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分析肾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原因,探讨改善集合管癌预后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648例肾癌中7例集合管癌患者(1.08%)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患者症状、TNM分期、综合治疗策略三个方面初步分析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原因。结果7例集合管癌患者,男性4名,女性3名,平均年龄58.3岁。因腰痛、血尿、腹部肿块就诊者5例,无症状肾癌2例。AJCC临床分期Ⅱ期2例,IV期5例。肿瘤平均体积8.2cm×6.6cm×5.8cm,血管内癌栓形成5例,肾内转移形成卫星灶3例,肾门淋巴结转移4例,远处转移1例。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1例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术后均行免疫治疗,1例行辅助化疗。平均随访13.9个月,5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典型症状的出现提示预后不良,早期淋巴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对大部分患者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不明确是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依靠健康查体筛查可疑病例,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改善肾集合管癌预后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肾癌 集合管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梅毒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4.92%,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13.11%;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4.59%,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2.62%;观察组患者在妊娠梅毒阳性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针对性的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并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梅毒 母婴传播干预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HSPN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持续异常组。结果(1)共纳入108例HSPN患儿,男73例,女35例,发病年龄(9.5±2.8)岁(5~16岁),自初次就诊于本院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2~131个月,平均24.8个月。完全缓解组70例,持续异常组38例,肾脏受累出现于过敏性紫癜病程的1 d至51个月间,肾活检时间为肾脏受累后的5 d至60个月。(2)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异常组合并肉眼血尿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2.6%比31.4%,χ2=4.659,P=0.031);两组间Scr和血尿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异常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39.5%比21.4%,χ2=3.998,P=0.046)。两组患儿病初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入组3个月时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持续异常组(55.7%比34.2%,χ2=4.562,P=0.033)。(3)持续异常组在随访(20.16±24.86)个月后,国际儿童肾脏疾病研究组织(ISKDC)病理分级中Ⅱ、Ⅲ、Ⅳ级分别有14例(36.8%)、21例(55.3%)和3例(7.9%),而完全缓解组Ⅱ、Ⅲ、Ⅳ级分别有21例(30.0%)、49例(70.0%)和0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892)。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36例(33.3%)患儿出现肾小管-间质损害T1(26%~5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持续异常组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0.0%比24.3%,Z=-2.695,P=0.007)。(4)肾小管-间质损害T1与T0(0~25%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比较,肉眼血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比27.8%,χ2=13.061,P<0.001);T1程度损害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与T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8.9%比22.2%,χ2=3.983,P=0.0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 1.055~6.310,P=0.038)。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危险因素,而肉眼血尿、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 标签: 儿童 紫癜,过敏性 肾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腺病毒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好组,分别从性别、年龄、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2种及以上并发症、电解质平衡紊乱、先天性心脏病、肝损害、肺不张、ARDS和发热超过2周等方面对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中,105例患儿预后良好,15例患儿预后不良好;年龄、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患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患有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对我院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达30%~50%。多数患者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影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有不同程度的改观,缩短了住院时间,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不良心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腺病毒肺炎(SAP)患儿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SAP的患儿共82例,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儿的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分析观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CAP患儿中经判断预后不良组28例、非预后不良组5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患儿发病年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实行机械通气、ARDS和出现≥2种以上肺外并发症在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出现≥2种以上肺外并发症为SA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出现≥2种以上肺外并发症为SA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这些进行有效的检测及治疗,以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 标签: 儿童 重度肺炎 腺病毒肺炎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57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发生ADR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肿瘤药物ADR发生特点,并提出临床安全用药对应措施。结果 157例患者中,ADR发生率最高年龄段为51-60岁,占比36.9%;涉及药物中细胞毒类药物引发率最高。占比40.85%;ADR累及多器官和系统,其中全身性损伤占比最高,占比31.15%;ADR给予及时干预后,治愈、好转和死亡分别为52例、104例、1例,占比分别为33.12%、66.24%、0.64%。结论 抗肿瘤药物引发ADR几率相对较高,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使用时需要加强ADR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ADR程度及影响,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57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发生ADR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肿瘤药物ADR发生特点,并提出临床安全用药对应措施。结果 157例患者中,ADR发生率最高年龄段为51-60岁,占比36.9%;涉及药物中细胞毒类药物引发率最高。占比40.85%;ADR累及多器官和系统,其中全身性损伤占比最高,占比31.15%;ADR给予及时干预后,治愈、好转和死亡分别为52例、104例、1例,占比分别为33.12%、66.24%、0.64%。结论 抗肿瘤药物引发ADR几率相对较高,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使用时需要加强ADR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ADR程度及影响,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健康四大基石之一是合理的膳食,健康人患病时,膳食指南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的身体器官功能低下,身体多有疾病,饮食、年龄、疾病的消耗都会造成营养不良。目前,我国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不理想。但由于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尚未开展营养治疗,医护人员对此疾病的重视程度较高,对饮食保健知识的掌握较少,或缺少针对性。以下将根据高龄老人营养不良的危险评价,进而分析其预后

