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治疗,同时选择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非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再通39例,再通率为78.0%,对照组46例患者再通15例,再通率为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冠脉再通率高,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减少,临床治疗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给尿激酶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尿激酶静脉治疗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静脉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尿激酶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h组(39例)及≥6h组(19例),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再通率及预后。结果58例患者经静脉治疗再通45例,再通率为77.59%,其中<6h组的再通率再通率明显高于≥6h组(P=0.018)。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5.17%),均来自≥6h组,而<6h组无死亡病例,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AMI临床效果好,安全、有效,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静脉治疗标准的患者40例,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静脉治疗,对情况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0例静脉患者,总有效率95.0%。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以内,采用rt-PA静脉治疗,较为有效、安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采用阿替普酶对脑梗死超早期进行急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阿替普酶静脉),随访两组患者三个月后,对其神经功能改善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后在神经功能方面两组改善情况均良好,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显著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减少较多(P<0.05)。结论 选择阿替普酶对脑梗死超早期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患者受限的神经改善比较明显,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多,临床治疗中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 阿替普酶 急诊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急性脑梗死病患88例,根据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44)。研究组常规治疗时加用超早期疗法,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并对各组的NIHSS评分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比对照组的77.2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超早期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施治,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建议推广。

  • 标签: 超早期溶栓治疗 疗效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性脑梗死静脉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查CT发现,后出血转化7例,均为非症状性脑出血,出血病例均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中4例为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虽然治疗后出血风险相对较高,但均为非致残性出血。另一方面,尿激酶的成本较低,适宜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早期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无禁忌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治疗。结果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24例,再通率80%。急性心肌梗死4h内再通率较高,无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治疗距发病4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并发症轻微,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57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和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14例基本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著,6例治疗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6例基本痊愈,8例治疗显著,7例治疗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8%。实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Fugl-Meyer积分、巴氏指数上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 心源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的药物总量为50mg,观察组药物最大剂量为100mg,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治疗成功38例,总再通率为76.0%。其中观察组治疗成功20例,再通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成功17例,再通率为68.0%,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高,心血管再通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选择阿替普酶治疗,随机分组,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用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疗效;医疗费用;治疗前后NHISS评分、ADL评分以及M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急性脑梗死疗效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急性脑梗死NHISS评分、ADL评分以及MRS评分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P<0.05。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医疗费用低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采取不同剂量用药均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益,但小剂量使用可减少医疗费用和出血反应。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静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5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11.81±2.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用于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后90min未通补救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2例AMI患者分别行直接PCI术(38例)和64例接受rtPA(爱通力)或尿激酶静脉,限定自开始后90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一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和90min内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为94.7%(36/38),静脉+补救PCI组90min再通率为31.3%(20/64),补救PCI再通率为95.5%(42/44);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再流现象,补救PCI组1例出现无复流,静脉再通到择期介入治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1例,补救PCI组2例出现血尿。延迟PCI组1例出现脑出血后死亡。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为58.2%,静脉未通+补救PCI组57.4%,再通+延迟PCI组为61.3%(P〉0.05)。12h以内再通者LVEF为63.2%,12h以后再通者LVEF为51.3%(P〈0.05).结论静脉失败后补救性PCI是合理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超早期静脉治疗和对症护理。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ESS、HAMA、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护理方法
  • 简介:<正>目前,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它不仅可降低AMI病死率,而且对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重要意义。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4年10月共用尿激酶治疗5例AMI,现总结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3年9月至1994年10月入院的AMI患者中,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者作为对象:①发病至入院时间≤6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②胸痛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常规心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疗效观察 室性心律失常 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进行动脉导管治疗的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以及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时间超过半年。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经过6~72h的动脉导管治疗,26例患者的患肢血供完全正常、15例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1.11%。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导管,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溶栓 方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