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足矫形对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踝足矫形治疗,共治疗 8周。采用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均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踝足矫形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促进腓肠肌及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中风 平衡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省各大消毒供应室灭菌的配置状况,调查其现状及其效果,做相应分析,作为今后研究的相关资料。方法:选取我省多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层医院,私立医院以及三甲医院等医院的灭菌配置种类,规格,数目,以及监测状况等。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各个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的配置是很不规律的,有的多有的少。一些比较基层的乡镇医院有关的灭菌比较少,并且质量不太好,没有合理的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相关检测的次数和时间比较少,此外没有按照相关要求使用指示卡。一些三甲医院的灭菌数目比较多,并且相关监测进行的也比较多。结论:在今后要加强灭菌的使用数目,提升质量,合理的进行相关检测,使医院物品更加的无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状况,更好的服务广大患者【 1】。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灭菌器配置状况 基层医院 三甲医院 效果监测 调查分析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各 37例。对比两组患儿出生 3d、 14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 NBNA)评分、患儿满 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患儿满 3个月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出生第 14d与第 3d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满 3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评显示观察组 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 2.7%,对照组发生率为 18.9%,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健康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面护理模式;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效果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较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良,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1-2]。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基于此,此次研究将选择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 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接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各 37例。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④体质量≥ 2.5kg。⑤胎龄≥ 37周。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不良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对照组: 20例为男、 17例为女。胎龄: 37-42周,平均为( 38.8±4.1)周。觀察组: 21例为男、 16例为女。胎龄: 37-41周,平均为( 38.7±4.2)周。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74例患儿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在为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日龄 3-5d后使用婴儿氧舱为患儿进行治疗,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增加机体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常规护理方法: 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遵守高压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据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依据患儿日龄以及体质量等适当调整高压氧压力,压力控制在 1.4-1.6ATA(绝对压)之间;治疗时间以 50-60min为宜, 1日 1次,以 10d为一个疗程,总共实施 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氧舱内的治疗反应,如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呕吐、面肌抽搐等,则要立即进行减压做好出舱准备。随时监测氧浓度,详细记录操舱记录单。出舱后要立即为患儿擦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注意维护环境,适当调整病室内光线,如早上可使用窗帘遮挡刺眼阳光,晚上则可适当调整灯光亮度。保温箱要使用遮光灯,保护好新生儿眼睛,减少降低噪音干扰。注意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监护、呼吸仪等也要设定最小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1、体位的管理,部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改变,如:头后仰、角弓反张、双上肢和(或)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因此,要注意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确姿势,尽量减少患儿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采用与姿势相反的体会,如:头后仰、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硬伸等异常姿势均用抱球姿势纠正。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头、躯干竖直,使患儿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防止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侧卧位适用于所有患儿,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儿精神放松。 2、摄食吞咽的管理,个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可引起口腔运动功能或反射减弱,导致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进食不流畅。因此要注意患儿吞咽时喉头有无咕噜咕噜声音,有无呛咳,有无憋气。对于进食不流畅的患儿,要加强唇部、颊部的感觉训练,可用手指(戴手套)要颊部及口周轻轻抖动、轻轻按摩。 3、为患儿设计鸟巢式护理,使用柔软被褥做成鸟巢,大小要依据患儿大小合理调整。鸟巢夹层要放置高弹力棉,患儿体位可模拟子宫中体位。促使患儿有安全感。 2、开展刺激性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被动运动刺激与游泳刺激。视觉刺激是在患儿清醒与安静状态下使用红、白、黄、紫等色彩显眼的小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吸引其注意力,每日 5-6次。听觉刺激可采用播放儿歌,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讲话,唱儿歌等。触觉刺激是对患儿进行抚触,从头面部开始至四肢、手足、胸背等部位。抚触力度要由轻至重。患儿安静情况下进行抚触。最好选择在喂奶前 30min或喂奶后 90min。抚触时间由 5min开始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日 2次。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抚触前要温暖双手。被动运动刺激可采用婴儿被动体操、日光浴、大小便后行扩胸、伸展肘关节、伸曲上肢,股关节运动等,每日 1-2次。患儿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游泳水刺激,配合音乐让患儿在水中手舞足蹈,自由游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病例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PH手术治疗,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其临床价值不容忽视。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应用于肺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橡胶气球训练,实验组采用呼吸训练训练。对比两组患者VC实/ 预计值(% ) 、FVC实/预计值(%)、FEV1/ FVC(% )、MVV实/ 预计值(% )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VC实/ 预计值(% ) 、FVC实/预计值(%)、FEV1/ FVC(% )、MVV实/ 预计值(% )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经过呼吸训练6天后两组各指标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训练器 肺叶切除术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效果。方法:选取科室9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进行处理。对比并评价两种灭菌的应用效果。结果:在灭菌合格率方面,观察组高达95.6%,与对照组(71.1%)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及器械进行处理,可获得理想的灭菌效果,在确保手术安全进行,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 联合高压氧 应用于治疗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的用药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中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4 月中收治的新生儿缺氧 缺血缺氧性脑病 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 25 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节苷 脂 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21 ( 84.00% ),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14 ( 56.0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 < 0.05 )。 