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柱骨折若是急性暴力所致,多病情严重,可是全身复合伤的一部分,则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挽救生命。如果是单纯脊柱骨折,则按骨折的分类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不稳定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病人,多主张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椎管内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固定是髌骨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出现固定松动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但是面对髌骨骨折固定松动也不用紧张,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固定松动影响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髌骨骨折 内固定 松动 处理
  • 简介:摘要固定是髌骨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出现固定松动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但是面对髌骨骨折固定松动也不用紧张,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固定松动影响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髌骨骨折 内固定 松动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两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经肱三头肌两入路双钢板固定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1例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3.8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HSS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8例,一般2例,较差2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两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可以早期锻炼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钢板固定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9月到2018年4月的26例患者,对患者进行采用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钢板固定的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在术后一年对患者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确定,优良率为92.31%.结论:通过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现代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远端掌侧钢板 内固定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患和健侧卧位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以及体位对气体交换的影响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显著性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等方法。结果61例胸腔积液患者患侧卧位时PaO2(PaO2-E)为67.8±15.3mmhg,健侧卧位时(PaO2-N)为79.9±13.8mmhg,二者差值平均12.1±6.9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X线胸片上积液量的多少及肺功能指标与△PaO2N-E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体位改变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气体交换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尽管大多数患者健侧卧位时血气交换状况改善,但并不成一致性变化,健和患侧卧位血气的变化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也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胸腔积液 右侧卧位 气体交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出血情况、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出血量、切口长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手术,其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预后效果佳等优点,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腔镜切除术 手术治疗 甲状腺结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8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X线暴露时间以及术后出血。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无论是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滑脱 单阶段微创治疗 内固定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力髋部螺钉(DHS)和Gamma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差异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DHS组和Gamma钉组,分别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颈干角丢失度等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患部髋关节进行综合评分以判断疗效。结果术后随访,Gamma钉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Gamma钉和DHS固定方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在控制手术创伤方面Gamma钉固定更优于DHS固定.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DHS Gamma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58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临床治疗优良率96.55%比对照组79.31%高,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的效果比切开复位固定显著。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钢板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将8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钢板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钢板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提升患者疗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价值较高。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的优劣。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患者94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膝关节置患者46例为组;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患者48例为双组。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膝关节恢复进行比较,进行优劣分析。结果双组患者术后失血量、输血量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双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各有优劣,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相对而言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经济、高效,但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予以配合。

  • 标签: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双与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用MECT对9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治疗中不合并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结果右MECT的刺激强度刚超过发作阈值时,疗效较低,只有明显高于刺激阈值时,它的疗效才与双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双明显减少。结论明显高于刺激阈值的无抽搐电休克右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双相当,但副反应少,特别适合老年人、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者。

  • 标签: MECT 右单侧 双侧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X线片及CT扫描尺规测量对于临床椎弓钉置入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的后路椎弓螺钉棒系统手术进行了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116例患者术中置入的螺钉全部都位于椎弓,且大都与椎弓轴线相重合,所选螺钉粗细长短合适,未出现因椎弓破裂、螺钉长度、粗细或位置不当引发术后并发症。结论X线片及CT扫描,对于提高临床胸椎椎弓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进而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X线片 CT 椎弓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椎弓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其医学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05月~2013年05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8例,对照组37例,单纯短节段弓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照组,经椎弓椎体内植骨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①近期疗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远期预后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单纯短节段弓钉棒系统固定相比,经椎弓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