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中,基于合宜性的报偿,是其道德论证的重要主题。在他看来,美德总会得到报偿,而报偿也最能鼓励和促进美德的发扬光大,因而美德报偿的情感及社会机制,不仅涉及个体德性幸福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公正与良序社会的重要实现方式。诠释其报偿理论的伦理内涵,对于当下伦理秩序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 标签: 亚当·斯密 美德 道德报偿
  • 简介: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是维系社会秩序、塑造社会风尚的伦理智慧。新自由主义者诺奇克罗尔斯的正义观在自由问题上无实质分歧,二人争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平等,具体表现在正义基石—权利VS公正、政府角色—最低限度的国家VS多功能国家,以及分配正义—资格理论VS背景制度三方面。分析这些争论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价值取向和大同理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等思想渊源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可借鉴“最大最小值”规则,从尊重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优先于善;合理把握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之张力,发挥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公平之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体系,增进百姓福祉等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期做好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 标签: 正义 权利 公正 最低限度国家 社会扶贫
  • 简介: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制度道德之间有着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度的生成、演化、运行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蕴,道德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制度的色彩,制度的道德依托使得制度的价值指向更加积极和明确,道德的制度支持则会促进道德的有效实现和践履,但制度和道德毕竟是各自独立的范畴,有着各自内涵的确定性,不能不适当地淡化两者之间的差别,两者之间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 标签: 制度 道德 价值指向 规范 相关性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对我

  • 标签: 绿色发展 社会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空间 主体功能区 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
  • 简介:杨昌济伦理思想的发展成熟五四新文化运动相互重叠在一起,并形成了这样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其伦理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洗礼,实属于这一运动的精神产儿;另一方面,其伦理思想又给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积极影响,在这一运动中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而这种鲜明的印记主要有三:以“观察实验”和“反对迷信”倡导“科学”;以“国民教育”和“自由权利”倡导“民主”;以“个人主义”和“人格”倡导“个性解放”。

  • 标签: 杨昌济 伦理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卢梭的契约正义观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在形式上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正义观的价值内核、论证方式及其实现途径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卢梭的契约正义观到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的嬗变代表了西方正义论从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变,把握这一转变的趋向及其内在精神实质,对于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卢梭 罗尔斯 契约正义观 比较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生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的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偏离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的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87方案"中的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 标签: 经济伦理 经济理性 农民 现代化
  • 简介:增强人类一直是前技术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哲学和现代性谋划的梦想。后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增强的技术展现(特别是NBIC的汇聚)有如"脱缰之马"。"技术激进主义/技术保守主义"之争表明,人类增强技术在其前沿性技术展现中使今日之人面临"技术之后-伦理之前"的困境。生命伦理的反思在关乎人性的改良、医学功能的转移、技术的逾越性、公正的有限性四大生命伦理挑战时,呈现出"未决事项"的特征。寻求一种"允许的伦理"而不是一种"禁止的伦理",是人类增强技术面对生命伦理难题时的解决之道。

  • 标签: 人类增强技术 技术之后 伦理之前 NBIC汇聚技术
  • 简介: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阈审视,将"经济责任""伦理责任"设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存有主次先后的不同层序,是长期以来"经济""伦理"的分割式理解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显现。经济伦理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从这一立场出发,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内在统一、相互交融的"经济—伦理"责任。与此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担当评价的次序应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在利润获取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利润分配层面承担的社会责任。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次序 经济责任 伦理责任
  • 简介:生态伦理研究是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引起学术界普遍理性思考的新兴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生态传统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意义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质量也日益提高。其中,由佘正荣教授所著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重建》一书

  • 标签: 《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 佘正荣 “天人”观念 传统文化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
  • 简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之义利观、忠信观、仁爱观、中和观对当今企业构建义利合一、忠实诚信、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伦理文化,并将儒家商务伦理思想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标签: 儒家商务伦理 企业伦理文化 现代应用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会‘改革道德’理论讨论会于去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苏州举行,会议就经济改革道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并有重点地讨论了道德教育在经济改革中的重大作用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讨论会 江苏省 经济改革 理论讨论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简介: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学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学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学,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 标签: 门槛时代 推论式理性 基督教生命伦理学 转向
  • 简介:马克思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公平正义观都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现象的深刻反思,并且他们都极为关注社会基本结构的主义,关注实质正义。马克思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现实人的不平等状况,而罗尔斯则从逻辑设定的“无知之幕”之后引中出正义原则;在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上。马克思是革命式的,而罗尔斯则是改良式的。马克思罗尔斯在公平正义观上的紧密联系和迥异的学术见解,对建构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马克思 罗尔斯 公平正义 比较 启示
  • 简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撑,筑牢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标准和现代转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在遴选标准的建构上,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构建由政治遴选标准、伦理遴选标准、"生态"遴选标准和"生产力"遴选标准构成的遴选标准体系。在现代转换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现代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 标签: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遴选标准 现代转换
  • 简介:<正>去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宝鸡师范学院和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发起,在宝鸡师院召开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评阶”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界定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分析与评价 学术研讨会 雅文化 俗文化 和谐精神
  • 简介:正确理解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的特征对于理解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判定正义原则利己主义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是否将自利原则视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该理论承认立约人的理性选择的自利考虑而判定其是利己主义。任何企图从立约人合理性选择推出理性选择的思考进路,都是对原初状态的误解。

  • 标签: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利己主义 理性选择
  • 简介: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的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的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的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的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