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农牧民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以第一、二恒磨牙为主要病灶牙;单间隙感染71例,占78.89%;多间隙感染19例,占21.11%;下颌下间隙受累最多。结论: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病年龄较早,应及早对儿童及父母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 标签: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临床特点 西藏
  • 简介:目的了解大庆市12岁学生龋病患病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大庆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及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大庆市所属的5个行政区,每个区1所中学,每所中学2个班级,采用分层、等容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12岁学生,进行连续2年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市12岁学生2年患龋率分别为27.06%和32.11%,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分别为9.5%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和2011年龋均分别为0.58和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男女患龋率分别为21.43%和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男女患龋率分别23.33和39.1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年男性患龋率分别为21.43%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女性患龋率分别为30.43%和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大庆市12岁学生患龋率不高,随年龄的增长成上升趋势;女性患龋率增长的速度大于男性。龋齿充填率低。

  • 标签: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龋病充填率
  • 简介:目的定性分析不同基底材料与饰面瓷之间化学结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3—9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和大连交通大学完成。以上颌侧切牙为模型,选用镍铬(Ni—Cr)合金、氧化锆、金钯(Au—Pd)合金、压铸瓷、钴铬(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6种基底材料,按照厂家的操作要求在不同基底材料上烧结饰面瓷。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各基底材料与饰面瓷界面,并用能谱分析仪进行元素分析。结果Ni—Cr合金、氧化锆、Au—Pd合金、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5种基底与饰面瓷之间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元素扩散,扩散范围约1~2μm。随着远离界面,扩散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压铸瓷基底在实验条件下未明显观察到饰面瓷与压铸瓷的结合界面。结论Ni~Cr合金、氧化锆、Au—Pd合金、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及压铸瓷基底在和饰面瓷的烧结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结合。

  • 标签: 陶瓷 基底-瓷界面 基底材料 元素扩散
  • 简介:目的评价牙根尖截除与保留两种不同的根尖手术方法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下前牙根尖周病患者30例(3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尖截除组与根尖保留组,每组15例。根尖截除组行根尖手术并截除牙根尖2—3mm,根尖保留组行根尖手术但保留牙根尖。术后3、6个月跟踪随访,通过检查牙松动度、瘘管出现以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代表复发指标的牙松动度和瘘管出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代表成骨指标的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者若能彻底去净病变组织,保留牙根尖的根尖外科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手术 根尖截除 根尖保留
  • 简介:种植义齿修复牙齿缺失、牙列缺损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缺失牙患者的青睐,由于种植义齿美观、舒适、最大限度地恢复咀嚼功能,又不损伤健康邻牙的优点,已成为缺牙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开展种植义齿修复的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迅猛增加。然而,有些医疗单位缺乏开展种植的必要条件和设备,医生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种植义齿修复的适应证选择、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操作原则以及上部结构修复时的操作要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各个阶段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列缺损 种植修复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Kimura病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病作了较系统的描述.故本病又叫金氏病或木村病。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往往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且复发率高。

  • 标签: KIMURA病 临床医生 头颈部 病理分析 多发性 肉芽肿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分析颌面颈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运用多变量统计模型确定严重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预后独立影响因子。方法:对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85例诊断为颌面颈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和χ^2检验分析。结果:颈部多间隙感染是预测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子(oddsratio,OR=2.45);并存病(OR=2.10)、非牙源性感染源(OR=1.89)、白细胞总数〉12.0×10^9/L(OR=3.57)、切开引流前C反应蛋白〉150mg/L(OR=2.18)、同时需要外科与全身治疗(OR=4.66)是预测总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多因素预后分析可有效揭示颌面颈多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颌面颈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老年 多因素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s,CBCT)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和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正畸患者上气道的差异.方法采集66例青少年患者的术前CBCT影像,平均年龄(12.74±1.75)岁.根据中国人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按ANB角、SN-MP角分成Ⅰ类、Ⅱ类、Ⅲ类和高角、均角、低角组.用InvivoDental5.1软件测量口咽部气道的体积、最小横截面面积和长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骨面型青少年正畸患者气道的差异.结果1.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中,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患者气道体积分别为(14.83±13.46)cm3、(8.77±3.54)cm3、(17.23±4.85)cm3,最小横截面面积分别为(160.93±90.43)mm2、(103.81±50.65)mm2、(200.57±66.76)mm2,而气道长度分别为(52.37±5.82)mm、(56.15±7.51)mm、(52.27±5.23)m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患者气道体积、长度及最小横截面积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气道形态与矢状骨面型相关,与垂直骨面型无明显相关.