结论: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药物,其临床效果良好 ,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效果研究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 吻合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的应用 效果 。 方法 选取本 院 66 例 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患者 进行此次 研究, 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 7 年 0 5 月 -201 9 年 0 3 月 ,以 数字表法 为分组原则对其 进行分组,分别是 参照组 33 例 和 研究组 33 例。其中 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 为参照组,给予 吻合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治疗 为研究组,比较两组 治疗效果 。 结果 研究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 ( P < 0.05 )。 结论 在 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治疗过程中应用 吻合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能够显著提升 治疗 效果 ,对疾病的预后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吻合器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 痔疮 直肠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对促进肺康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5月-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32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2例辅助应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肺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COPD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器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和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后囊袋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6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手术患者;入组64例患者均接受相关预防护理干预,对干预后64例患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 本次入组的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发生率为3/64=4.69%;具体感染类型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33.33%),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2例(66.67%)。3例囊袋感染患者经全身加强感染治疗及加强营养干预14天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再次感染的情况。结论 相关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切实规避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及预后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术后囊袋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注射笔与传统注射的运用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8 例 糖尿病 患者, 利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4 例; 参照组给予传统注射治疗,实验组给予胰岛素注射笔治疗,比较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血糖水平明显好转,其胰岛素用量减少,与参照组检验 (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其中给予胰岛素注射笔治疗,其效果优于传统注射,此 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传统注射器 胰岛素注射笔 糖尿病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使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配合丝线结扎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6月进行包皮环切术的 130例患者(不伴有感染、粘连及畸形)为观察对象,其中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配合丝线结扎手术 68例 (观察组 ),一次性包皮割缝合未进行丝线结扎手术 62例 (对照组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包皮系带水肿,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肿、术后愈合时间及外观满意度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 观察组在术后包皮系带水肿、切口感染、术后愈合时间及外观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肿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配合丝线结扎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并发症少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 丝线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认知心理护理应用于绝经期宫内节育取出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绝经期宫内节育取出术患者共计有92例,根据护理方案,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基础组(一般护理)和特殊组(认知心理护理),每组46例,对照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经护理,特殊组VAS评分比基础组低,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认知心理护理 绝经期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痔疮在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和传统痔疮切除术下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病例内选出64例行痔疮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7月份,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组(32例,传统治疗方案),一组为PPH组(32例,PPH治疗方案),比较临床时间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指标。结果:传统组和PPH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0%;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6.66±2.19、12.66±2.36),及其他临床时间指标显然后者数据略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痔疮在PPH临床治疗下效果优于传统痔疮切除术。

  • 标签: 痔疮 传统痔疮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中运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以我院于 2019.01-2019.12期间接纳治疗的 8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对其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2.45±2.17)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治疗有效率为 100%。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固定式牙合垫可有效提高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 前牙反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IRE1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0只雄性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记录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的重量,右心肥厚指数( RVHI);右心室收缩压 (RVSP);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模型组降低,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IRE1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法舒地尔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介入置管溶栓实验组的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清除情况,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失代偿的缓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两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以及肺动脉阻塞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大部分分动脉主干内血栓,使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介入置管溶栓 肺动脉高压
  • 简介:凌琳初飞,作为知名的医疗设备企业医科达核磁加速业务线负责人,长期以来致力于国际前沿肿瘤治疗科技与方案在中国的落地,使中国广大肿瘤患者受益。记者今天有幸采访到这位放射治疗产品解决方案专家,在专访中,初飞向我们介绍了最新的癌情,我国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已超过482万例。初飞表示,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也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其通过高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实现杀灭肿瘤的效果。70%的肿瘤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就像一把“隐形刀”,穿过体表,到达肿瘤组织。放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尽可能增加对肿瘤组织杀伤力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