  • 标签: 高龄老人 营养不良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险因素对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年6月—2021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完成治疗的86例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资料均完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检查,并给予常规急救治疗。患者于伤后6个月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及预后良好组(61例)。采集患者相关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凝固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值,分析相关指标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指标α角、MA值小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α角、MA值及二者联合检测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急诊多发伤预后不良患者指标α角、MA值小于预后良好患者,临床可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多发伤 血栓弹力图 α角 最大振幅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10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6个周期后随访1年,评估所有患者预后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107例乳腺癌患者中病死22例(20.56%),纳入病死组;其余85例纳入生存组。病死组TNM分期为Ⅲ期占比高于生存组,体质指数(BMI)、血清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高于生存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HER2阳性、BMI与血清HA水平高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且TNM分期为Ⅲ期、BMI高、血清HER2水平高、血清HA水平高均可能为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肾损伤(AKI)患儿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不良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6家三甲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住院接受RRT治疗的134例(男82例、女52例)AKI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血肌酐(SCr)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原发疾病、AKI分期、开始RRT时间、尿量以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不良预后危险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例患儿年龄(6±4)岁。预后良好114例(85.0%),预后不良20例(15.0%)。两组性别(χ2=2.596,P=0.107)、年龄(t=0.718,P=0.474)、原发疾病(χ2=2.076,P=0.722)、AKI分期(χ2=0.004,P=0.998)、诊断AKI距开始RRT时间(h)(P=0.745)及是否24 h内开始RRT(χ2=0.016, P=0.899)、尿量(χ2=3.118, P=0.374)、容量超负荷(χ2=0.014, P=0.9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χ2=2.972, P=0.085)、酸中毒(χ2=3.204, P=0.073)、高钾血症(χ2=2.829, P=0.093)、开始RRT时血尿素氮(t=1.351, P=0.179)及SCr(P=0.90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机械通气[45%(9/20)比12.3%(14/114),χ2=12.811,P<0.01]、肾外脏器受累数≥3个患者[30%(6/20)比10.5%(12/114),χ2=6.365,P=0.041]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RT治疗的AKI患儿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是机械通气(OR=12.540,95%CI: 3.376~46.577,P<0.01)、高钾血症(OR=4.611,95%CI: 1.265~16.805,P=0.021)。结论机械通气、高钾血症为RRT治疗的AKI患儿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1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AP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酐(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与SAP早期死亡有关,而年龄、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平均动脉压(MA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等因素与SAP早期死亡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FBG、Cr、ALB、BUN是SAP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FBG、Cr、BUN水平升高,ALB水平下降是SA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需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磷变异程度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为临床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磷浓度、血磷变异程度,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预后不良19例(23.75%),预后良好61例(76.25%);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浓度增加、血磷变异程度高为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血磷变异程度高是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磷的变化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提出加强血液磷稳定性的管理对提高透析充分性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血磷变异 血液透析 不良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n=82)以及预后不良(n=18)两组。给予所有患儿同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对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儿在露髓孔直径、患有口腔溃疡、牙髓暴露时间、牙龈炎以及牙周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见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牙髓暴露时间超过24h、合并牙龈炎以及牙周炎。结论 对于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来说,牙髓的暴露时间以及口腔疾病是导致其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此提高重视。

  • 标签: 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收治青年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急诊处置和分流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ED青年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内病死率为主要研究终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入住率、住院时间是次要研究终点。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⑵年龄18~40岁;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出血及咯血来自口、鼻腔、咽喉部位;⑵院内发生的消化道出血;⑶下消化道出血;⑷临床资料缺失。结果383例患者中,有268例(70.0%)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最常见的内镜诊断是十二指肠溃疡(64.6%)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8%)。71例(18.5%)患者需要内镜治疗,5例(1.3%)需要外科手术治疗,7例(1.8%)需要介入治疗。病死率是2.1%,ICU入住率为2.3%,住院时间为5(3, 6) d。伴随肝病、出现晕厥/昏迷症状患者的ICU入住率和病死率较高(均P<0.05)。血小板减少(<120×109/L)患者较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8(5, 11) d vs. 4(3, 6) d,P<0.001]。与存活的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SpO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显著降低(均P<0.05)。低GCS是入住ICU(OR=33.973,95%CI: 1.582~729.417,P=0.024)和病死(OR=20.583,95%CI: 1.368~309.758,P=0.02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室青年UGIB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伴随肝病、晕厥/昏迷、合并感染、高氮质血症、肾功能受损、肝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入院时的贫血、低SpO2、低GCS以及低蛋白血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预后不良 死亡 急诊科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预后不良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出现羊水过少的产妇7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产妇7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围生儿预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病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出现羊水过少的孕妇,需要积极处理,以降低对围生儿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 围生儿 预后改善
  • 简介: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探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438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营养学评定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2.7%;卒中后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4分)的占77.1%,重度残障(mRS评分4~5分)的占70.1%,日常生活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0~45分)的占69.7%,感染发生率为34.6%。并发症发生率为55.4%;而正常营养状态患者,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2%、21.3%、19.8%、11.6%和18.8%。结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001),营养不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1例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半年内预后情况分为两组,26例死亡患者计为死亡组,75例存活患者计为存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为(75.60±4.83)岁,大于存活组的(63.00±6.11)岁(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脓毒症休克率、入院心率及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心肌肌钙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窦性心动过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降钙素原高水平表达是导致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窦性心动过速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心肌损伤 预后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