  • 标签: 青少年 骨面型 CBCT 上气道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RUNX)1、RUNX2、RUNX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Balb/c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出生前19.5d和出生后0、6、14、28d的包含下颌第一磨牙胚或牙齿的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牙齿发育中RUNX1、RUNX2、RUNX3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1在胚胎19.5d的小鼠牙胚中有表达,出生当天、出生后6、14、28d,RUNX1的表达递增。RUNX2在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中呈颗粒状表达;出生后6、14、28d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出生后6d呈现最低,然后又在14、28d时升高。RUNX3在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中基本无表达;出生后6d,RUNX3在牙本质中表达量最低,出生后14、28d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RUNX1在成釉细胞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牙本质成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RUNX2与牙本质的成熟过程最相关,RUNX3主要与后期牙本质的成熟和牙齿形态相关。

  • 标签: RUNX1 RUNX2 RUNX3 免疫组化 牙齿发育 小鼠
  • 简介: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磨牙Ⅰ类洞中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变化趋势。方法:在已建立的下颌第一磨牙Ⅰ类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采用温度应力的方法,模拟树脂的体积收缩。分析树脂在弹性模量为10Gpa、体积收缩率1.5%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树脂的收缩应力主要集中在洞缘、洞底线角处;牙体组织的受力则集中在洞缘、洞底线角及牙釉质与牙本质交界处。结论:洞缘、洞底线角处是粘结失败、修复体损坏易发生的部位。树脂的收缩应力会影响到粘结强度。

  • 标签: 下颌第一磨牙 复合树脂 收缩应力 三维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4-12-30)、EMBASE(1974年至2014-12-30)、CNKI(1979年至2014-12-30)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14-12-30),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其中RA组556例,非RA组512例.8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81,1.77)].6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周袋深度(PD)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95%CI(0.59,0.89)].5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探针后出血(BOP)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2,95%CI(5.66,9.78)].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龈指数(GI)水平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4,95%CI(0.14,0.34)].3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与非RA组之间的菌斑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0.13,0.28)].结论RA患者更易罹患牙周炎或其牙周炎病情容易加重.鉴于本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病例不多,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论证强度及全面性的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 标签: 牙周炎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保健与口腔疾病预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且与全身因素有关的口腔黏膜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吸烟、戴义齿均会诱发或加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初步分析老年人口腔中念珠菌检出情况与可摘义齿之间的关系,并对控制口腔念珠菌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预防念珠菌病有所帮助。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 念珠菌 白色 义齿 可摘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患者AF-BF距和AXB角。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30例恒牙期唇腭裂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其AF-BF距及AXB角与北京市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青少年的AF-BF距及AXB角值进行比较。结果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及AXB角值无性别差异(P〉0.05)。新疆地区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小于北京市正常儿童、青少年(P〈0.05),而AXB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BF距可以作为评价唇腭裂患者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的指标之一,但最好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X线头影测量 唇腭裂 口腔正畸 矢状关系 AF—BF距 AXB角
  • 简介: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畸形及静脉畸形的疗效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使用时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意外是一种极为罕见但最凶险的并发症。本文对无水乙醇栓塞治疗中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案例进行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无水乙醇 血管畸形 心血管意外
  • 简介:上颌尖牙位于上牙弓转弯处,是口腔中牙根最长的牙齿。正畸拔牙治疗的病例中,常常需要使上尖牙远中移动关闭间隙,特别是上颌强支抗设计的病例,尖牙需要远距离移动,有时为了节省支抗,需要采用两步法,先远中移动上颌尖牙,再内收四颗切牙,尖牙移动的速度会直接影响矫治疗程。

  • 标签: 尖牙远中移动 上颌尖牙 临床处置 病因 支抗设计 拔牙治疗
  • 简介:本回顾性影像学研究用于评估具有Laser-Lok颈部细微结构(8μm和12μm凹槽)的种植体临床疗效。结缔组织纤维对位于种植体颈部的Laser—Lok显微结构会产生物理附着.这种物理附着已被人体组织学、偏振光显微镜测试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所证实。本文对49颗种植体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修复后2年.颈部将会有0.44mm的骨吸收.修复后3年,骨吸收则达到046mm。所有的骨吸收仅限于种植体颈部领口.没有累及到种植体体部的螺纹处。研究者采用影像学评估这种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先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说明了在牙种植体周围建立起结缔组织纤维的生物封闭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 标签: 牙种植体 影像学分析 牙槽嵴 影像学评估 顶骨 显微镜检查法
  • 简介: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 标签: 牵引拔牙 截冠 压迫下牙槽神经 埋伏阻生牙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11例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8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病变髁突大小、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周围软硬组织改变。结果:11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CT显示肿瘤与病变髁突无明显分界(8/11)或与患侧髁突有蒂相连(3/11);肿瘤骨皮质及骨髓腔均与患侧髁突相续,瘤体表面均有特征性薄层软骨帽覆盖,瘤体外周密度通常高于中心;瘤体周围均有薄层软组织包绕。患侧颞骨关节面表面均有明显矿化,且因受瘤体压迫改建而较对侧平坦,患侧关节上、下腔间隙较对侧明显变窄;肿瘤生长方向不尽相同。8例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病例CT显示髁突颈部和(或)下颌支延长,髁突形状改变;增生的髁突外周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硬化层厚度较对侧大;骨髓腔密度较不均匀。结论:CT检查能有效提供病变髁突及其周围软硬组织情况,为鉴别诊断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髁突 骨软骨瘤 增生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颌骨畸形