弥漫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 影像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脑肿胀是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病情发展快。影像学技术进步为临床诊断患者提供了科学参考,诸多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脑肿胀治疗方法的出现也为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本文就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脑肿胀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对疾病发病机制、CT诊断及常用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疗。方法分析弥漫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预防和展望。

  • 标签: 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 临床诊断
  • 简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的疾患。由于炎症病变弥漫地分布并累及呼吸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泛细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气短。由于进行慢性气道感染,常引起呼吸衰竭,多数预后不良,但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预后有了划时代的变化。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对本病及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治疗进展 呼吸性细支气管 慢性炎症 预后不良 呼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TI在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正常人与患者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相关。结果正常人与DAI患者各个大脑部位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P=0.015)。结论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有效反应病情程度。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超声检查在弥漫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特定时间段内收治的58例弥漫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分析弥漫甲状腺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效果。结果:不同弥漫甲状腺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STA血流测值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单纯甲状腺肿100.00%(16/16),桥本甲状腺炎91.67%(11/12),毒性弥漫甲状腺肿93.75%(15/16),亚急性甲状腺炎100.00%(14/14),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96.55%。结论:超声检查在弥漫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精确地诊断出弥漫甲状腺疾病,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弥漫性甲状腺疾病 单纯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炎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亚急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源于内科系统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静脉窦血栓形成、弥散血管凝血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重症病例。准确及时地判断不同器官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谨慎权衡治疗利弊和冲突,联合多学科会诊,提早预防和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减少 自发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弥散血管凝血(DIC)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常见危重并发症。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最常见的合并DIC的白血病类型。尽管以全反式维A酸为主的化疗方案使儿童APL整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DIC引起的早期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现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DI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弥散血管凝血( DIC)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 TF)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 2014年 9月 -2016年 9月在本院收治的 5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划分为 A~D四组,即:正常对照组( A组) 37例,疾病组中经凝血检查确诊正常病例( B组) 7例, 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 C组) 20例,疑似 DIC组( D组)。运用脂多糖( 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对血细胞 TF活性( TiFaCR)进行检测,对全血凝固时间进行复钙检查,依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情况(△ s),对促凝活性( TF-PCA)的强弱进行判断。结果:回顾、描述分析受检病例,得知 DIC患者的 TF-PCA为( 95.1±68.5)△ s,疑似 DIC为( 85.7±16.8)△ s,正常组为( 30.3±25.0)△ s,上述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TF-PCA抑制实验结果及 TF-PCA检测结果显示, TiFaCR对 TF-PCA测定,在特异性与灵敏上较高。结论: DIC与疑似 DIC患者经 LPS刺激之后,其 TF-PCA呈显著增强, TiFaCR对 DIC诊断、预后评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的原发病因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治疗的25例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25例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胎盘早剥8例、产后出血6例、重度子痫3例,妊娠期急性肝病4例、羊水栓塞4例。其中,共有6例患者死亡,包括胎盘早剥2例、产后出血1例、重度子痫1例,妊娠期急性肝病1例、羊水栓塞1例。结论妊娠并发弥散血管凝血的原发病因多为产科因素。另外,不同原发病因的死亡率明显不同,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也各不相同。

  • 标签: 妊娠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发病因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